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0年春節過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盞祖傳的清油燈之下,父親把一支毛筆和一沓黃色仿紙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學�!蔽野蔚糁裢补P帽兒,是一撮黑里透黃的動物毛做成的筆頭。父親又說:“你跟你哥伙用一只硯臺�!�
(2)我的三個孩子的上學日,是我們家的慶典日。在我看來,孩子走進學校的第一步,認識的第一個字,用鉛筆寫成的漢字第一畫,才是孩子生命中光明的開啟。他們從這一刻開始告別黑暗,走向智慧人類的途程。
(3)我們家木樓上有一只破舊的大木箱,亂扔著一堆書。我看著那些發黃的紙和一行行栗子大的字問父親:“是你讀過的書嗎?”父親說是他讀過的,隨之加重語氣解釋說:“那是你爺爺用毛筆抄寫的�!� 【甲】,原以為是石印的,毛筆字怎么會寫到和我的課本上的字一樣規矩呢?父親說:“你爺爺是先生,當先生先得寫好字,字是人的門臉�!痹谖页錾耙阎x世的爺爺會寫一手好字,【乙】。
(4)父親的毛筆字顯然比不得爺爺,然而父親會寫字。大年三十的后晌,村人夾著一卷紅紙走進院來,父親磨墨、裁紙,為鄉親寫好一副副新春對聯,攤在明廳里的地上晾干。我瞅著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村人圍觀父親舞筆弄墨的情景,【丙】。
(5)多年以后,我從城市躲回祖居的老屋,在準備和寫作《白鹿原》的六年時間里,每到春節前一天后晌,為村人繼續寫迎春對聯。每當造房上大梁或辦婚喪大事,村人就來找我寫對聯。這當兒我就想起父親寫春聯的情景,也想到爺爺手抄給父親的那一厚冊課本。
(6)我的兒女都讀過大學,學歷比我高了,更比我的父親和爺爺高了。然而兒女唯一不及父輩和爺輩的便是寫字,他們一律提不起毛筆來。村人們再不會夾著紅紙走進我家屋院了。
(7)我小時候有回晚上下了一場大雪,足足下了一尺厚。第二天上課心里都在發慌,怎么回家去背饃呢?50余里路程步行,我13歲。最后一節課上完,我走出教室門就愣住了,父親披一頭一身的雪迎著我走過來,肩頭扛著一口袋饃饃,笑吟吟地說:“我給你把干糧送來了,這個星期你不要回家了,你走不動,雪太厚了……”
(8)二女兒因為讀俄語,補習只好趕到高陵縣一所開設俄語班的中學去。每到周日下午,我用自行車帶著女兒走七八里土路趕到汽車站,一同乘公共汽車到西安東郊的紡織城,再換乘通高陵縣的公共汽車,看著女兒坐好位子隨車而去,我再原路返回蔣村的祖屋。我沒有勞累的感覺,反而感覺到了時代的進步和生活的幸福,比我父親冒雪步行50里為我送干糧方便得多了。
(9)父親是一位地道的農民,比村子里的農民多了會寫字會打算盤的本事,在下雨天不能下地勞作的空閑里,躺在祖屋的炕上讀古典小說和秦腔戲本。他注重孩子念書學文化,他賣糧賣樹賣柴,供給我和哥哥讀中學,至今依然在家鄉傳為佳話。
(10)我供給三個孩子上學的過程雖然也頗為輕松,然而比父親當年的艱難卻相去甚遠。從做私塾先生的爺爺到我的孫兒這五代人中,父親是最艱難的。他已經沒有了做私塾先生的爺爺的地位和經濟,而且作為一個農民也失去了對土地和牲畜的創造權利,而且心強氣盛地要拼死供給兩個兒子讀書。他的耐勞他的勤儉他的耿直和左鄰右舍的村人并無多大差別,他的文化意識才是我們家里最可稱道的東西,卻絕非書香門第之類。
(11)這才是我們家幾代人傳承不斷的脈。
20、第(9)段“地道”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根據文意,依次填入甲乙丙處的句子正確的一項( )(3分)
A.我大為驚訝 隱隱感到了一種難以言說的自豪 我最初的崇拜產生了
B.我最初的崇拜產生了 隱隱感到了一種難以言說的自豪 我大為驚訝
C.隱隱感到了一種難以言說的自豪 我最初的崇拜產生了 我大為驚訝
D.我大為驚訝 我最初的崇拜產生了 隱隱感到了一種難以言說的自豪
22、將第(7)段劃線句改成“我小時候有回晚上下了一場大雪,第二天上課心里想怎么回家去背饃呢”,好不好?為什么?(4分)
23、聯系全文,作者心中文化意識的具體內容有:(6分)
(1)讀書是生命中光明的開啟,是告別黑暗,走向智慧人類的開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從全文的思路來看,第(8)段可否刪去?為什么?(6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20.真正的,純正的,標準的。(2分)
21.D (3 分)
22.不好。原因有:原句具體寫出了父親為“我”送饃饃路上的困難(或寫出了雪大的程度,路途的遙遠,缺乏交通工具,突出父親給“我”送饃饃的困難);寫出了“我”發慌的心理,側面烘托出父親為“我”送饃饃的不易;父親冒著大雪為“我”送饃饃的做法深深感動了“我”,為下文“我”傳承父親重視孩子讀書的做法做鋪墊。(答對一點得 2分,答對兩點得滿分)(6分)
23. (2)堅守、傳承傳統文化(或認同傳統文化);(3)竭盡全力、克服困難供下一代讀書。 一項3分)
24.不能刪去。第⑧段寫“我”不辭辛苦送女兒讀書,與上文父親當年給“我”送饃饃作比較,襯托出父親供兒子讀書的不容易;說明父親的言傳身教影響了“我”,我家重視 孩子讀書的家風已得到延續。(答對一點得3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