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的日子,仿佛是一條長長的河流,緩緩地、平靜地流淌。每個季節,便是河流上不同的河段。自春到夏,經秋涉冬,便是河水由上游至中游再到下游,次第流淌不息。水上風光,四時各異,春天活潑駘蕩,夏天喧囂匆遽,秋天靜謐澄澈,冬天,皚皚白雪覆蓋了冰封的河面。
(2)但這樣說未免還是浮泛了些。須知天下的季節都是一樣的,赤道南北,半球東西,當歲月之河從某一片土地上流過時,是什么使得它和其他地方的河流不同?是船上的風帆,是波濤的顏色,還是飄蕩在水面上的歌聲?
(3)對于這一片古老的、被稱為華夏的、我祖先的土地,時光有著許多呈現自己的方式。其中之一,便是借助一系列獨特的民俗節日。這樣的日子,鑲嵌在一年三百六十多天里,使得原本混沌迷離難以辨識的一片,顯現出區域和輪廓,產生了節奏和韻律。因為它們的存在,日子不再是物理意義上單調、枯燥的數字,而變得生動、溫暖,充滿了情感和韻致。
(4)被稱為中國人三大節日的春節、端午和中秋,我們已經耳熟能詳。其他節日,名氣雖然不如它們,但每一個也都有著豐厚的內涵和獨特的魅力。
(5)正月的背影剛剛遁去,煮元宵的香甜糯軟尚在回味之中,便走近了又一個節日:二月二�!岸露招掠昵�,草芽菜甲一時生”。這個時節,陽氣萌發,氣溫升高,降雨增多,土地變得潤澤松軟,適宜播種。對于一個有著悠久農耕文明傳統的國度,這個日子無疑是重要的�!岸露�,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許多地方都把這一天當作龍的生日,加以祭祀,期盼雨水豐沛。
(6)當岸邊蒲葦繁茂、草木飄香時,我們知道,已經接近了被稱為七夕節、又名乞巧節或女兒節的日子。牛郎織女的傳說,將農歷七月七這天,裝扮得溫柔旖旎。這個晚上,未嫁的女兒家,要向織女乞求賜以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以及美滿的姻緣。依稀記得童年的夏夜,在姑姑家院子的絲瓜架下,表姐和鄰居的姐妹們指點著,高遠晴朗的天穹上,橫亙南北的白茫茫的銀河兩岸,哪是牽牛星,哪是織女星,一串輕輕的笑聲。
(7)“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币髡b著王維的詩句,菊花的清香在幻覺中徐徐飄拂過來,九九重陽節來臨了。時維仲秋,天空晴朗高遠,空氣清冽干爽,讓人心思沉靜篤定。遙想故土山水佳勝之地,定是親朋團聚,言笑晏晏,唯獨自己天涯羈旅,孑然一身,能不黯然?親情惘惘,系念依依,這其間的深情厚意,豈是電子郵件、手機短信能夠表達和傳遞的?
(8)繼續泛舟漂流,漸漸木葉脫盡,霜雪時作,江天寥廓。然而盡管風景蕭索,空氣里卻悄悄醞釀著一種歡欣,傳遞出一種暖意。臘八節,古代慶祝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驅逐瘟疫的祭祀儀式,在農歷十二月初八這一天,歡快登場。臘八粥用多種糧食和果實熬制而成,鮮明生動地寓意了豐收。
(9)清明節、中元節、冬至節……古老的民俗節日還有很多,它們的起源,都和土地、和農耕時代的生活、和先民樸素的夢想有關。在形成和流傳的過程中,又漸次衍生出更為豐富的內容,仿佛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樹,向四周伸展出眾多氣根和分枝,獨木成林,幾乎遮蔽了數條街巷。
(10)如果說,歲月的累積形成了歷史,那么,這樣的日子的反復疊加,就是在參與一個種族、一種文化的構建。當它們千百年來,被這塊土地上的一輩輩子民們,經由文字的或口頭的方式代代傳遞,而逐漸累積成為一種公共記憶時,便也是在鑄造某種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基因,使人產生集體的身份認同和共同的歷史歸屬感。這是一種不露聲色的滲透,潤物無聲,在我們懵懂無知的童年,已經潛夥默化地進入血脈,左右了我們的思維、行動的方式和路徑。
(11)今天,地球已經成為一簇簇的村落,被飛機、輪船、網絡緊密地編織為一體,同樣牌號的汽車奔馳在不同大陸的道路上,同樣的香水潤澤著不同顏色的女性肌膚,電視熒屏上閃現的面孔,總是那幾位走紅的國際影視或體育明星。到處都是一樣的東西,固然容易令人產生某種“萬物皆備于我”的虛幻感覺,但同時卻又是多么乏味。真希望在習俗、風尚都日趨統一化和標準化的今天,每一片土地,每一個族群,都能夠保持自己的某種特性、某種區別性的特征。
(12)羅密歐手持玫瑰,在朱麗葉的窗下,用歌聲呼喚心上人,固然深情款款;而張生、崔鶯鶯的繡帕題詩,暗訴傾慕,不也有著一份入骨的纏綿?正是這樣的獨特的地方,讓我們確立了自身存在的真實感。即使遠離家國,置身于不同膚色、語言的人群中,在某個特定的日子,對于賽龍舟、包粽子、飲雄黃酒的共同記憶和理解,都會讓我們相視一笑,莫逆于心。
(13)上元節、寒食節、灶神節……泛舟在歲月的河流上,每走過一段距離,船都要�?恳粋€景色別致的碼頭,加入一次風格獨特的慶典。它們讓旅人得到暫時的憩息,心中貯滿詩意的沉醉,對于天空和大地、山河和歲月、生活和命運,生發出種種感悟。船在水面上輕輕搖蕩,人因此而感到從容、安適,感到一種和這條河流、這片土地的牢固的維系……
1.第2段運用設問的表達效果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眾多的民俗節日中,作者為什么只選取二月二、七夕節、重陽節和臘八節這四個節日來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0段畫線句的含義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讀全文,分條說說民俗節日在我們生活中的意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從全文看,題目“歲月河流上的碼頭”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深刻的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對全文理解和分析正確的兩項是( )
A.文章開頭描寫春夏秋冬的水上風光是為了體現四時各異的情趣。
B.文中民諺、古詩的引用增加了民俗節日的文化內涵,體現了民俗節日生動、溫暖充滿情感和韻致的特點。
C.作者提到童年夏夜表姐和鄰居的姐妹們指點牽�?椗堑氖虑�,意在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D.全文以時間為順序,說明了民俗節日大體經歷了形成、流傳和衍生出更為豐富內容的過程。
E.文中“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樹”象征了我國民俗節日歷史悠久。
F.本文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使文章富有詩意,啟人深思。
參考答案:
1.引出下文對民俗節日的描寫,強調各地區的民俗節日具有獨特性,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點此查看高中散文閱讀訓練答案集(本文答案在第5頁)…5.比喻。文本將一年的日子比喻為一條長長的河流,將傳統節日比喻為“碼頭”,人生就是歲月河流上的行舟。河流上的行舟不時�?坑诤恿鬟吷弦粋€個景色各異的“碼頭”,旅人則借此暫時“憩息”,更于心中貯藏詩意的沉醉,生發種種感悟。用河流與碼頭緊密相依的關系,形象生動地展示了我們與民俗節日的關系。(意思對即可) 6.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