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祖上是農民。他出生在農家的院子里。
他每天被母親安置在一個搖籃里。母親把搖籃懸空掛好,就去做工了。搖籃是溫暖的,還能搖擺,像一葉小舟。那時,他父親在部隊當兵,一年能回來兩次。他和母親相依為命。
搖籃很小,剛好容下他。房子也很小,一個土炕,一排柜子,一床被子。到了冬天,滿屋子都是麥稈燒灼之后的煙氣,不大,不至于讓人窒息,但非常強烈。那是鄉村的氣息。
他每天從早上開始,一直到中午時分,都在那個小舟似的搖籃里搖著。他全部的行為都在搖籃里完成,拉、尿、餓、哭,樣樣不落。他人小,是弱者。弱者力氣都不大,又被綁著,再怎么掙扎都無濟于事。饑餓與潮濕或者熱烘烘的臭氣使他難以忍受。他聲嘶力竭地哭。他的哭聲該是令人揪心的。但有什么辦法呢?他母親要掙工分養活他。
有一天,母親剛走不久,他餓了,開始哭。他就聽見門嘎吱地響了,有一束光進來了。他的眼前猛然亮堂了許多。他還隱隱約約看見一個人影躡手躡腳地進來,輕輕地俯到搖籃邊,捏了一下他的臉蛋,并塞給他一個油炸的果果。那清香,讓他無法遏制地沖動。他一口咬住了。這時人影又飛快地逃遁了,魂兒一般散了。門被關上了,世界變得無聲無息。
他母親回來,疲勞至極。但她還得給他打掃衛生。她一邊清理他滿頭滿臉的穢物,一邊就哭。他卻不哭了。母親回來了,他有人疼了。
日復一日。每過幾天,在他饑餓時,他就聽見門嘎吱響了,有一束光進來了,他的眼前猛然亮堂了許多。那個人影躡手躡腳地進來,輕輕地俯到搖籃邊,捏一下他的臉蛋,再塞給他一個能吃的東西。有奶便是娘,他不知道那是誰,在他想看清楚那是誰時,人影又飛快地逃遁了,魂兒一般散了。門被關上了,世界變得無聲無息。
他挺感動的。雖然他還不知道感動是什么意思。
他長到三歲時,腿腳有了力,開始到處跑。他動不動就跑到爺爺奶奶房子里去。他們在這個院子里的另一扇門里住。不遠,二十來米。那是一個挺敞亮的院子。院里有一棵樹。到了秋季,樹上掛著燈泡似的芭蕉。他就不安分地爬樹摘果子吃。但他母親回來時,就要撕心裂肺地喊,你給我回來!他頑皮,不回去。小腳奶奶站在院里,手叉著腰,喝道,滾回去,再過來打斷你的腿。
他瞅著奶奶,望著母親,膽怯了,怕了,回去了。母親用勞動過的大手,一把提起他,同時脫下布鞋,用鞋底子打他稚嫩的屁股。他哇哇大哭。
爺爺奶奶的門,哐當一聲關上了。
他父親總是要回家的。父親回家,和他母親住幾天,又和爺爺奶奶住幾天。在這邊住時,聽這邊的話。在那邊住時,聽那邊的話。聽了那邊的話,回到這邊,就要給他母親幾個巴掌。做完這一切,父親就要回部隊了。父親每次走前,心情都不好,很郁悶。
后來爺爺死了。奶奶也死了。他父親老了。他母親也老了。他們很和睦。
但他的心頭一直閃耀著一個人影。那個人影溫暖了他一生。誰呢?
