(3)請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比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不同之處。(6分)
【答案】內容方面:雖然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敘述了國家漢辦組織海內外學者共同翻譯《五經》的工作,并闡述了《五經》翻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材料二還具體敘述了怎樣開展翻譯《五經》的工作。(2分)
形式方面:材料一屬于消息(新聞),由導語、主體兩部分構成,主體部分主要采用了概括敘述的方式;(2分)材料二屬于訪談,由導語、主體、鏈接三部分構成,主體部分主要采用了問答的形式,較消息更具體。(2分)
(4)你認為由中國國家漢辦組織海內外相關領域學者共同翻譯《五經》的做法合適嗎?為什么?(8分)
【答案】不合適。(1分)因為:①依靠政府的力量“組織海內外相關領域學者共同翻譯 《五經》”來推廣《五經》,是“權勢推廣”。(1分)②一部經典在世界上的傳播,關鍵不在于這部作品“產出國”的態度,(2分)而在于別的國家的文化界、讀者是否認可、接受這部作品,(2分))③一部經典能否在世界上廣泛傳播,關鍵在于別的國家譯者是否推廣介紹。(2分)
合適。(1分)因為:①《五經》被公認為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經典,(1分)②翻譯《五經》,讓世界從中國文化的源頭上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2分)認識中國文化的重要價值,以便更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2分)有助于增進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民族的交流。(2分)
(無論哪一種觀點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