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年來,經歷過三聚氰胺事件的重擊、瘦肉精事件的炸雷、上海染色饅頭的喧鬧,到如今的塑化劑事件,食品安全問題已然成為國人心中揮之不去的夢魘。
(2)食品安全事件最直接也是最嚴重的危害,是對消費者身體健康的危害。但它危害的不僅僅是消費者,往往還會延伸到行業和國家聲譽的層面,從而具有了經濟學意義上的“負外部效應”。
(3)第一個負外部效應在于食品安全事件對于經濟和民生的沖擊。如三聚氰胺事件后,乳業全行業減產停產,數萬名職工下崗,240多萬戶奶農殺牛、倒奶,大量城鄉居民的就業、收入受到影響。
(4)第二個負外部效應在于對政府公信力和國家形象的影響。接連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大影響了民眾的消費信心,嚴重沖擊社會誠信道德體系。當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不安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往往會轉化成對國產食品和官方聲音的集體不信任,這會進一步增加食品生產和加工行業的交易成本。一些食品安全事件還涉及境外,給我國的國家形象及外貿出口造成不利影響。
(5)那么食品安全事件是怎么發生的呢?
(6)食品安全事件的產生的原因,并不局限于某一個特定的環節,在生產、加工、儲運、檢測和監管等方面,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
(7)自然環境或客觀條件的影響造成食品污染或變質。比如,工業三廢、城市廢棄物的大量排放,造成大面積的水土污染,使很多地方的糧食、飼料作物、經濟作物、畜產品和水產品等農產品的質量受到影響。
(8)食品供應鏈上的利益相關者出于私利人為影響食品質量。比如,反季節果蔬生產,加劇了農產品中的藥物殘留;動物“速成班”將雞、鴨、鵝等禽類生長周期縮短,凡此種種嚴重違背了生物學的種植和養殖規律。更有一些不法生產商逆食品安全法規而行,在食品中加入不利人體健康的非食用物質和食品添加劑。
(9)食品檢測監督條件不完善、對食源性病原菌缺乏認識或從業人員非主動性過失,造成劣質食品未被發現繼而進入消費環節。我國當前的主要問題體現在檢測設備不完善,檢測覆蓋面偏低,抽檢頻率過低,更談不上對食品進行普檢。
(10)食品安全和追蹤懲罰的法令制度不健全或者徇私舞弊,導致食品安全事件不斷出現。近三年來,我國在食品安全立法和組織體系建設方面雖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監管模式不清晰和法制松弛,處罰力度不夠,尚未對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的現象產生實質性的遏制作用。
(11)食品安全不只是消費者的事情,同樣關系到國家的健康發展。因此,作為消費者,要具備一定的消費常識和法律知識及生命安全意識,一旦自己作為消息者的權利或生命受到威脅時,就要學會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作為國家,應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執法力度,對違法的行為要嚴懲不貸,從法律上保障消費者的人生安全。
(根據網絡材料編寫)
1.用一句概括本文說明的內容(3分)
2.認真閱讀第一二段文字,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什么是“負外部效應”。(3分)
3.第三段與第八段加線句子都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這樣說明有什么好處?(3分)
4.品味說明文語言。(2+3=5分)
“當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不安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往往會轉化成對國產食品和官方聲音的集體不信任,這會進一步增加食品生產和加工行業的交易成本�!�
(1)句中加點的“這”指代是的:
(2)句中加點的“往往”一詞能否去掉,為什么?
參考答案:
1.本文說明了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危害性及產生食品安全事件的原因。
2.負外部效應是指由于自身的不足而影響與之相關聯的其他人或行業,使之遭受各種損失�!灸苡猛樀恼Z言說出主要意思即可】
3.舉例說明。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文章表達的意思更明確,讀者更明白,增強說服力。
4.(1)對國產食品和官方聲音的集體不信任。(2)不能去掉。往往是表限制的詞語,說明一般情況如此,但也有特殊情況。體現出說明的準確性和嚴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