(選自《羊城晚報》2007年8月13日)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小說一開頭就寫道:“他的祖上是農民。他出生在農家的院子里�!笔且獜娬{“他”出生的卑微和生活的苦難,同時也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
B.小說對“人影”進行了細致的動作描寫,從中可以看出“人影”的小心謹慎,以及對“他”滿滿的愛和憐惜。
C.小說中有兩段內容幾乎一模一樣,但并未給人單調重復的感覺,而是在強調“人影”給“他”的關愛和給“他”的感動,能夠更好地表現小說的主題。
D.從小說中對“小腳奶奶”的一段描寫可以看出,對于“他”到爺爺奶奶院子這件事,奶奶跟母親是一致的,都不愿意讓“他”到院子里來。
E.在這篇小說中,父親是線索人物,貫穿整個故事始終,引出故事和主要人物,具有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2)小說中“人影”究竟是誰?請簡述此人物形象特征。(6分)
(3)這篇小說從寫作技巧層面看,具有哪些突出特點?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6分)
(4)這篇小說的主題是什么?請結合全文分析。(8分)
參考答案:
(1)C,3分;B,2分;A,1分。
(2)“人影”是小說中嬰兒“他”的奶奶(或者是爺爺奶奶)。(2分)爺爺奶奶是普通的農民,他們非常疼愛孫子,但因為母親的緣故卻不能正常接觸孫子,只能默默地偷偷地向孫子傳達愛。(4分)
(3)①視角獨特:小說中以一個3歲前嬰兒的感覺來敘述主人公得到“人影”愛撫而成長的故事,從嬰兒的角度觀察、反映家庭和家庭成員之間的復雜關系;②講究“小小說空白與神秘”(或者答“留白”):小說以“人影”為題,并著力塑造了這神秘形象,但直至小說結尾也未交代“人影”是誰,制造了敘事上的空白和神秘,體現了小小說的文體魅力和閱讀情趣;③設置懸念,構思精巧:小說中以嬰兒視角進行敘述,隱去“人影”的真實身份,懸念迭起,結尾仍然沒有解開謎底,這樣能夠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引起讀者對于現實生活的思考。(特點1分,分析2分;答對其中任意兩點6分)
(4)①最真實地概括了中國農民生活中的婆媳矛盾:父親在部隊不能經常在家,母親與爺爺奶奶關系淡漠,不讓爺爺奶奶接觸孫子,并且婆媳矛盾也導致夫妻之間的矛盾;②謳歌了那種長輩對晚輩無私、溫暖、天然的不求回報的隱忍大愛:文中的“人影”在母親離開之后給予孫子的疼愛讓人動容,但平時卻不能真實流露出來,甚至于要刻意偽裝,但這種愛溫暖了主人公的一生,也浸潤著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③反映了中國人以家庭之愛對抗家庭矛盾的愿望:小說中以嬰兒的視角在朦朦朧朧當中寫出對于祖輩之愛的回憶和珍惜,表現了追求和諧善良的家庭關系的良好愿望,呼喚家庭關系中逝去的真情、親情。(一點4分,其中主題2分,分析2分;答對其中任意兩點8分)
【解析】
(1)解答此題,可將各選項表述同文本相關內容進行認真比較,以發現異同,確定正誤。題中,A項錯誤在于,小說開頭并非要強調出生的卑微和苦難;D項錯誤在于,奶奶和母親是不一致的,奶奶自然希望“他”過來,但情非得已;E項錯誤在于,父親不是線索人物,線索人物是“他”。
考點: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2)試題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應該根據作品對這個人物所作的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以及其他相關敘述性語言進行分析。比如,根據文本中對環境的描寫“(爺爺奶奶)在這個院子里的另一扇門里住”,可知這“人影”是小說中嬰兒“他”爺爺或奶奶。從文本描寫情節看,爺爺奶奶是普通的農民,他們非常疼愛孫子,但母親卻不準他們正常接觸孫子,只能默默地偷偷地向孫子傳達愛。
考點:欣賞作品的形象。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3)試題分析:解答此題,要結合文本具體內容分析。比如,小說以一個3歲前嬰兒的感覺來敘述主人公得到“人影”愛撫而成長的故事,這說明小說的敘述視角獨特;再者,小說善于設置懸念,講究“留白”:小說的構思精也很精巧,能夠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引起讀者對于現實生活的思考。
考點: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4)試題分析:分析小說的主題,探討作者的寫作意圖,應根據文本具體內容,切忌架空分析,亂貼標簽。擬寫小說的主題,一般形式為:先概述小說內容,再分析小說謳歌(或贊頌)了什么,鞭撻(或諷刺屁批評)了什么,揭露(或展示)了什么問題,反映了什么情況等等。本文最真實地概括了中國農民生活中的婆媳矛盾;謳歌了長輩對晚輩無私不求回報的大愛;反映了中國人以家庭之愛對抗家庭矛盾的愿望。
考點: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能力層級為探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