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一個傍晚,我回到鄉下。偶然間,我發現了田野里的火焰�;鸸庑苄芰伊�,蓬蓬勃勃,像一束紅綢,被人使勁舞動,或一條巨蟒吐出的信子,瘋狂地舔食著鄉村傍晚的灰暗。
在農村長大,諳熟這鄉下的二十四節氣,就像熟悉鄉親們那一張張慈祥的臉。明明知道,田野里剛剛完成一場盛大的春收,這火焰是農人在焚燒麥秸,我卻不愿往那方面想。我更相信,在這春收與春播的生命更新中,這熊熊燃燒的田野之火,一定隱匿著某種宿命。兒時的鄉村景象,就這樣再次浮現。那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工業文明還孕育在農人依稀可見的夢幻里,化肥農藥還是少見的奢侈品。為了培育地力,讓哺育了一季莊稼的土地不至于板結衰退,農人便以燃燒的古老方式,讓秸稈還田。于是,每當春秋兩季,銀鐮揮舞過后,堆堆燃燒的火焰,像歡樂的篝火,把鄉村的靜寂寒苦照得通明。我弄不清楚這火燃燒的目的,是在為一個逝去的季節送行,還是在迎接另一茬生命的誕生�?傊�,我相信,這火的燃燒,是一種莊重的生命儀式,它從人類鉆木取火時就已開始。只是到后來,不僅日子越來越艱辛,柴草都變得金貴,收割時節,田野里的燃燒便成了一種浪費;如果臨近都市,那還是一種空氣污染,早就被禁止。
神奇的還是那火焰下的土地。這土地我太熟悉了,從記事起,我就在它的溫床上摸爬滾打。今年春節回家,我還走進田野,親近這生命中不可遺忘的土地。田土是黑褐色的,疏松而柔軟,如母親的胸膛。正是一元復始的季節,田里長滿了莊稼,綠油油的嬌嫩而鮮美,在春風里瘋長,像母雞暖翼下的一群雞雛。一些蟋蟀,在田土間跳來跳去。當時,我就對這土地油然而生一種崇高的敬意。
我不明白,剛剛跨過一個季節,這土地怎么就變得如此滄桑滿面,僵硬,板結,困乏,淹沒了當初的萬般風情。這使我想到了年邁的父親母親,耗盡了自己全部的心血,養育大了兒女,自己卻變得憔悴衰竭,老態龍鐘,形容枯槁。我甚至有些擔心,這土地能否承擔得了下一個季節的使命。然而,堆堆燃燒的火焰,像夏夜吹過田野的風,帶走了我心中的疑慮。記得有一次,我隨父親來給田里放水,為插秧作準備。從河里抽上來的水,汩汩流進田里,那火燃過的田土,便滋滋地冒著氣泡,一個季節積攢下來的堅硬頑冥,頃刻土崩瓦解,爛漫成泥,勝過春天的一田沃土。到了第二年,當你再次來到田野,會發現莊稼還是莊稼,似乎那場熊熊大火壓根兒就與它們無關�;蛘�,對它們來說,大火并不是一種毀滅,而是一種成全。
其實,不僅僅是田野和莊稼,一切生命體的代謝,都與火焰有關。眼前有兩幅畫。一幅是攝影家斯坦芬的照片。作品定格了1987年發生在美國的大火。那場大火燒毀了相當于加利福尼亞面積五分之一的熱帶雨林。當初曾有許多人扼腕嘆息,可是,很快人們就發現,大火燒毀了某些植物,卻給另一些植物提供了生長機會。不久,土壤里長出了過去很少見的厚皮植物,那野火燃燒過的土地重又生機勃勃。另一幅是米雷斯的油畫《奧菲利亞》。畫面由玫瑰、罌粟、河水、水草、雜樹和一具漂浮的美麗女尸組成,構成了一幅迷幻斑斕的愛情與死亡之景。玫瑰代表熾烈燃燒的愛情,罌粟象征死亡,而河水、水草與雜樹,則表示愛情與生命的坎坷與變幻無常。它似乎暗示,愛情與生命最熾烈的燃燒,總是與死亡聯系在一起的;或者說,世間最美麗的愛情與生命,常常是用燃燒的死亡來表達的。
田野里,火焰漸漸變小,直至萎縮成一個小小的星點,淹沒于黑夜的深邃里。田野恢復了往常的寧靜。我想,鄉親們明天該給田里放水了吧,畢竟,節令不饒人呀!
(取材于周聞道同名散文)
4.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4分)
A.傍晚偶然發現田野里的火焰,喚醒了作者的童年記憶,進而引出更深層次的哲學思考。
B.春收后,農人在田野里燃起熊熊火焰,舉行莊重的生命儀式,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傳統。
C.文章表達了對現代工業文明發展、都市擴張使得傳統的農耕方式走向沒落的猛烈抨擊。
D.經歷過大火的考驗,第二年莊稼會更旺盛,表現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頑強。
E.作者善于捕捉農村生活場景中富有詩意的畫面,以色彩鮮明、飽含激情的語言進行描摹。
5.聯系上下文,解說“這熊熊燃燒的田野之火,一定隱匿著某種宿命”的含義。(3分)
6.作者在文章中提到年邁的父親母親,其用意是什么?(5分)
7.作者認為“一切生命體的代謝,都與火焰有關”,在文中有哪些具體表現?請分別概括。(6分)
參考答案:
4.AE
5.田野中燃燒的火焰,象征著新舊生命更替的自然法則。
6.一方面形象地寫出田野孕育莊稼就像父母養育兒女一樣無私奉獻,表達了對田野的熱愛和崇敬,增加了文采;另一方面從田野的季節輪回聯想到父母養育兒女的生命傳遞,進一步表達了對新舊生命更替的自然法則的認識,深化了主題。
7.①收割之后,經過火焰焚燒,板結衰退的田野重又恢復松軟肥沃,生長出新的莊稼。②熱帶雨林被大火燒毀了某些植物,卻給另一些原本很少見的植物提供了生長機會。③愛情與生命總是與像火焰般燃燒的死亡聯系在一起,藝術作品中常用死亡來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