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得知在地底深處,沒有陽光和氧氣,且高溫、高壓的嚴酷環境中,出乎意料地生息著各種微生物。它們完全不享受太陽的能量,大多是靠從地球內部涌現的化學能量合成有機物來生存。這樣的生活方式徹底推翻了我們此前掌握的科學知識,可謂是新的生命的形式。
地下的溫度隨著靠近地球內部的熱地幔而升高,每距地表深1000米,地溫約上升20℃至30℃。我們知道現階段生物生長的最高溫度記錄是113℃,所以樂觀地估計生物生長的最高溫度值是120℃至150℃,由此認為在距地下5000米左右的地方仍是微生物可能生息的環境。如果估算這樣的地下微生物的生物量,有可能是遠遠超過迄今為止所知道的陸上或海上的生物量總和。地下生物圈是地球最大的生物圈,這是地球上留下的至今尚未開拓的巨大生物圈。
地表附近的水,例如在農田中,每毫升有100萬~1000萬個微生物。據科研機構的調查結果,出乎意料的是這個值幾乎到地下840米不變。甚至在近1000米的地下,生存著幾乎與地上同樣數量的微生物。地下微生物的住處是在地下的巖石等縫隙空間。因微生物的尺寸是1微米左右,所以只要有此尺寸大的縫隙、裂縫和水,微生物就有存在的可能性。
那么,在地底的大量生命是怎樣維持生命的呢?其方法是靠地底的巖石營養為生。所謂巖石營養是從無機物(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生存在無太陽和氧的地底的巖石營養生物將氫或甲烷、硫化氧等氧化獲得化學能量。氧化劑使用盡可能有的二氧化碳和硫酸、硝酸、鐵、錳等一切物質代替氧。這樣獲得化學能量的生活方式稱之為“靠地球為生”的生活方式。
地下是高溫、高壓,既無氧又無光的嚴酷環境。在討論地下生物圈的物理量同時,還應想到地下生物是地球誕生的原始生命的直系子孫,而非地上生物。不僅如此,作為地球生物圈角落的地底那樣的極限地帶,也是與外星世界的交接處。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怎么回事?要了解這個,知道極限環境下的生物是重要的。地球內部的巨大生物圈為我們探索生命起源乃至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了線索,也是留在地球上尚未開拓的廣闊邊界。
(選自《百科知識》2009年03期,有刪節)
9、從原文看,下列對于“地底生物圈”的說明,正確的一項是
A.地底生物圈的生物生長的最高溫度估計在120℃至150℃之間,最深處可能在距地下5000米左右的地方。
B.地底生物圈的生物生活在地底深處無氧、高溫、高壓的環境中,它們不依賴太陽能而生存,而靠從地球內部涌現的化學能量合成有機物來生存。
C.地下微生物生存在1毫米的、有縫隙、裂縫和水的地下巖石中。
D.地底生物圈是地球最大的生物圈,其中微生物最多,數量估計可能遠遠超過陸上或海上的生物量的總和。
10、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農田往下840米的水中,根據科研機構調查,每毫升有100萬~1000萬個微生物。在近1000米的地下,生存著幾乎與地上一樣的微生物。
B.地底微生物的生活方式顛覆了我們此前掌握的科學知識,可以說是新的生命的形式。
C.地底的大量生命是靠從無機物(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為生。這樣獲得化學能量的生活方式稱之為“靠地球為生”的生活方式。
D.我們要知道地底環境下的生物是可以更加了解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問題。
11、根據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地底微生物完全無需太陽能。大多是利用地球內部涌現的化學能量合成有機物來生存。
B.傳統意義的生物圈,主要是在陸上或海中,其中的生物都是利用太陽能生活。
C.對地球微生物的起源研究可以讓人類找到如何擺脫能源日漸減少的困境的辦法,使人類走出依賴太陽能生活的潛在危機。
D.地球生命起源的生活環境與地底生物圈的生活環境都屬于極限環境,高溫、高壓,既無氧又無光。
參考答案:
9. 【解析】A(B原文是說“大多是靠從地球內部涌現的化學能量合成有機物來生存”。C原文是說“地下微生物的住處是在地下的巖石等縫隙空間”,同時,題干問的是“地底生物圈”而此項討論的是“地下微生物”,答非所問。D原文是說“有可能是遠遠超過迄今為止所知道的陸上或海上的生物量總和”。)…點此進入高中說明文閱讀訓練參考答案100則查看完整參考答案(本文答案在第6頁)…11、【解析】C(“可以讓人類找到”云云,過于武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