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石溪《老猴赫尼》高三小說閱讀題及答案
赫尼是耍猴人巖鳴豢養的一只猴子。巖鳴帶著赫尼在江湖上闖蕩了二十來年,走村串寨,從一個碼頭漂泊到另一個碼頭,靠赫尼在街頭表演一些鉆火圈、推小車、翻跟斗之類的猴戲,混一碗苦飯吃。據巖鳴說,赫尼是只極其聰明的猴子,一個新節目,只要教上三五遍就會做了,一般的猴子要三五十遍才教得會。
但赫尼野性太重,無時無刻不在思量著逃跑。巖鳴說已記不清赫尼究竟逃過多少次了,起碼有一百次。巖鳴像所有的耍猴人一樣,用不給東西吃、鞭打、戴腳鐐等手段,企圖磨滅赫尼叛逃的野性,可什么方法都用盡了,效果卻微乎其微。沒辦法,只好把那根細鐵鏈永遠地拴在了它的脖子上。
我到曼廣弄寨插隊的第四年,巖鳴因為長年累月風里來雨里去的,患了嚴重的關節炎,行走困難,年紀也大了,不能再外出耍猴了。他本想把赫尼賣了,但赫尼也老了,脾氣又倔強,動不動就想逃跑,問了幾個耍猴人,沒人肯要。于是,巖鳴就請我幫他把赫尼帶到孟巴納西森林里去放生。他噙著淚撫摸著赫尼的腦袋說:“老伙計,你一輩子做夢都想回森林里去,我就成全了你,讓你也過個自由自在的晚年�!�
我牽著赫尼,走了大半天,來到一個名叫野猴嶺的地方。那兒樹林密得就像籬笆墻,鉆也鉆不通。巖嗚曾告訴過我,二十年前他就是在這里用捕獸天網將赫尼捉住的,那時赫尼才是一只不滿一歲的小猴。二十年過去了,小猴赫尼變成了老猴赫尼,沒想到,它還認識這塊土地。一踏進野猴嶺,它就兩眼放光, 嘴里嗚嗚呀呀不停地叫喚,顯得十分激動。我好不容易解開了那條在它脖子上拴了二十年的細鐵鏈,它嗖地爬上旁邊一棵大樹,快到樹梢時,回過頭來沖著我齜牙咧嘴地囂叫一聲一一準確地說是沖著我手中那根象征著人類統治權的明晃晃的鐵鏈粗暴地囂叫一聲,連蹦帶跳地鉆進樹冠不見了。
我并不惱怒它的無理,它無端地被人類囚禁了二十年,被迫服了二十年的勞役,是有理由憎恨人類的。但愿它從此以后再不受那奴役的苦,享受正常猴子的生活。
我以為,赫尼回到森林,就像魚游回了大海,這輩子我再也見不到它了�?勺鰤粢矝]想到,第三天早晨,我扛著犁鏵剛走到寨外那條寬敞的馬車路上,突然,一棵檳榔樹上跳下一只猴子來,攔住了我的去路。我低頭一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竟然是赫尼!才分別兩天,赫尼看上去像老了兩歲,蓬頭垢面,背上的毛被樹脂草漿粘成一綹一一綹,鼻吻皺得像只苦瓜,眼角布滿濁黃的眵目糊,憔悴消瘦,邋遢骯臟,落魄潦倒,活像個猴中乞丐。
這時,馬車路上又陸續過來十幾個荷鋤挑擔準備下田勞作的村民,他們都知道赫尼的身世,對赫尼的歸來感到很驚訝,于是圍成一圈看稀罕。
赫尼突然前爪撐地,身體倒立,沿著人圈繞了一周,接著,它爬上挺拔的檳榔樹,兩條后腿勾住光滑的樹干,哧溜從樹梢快速滑下地來,又從一位看熱鬧的姑娘手中搶過一只空籮筐,在場子里蹣跚推行。哦,它這是在耍猴戲呢!表演完倒立行走、攀爬高桿和推小車等節目后,赫尼翻著手掌,作出一副乞討狀,不斷地向圍觀的人群磕頭作揖。一位大嫂丟給它一只包谷,它狼吞虎咽地啃起來,不僅把包谷粒吃了個精光,還把包谷芯也吃了下去。
不知是誰將老猴赫尼回來的消息告訴了巖鳴,老人拄著拐棍提著那條明晃晃的細鐵鏈顫巍巍地從寨子走來,擠開人群,來到赫尼面前,噙著淚花說:“我曉得我的老赫尼是舍不得離開我的,唔,回來就好,趕明兒,我病好了,我們再一起去闖碼頭�!蔽沂肿⒁饫虾锖漳岬姆磻�,它并沒有因為看見老主人而產生激動欣喜的表情,它那張皺褶縱橫的臉上沒有任何變化,眼光呆滯,麻木不仁。
當它的視線移到巖鳴手中提著的那根細鐵鏈時,目光才像火焰似的跳了一下。它緩慢地爬到巖嗚身邊,抓起鐵鏈,用混雜著討厭與歡欣、恐懼與喜愛的十分復雜的眼光久久地凝視著那根拴了它整整二十年的鐵鏈子。突然,它仰天發出一聲靈魂撕裂般的嚎叫,閉起眼,將鐵鏈子纏繞在自己的脖子上。
