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有一個人,他的名字實在太復雜了,因此我們就忘記了。他的臉卻長得極尋常,因此我們再也想不起他的模樣了——我們實在不知道他是誰,雖然他欠了我們家的錢。
②當時他趕著羊群路過我家商店,進來看了看,賒走了八十塊錢的商品,在我家的賬本上簽了一個名字(幾個不認識的阿拉伯字母)。后來我們一有空就翻開賬本那一頁反復研究,不知這筆錢該找誰要去。
③在游牧地區放債比較困難,大家都趕著羊群到處跑,今天在這里扎下氈房子住幾天,明天又在那里停一宿的,從南至北,綿綿千里逐水草而居,再加之語言不精通,環境不甚熟悉……我們居然還敢給人賒賬!
④幸好牧民都老實巴交的,又有信仰,一般不會賴賬。我們給人賒賬,看起來風險很大,但從長遠考慮還是劃得來的。
⑤春天上山之前,大家剛剛離開荒涼的冬牧場,羊群瘦弱,牧民手頭都沒有現錢,生活用品又急需,不欠債實在無法過日子。而到了秋天,羊群南下,膘肥體壯。大部隊路過喀吾圖一帶時,便是我們收債的好日子。但那段時間我們也總是搬家,害得跑來還債的人找不著地方,得千打聽萬打聽,好容易才能找上門來。等結清了債,親眼看著我們翻開記賬的本子,用筆劃去自己的那個名字,他們這才放心離去,一身輕松。在喀吾圖,一個淺淺寫在薄紙上的名字就能緊緊縛住一個人。
⑥可是,那個老賬本上的所有名字都劃去了,唯獨這個人的名字還穩穩當當在那頁紙上停留了好幾年。
⑦我們急了,開始想法子打聽這家伙的下落。
⑧冬日里的一天,店里來了一個顧客,一看他沉重扎實的緞面皮帽子就知道是牧人。我們正好想起那件事,就拿出賬本請他辨認一下是否認識那個人——用我媽的原話說,就是那個“不要臉”的、“加蠻”(不好)的人。
⑨誰知他不看倒罷了,一看之下大吃一驚:“這個,這個,這不是我嗎?這是我的名字呀!是我寫的字��!”
⑩我媽更加吃驚,加之幾秒鐘之前剛罵了人家“不要臉”并且“加蠻”,便非常不好意思,支支吾吾起來:“你?呵呵,是你?嘿嘿,原來就是你……”
11這個人揪著胡子想半天,也記不起自己到底什么時候買了這八十塊錢的東西,到底買了什么東西,以及為什么要買。
12他抱歉地說:“實在想不起來啦!”卻并沒有一點點要賴賬的意思。因為那字跡的確是他的。但字跡這個東西嘛,終究還是他自己說了算,我們又不知道他平時怎么寫字的。反正他就是不賴賬。
13他回家以后,當天晚上立刻送來了二十元錢。后來,他在接下來的八個月時間里,分四次還完了剩下的六十元錢�?磥硭娴暮芨F。
15.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 )
A.牧民居無定所,放債比較困難,但我們還是敢給人賒賬,主要是因為牧民都老實巴交,又有信仰,一般不會賴賬。
B. 第五自然段寫牧民一定要親眼看見我們用筆劃去名字,才放心離去,這主要是為了突出牧民生活艱苦,非常謹慎。
C.第六自然段過渡段,主要為了引出下文。其中用“好幾年”寫時間長,又為下文寫“這個人”徹底忘了賒賬的事埋下伏筆。
D. “你?呵呵,是你?嘿嘿,原來就是你……”這三句話生動地表現了“我媽”從吃驚到將信將疑,再到鄙視的心理變化過程。
E.本文語言質樸,沒什么陳詞濫調,也沒有裝腔作勢,一切都這么自然而然,卻能打動讀者,引人深思。
16.文章第①段寫得很好,請簡要分析。(6分)
17. 文章第⑧段以前,“這個人”并沒有直接出場,文章是通過哪些人和物來寫“這個人”的呢?(6分)
18.“一個普通的人”卻并不“普通”,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6分)
參考答案:
15.B、D。(B項“牧民一定要親眼看見我們用筆劃去自己那個名字,才放心離去”,主要是因為他們非常誠實,信守承諾,極其看重信譽。D項“我媽”沒有“鄙視”的心理,主要是“不好意思、尬尷”,當然也有找到債主的釋然。)(每點2分,共4分)
16.(1)文章開頭開門見山,直接點題,寫了一個我們忘記了名字、想不起模樣的“普通人”。(2)這樣一個我們都不知道是誰的人,卻欠了我們家的錢,設置懸念,非常有吸引力。(3)行文看似平談,卻制造了一個小小的矛盾,產生了一個不小的波折,妙趣橫生。(每點2分,共6分)
17.(1)通過“這個人”留在賬本上的名字,來影射“這個人”。(2)通過“我們”的態度的微妙變化,尤其是“我媽”的評價,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來寫“這個人”(3)通過寫喀吾圖的牧民都有信仰,都不會賴賬,來正面襯托“這個人”。(每點2分,共6分,)
18.(1)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這個人”卻一下子承認了賬本上的名字是自己的名字,絲毫沒有要掩飾的意思。他的坦誠、直率讓人覺得不“普通”。(2)“這個人”想不起什么時候賒的賬,又買了什么東西,卻沒有一點點想要賴賬的意思�!斑@個人”是真誠的、負責任的,難能可貴,所以他是不“普通”的。(3)“這個人”非常窮,但卻堅持一點一點清自己都記不起的債。這種高度自覺、信守承諾的精神比金子還寶貴,所以他是極不“普通”的。(每點2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