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②那么什么是“互聯網+”呢?
③“互聯網+”戰略是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今年向人大提出的四個建議之一,馬化騰解釋說,“互聯網+”戰略就是利用互聯網的平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 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
④簡單地說就是“互聯網+XX傳統行業=互聯網xx行業”,顯然實際的效果絕不是簡單的相加。
⑤這樣的“互聯網+”的例子絕不是什么新鮮事物,比如,傳統集市+互聯網有了“淘寶”,傳統百貨賣場+互聯網有了“京東”,傳統銀行+互聯網有了“支付寶”,傳統的紅娘+互聯網有了“世紀佳緣”,傳統交通+互聯網有了“快的”“滴滴”,而傳統新聞+互聯網有了柴靜《穹頂之下》病毒式的傳播。
⑥在通信領域,互聯網+通信有了即時通信,現在幾乎人人都在用即時通信App進行語音、文字甚至視頻交流。然而傳統運營商在面對微信這類即時通信App誕生時簡直如臨大敵,因為語音和短信收入大幅下滑。但現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來自數據流量業務的收入已經大大超過語音收入的下滑,可以看出,互聯網的出現并沒有徹底顛覆通信行業,反而是促進了運營商進行相關業務的變革升級。
⑦在交通領域,過去沒右移動互聯網,車輛運輸、運營市場不敢完全放開,有了移動互聯網以后,過去的交通監管方法受到很大的挑戰。從國外的Uber、Lyft到國內的“滴滴”“快的”,移動互聯網催生了一批打車拼車專車軟件,雖然它們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仍存在不同的爭議,但它們通過把移動互聯網和傳統的交通出行相結合,改善了人們出行的方式,增加了車輛的使用率,推動了互聯網共享經濟的發展,提高了效率、減少了排放,對環境保護也做出了貢獻。
⑧…
⑨事實上,“互聯網+”不僅正在全面應用到第三產業,形成了諸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交通、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等新生態,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產業滲透。馬化騰表示,工業互聯網正在從消費品工業向裝備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業領域滲透,全面推動傳統工業生產方式的轉變;農業互聯網也在從電子商務等網絡銷售環節向生產領域滲透,為農業帶來新的機遇,提供廣闊發展空間。
⑩不過,也有長期研究該領域問題的學者警示,“互聯網+”的趨勢時至2015年已經無法阻擋,但是,如今中國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很多改變,就好比是皮肉之上附上了一層光鮮亮麗的“毛”,赤裸裸的皮肉被包裹起來,似乎不再重要,“互聯網+”不該成為“賣毛”的生意。
11如在餐飲行業,中國互聯網從業者善于將飯店的流程設計互聯網化,將店面裝修時尚化,但是卻沒有能力做出好吃的食物。對比之下,DM的沃森超級計算機,可以將每一種食物的營養物質和氣味進行全部排序,然后制定出菜單,做出從來沒有食用過的食譜,兼顧口味和健康。
12如在醫療行業,掛號平臺的優勢是讓醫患之間直接對話,這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溝通效率,但它并無法改變“就醫難”的本質問題。中國的專業醫生太少,病人太多,其根本矛盾在于醫療資源的稀缺。對比國外,通過機器人技術、DNA技術進行精確的治療,利用互聯網技術投放到血管中定位釋放抗癌藥物。
(選自 2015年3月11日 澎湃新聞網,略有改動)
18.下列對原文內容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文章開頭引用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是為了引出說明對象“互聯網+”,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突出“互聯網+”在我國社會發展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B.在通信領域,互聯網+通信有了即時通信,導致語音和短信收人大幅下滑,這樣徹底顛覆了通信行業。
C.“互聯網+”的趨勢已無法阻擋,這讓傳統產業有了很多改變,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我們要冷靜認識,從容應對。
D.文章主要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列舉讀者熟悉的行業的例子,給我們介紹了有關“互聯網+”的一些知識。
19.本文主要介紹了有關“互聯網+”的哪些方面內容?請分條列舉。(3分)
答:_______
20.文章采用什么順序進行說明?這樣說明有什么好處?(2分)
答:_______
參考答案:
18.B(3分)
19.①什么是“互聯網+”(“互聯網+”的含義 ②“互聯網+”的運用領域 ③“互聯網+”的局限性(3分)(每小點1分,意思相近即可)
20.邏輯順序,這樣層層深入地說明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發展的規律,更有利于人們認識了解“互聯網+”,使文章脈絡更加清晰。(2分)(邏輯順序1分,作用意思相近即可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