我想,它一次又一次地逃跑,一輩子都在努力解脫鎖在它脖子上的鐵鏈,為此,它遭叱罵、挨鞭打、受盡折磨,可將它脖子上的鐵鏈摘除了,僅僅三天,它卻主動把鐵鏈叉纏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9.請簡要概括老猴赫尼的形象特點o(4分)
10.請結合原文,簡要分析“我”在小說中的作用。(4分)
11.小說寫了老猴的兩次叫聲,一次“囂叫”,一次“嚎叫”,這樣設計有什么用意? (4分)
12.本文初版時,開篇有一句話:“當心被束縛久了,即使肢體自由了,也很難再找到生活的方向�!痹侔鏁r,作者將其刪掉了。你對此有什么看法?對你的寫作有哪些啟示?(6分)
參考答案:
9.聰明;野性重(渴望自由);脾氣倔強;最后無法獨立。
10.(1)是小說的線索,推斷了情節的發展。(2)寄托了作者對老猴的同情以及悲劇結局的反思。(3)“我”是小說事件的見證者,增強小說的真實性。
11.(1)“叫囂”是為了表現老猴對人類的憎恨以及獲得自由時的興奮;“嚎叫”是為了表現老猴不得不回到人類社會時的屈辱、無奈。(2)兩次叫聲前后照應,形成對比,突出了老猴的悲劇結局。
12.(1)看法一:刪除好,使得文章的主旨不直露,內涵更豐富,使讀者更多回味揣摩的空間�?捶ǘ罕A艉�,開門見山,主旨清楚明白,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文章。(2)啟示:文學作品的意義不是給讀者灌輸人生理念,而是通過塑造藝術形象,編織精巧的故事,讓讀者得到美的享受,進而得到深層次的領悟。
【解析】
9.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物象的鑒賞能力。答題時,可根據文中有關老猴赫尼的行為描寫及議論性評價性的語言概括作答。例如,“極其聰明的猴子”“但赫尼野性太重,無時無刻不在思量著逃跑”“但赫尼也老了,脾氣又倔強”可從這些語句中提煉出聰明;野性重(渴望自由);脾氣倔強等形象。老猴赫尼回到森林后又再次回來,靠耍猴戲乞討的內容,表現出了它無法獨立的形象特點。
考點: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10.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我”在文中的作用。此類題一般要從內容、結構、主題等角度分析作答。從全文內容來看,“我”貫穿始終,故起著線索作用;從內容上來看,作者對老猴的命運結局是持同情和反思的。這篇故事至始至終都有“我”的見證,故起著真實可信的作用。
考點: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 C。
11.試題分析:此題考查作者的寫作意圖的探究能力。答題時,要先結合著文章內容概述“囂叫”“嚎叫”的原因,然后再從對比的角度,突出老猴命運的悲慘,從而達到了表達主旨的目的。
考點: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能力層級為探究F。
12.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有關作品主旨的探究題,解答此題,要先明確自己的觀點,即刪除好,還是保留好。然后根據自己的觀點選擇,聯系文章的具體內容,圍繞文學作品如何表現主旨展開分析,言之有理即可。第二問,在答啟示時,應從文學作品的意義及創作意圖角度來答,只要能自圓其說,言之有理即可。
考點: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能力層級為探究F。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為探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