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忍耐是中國人最昭著的特點,我認為這是文化與環境影響的結果,并不一定是中國人心理構造的必然組成部分。它們的存在是由于我們幾千年來一直生活在一種特定的文化與社會中并時時受其影響�?梢哉f,忍耐的品質是整個民族設法適應周圍條件的結果,又是家庭制度的產物,而家庭制度是整個中國社會的縮影。
遇事忍耐為中國人的崇高品德,凡對中國有所了解的人都不否認這一點。然而這種品質走得太遠,以致成了中國人的惡習;中國人已經容忍了許多西方人從來不能容忍的暴政、動蕩不安和腐敗的統治,他們似乎認為這些也是自然法則的組成部分。與中國人的忍耐相比,基督教的所謂忍耐似乎是易怒,而中國人的忍耐有如中國景泰藍一樣舉世無雙。我們屈服于暴政和敲詐勒索和污辱,猶如小魚投入大魚之口,或許我們對苦難的承受力小一些,我們的苦難就會少一些。然而這種對苦難和折磨的承受力被賦予了忍耐的美名,又被儒家倫理學諄諄教誨為做人最重要的品德。我并不是說這種道德不是中國人的偉大品質,耶穌說“為溫順者祝福吧,因為他將繼承整個世界”。但中國人把忍耐作為一種崇高的道德,并有意識地反復向后代灌輸。諺語“小不忍則亂大謀”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培養這種美德的學校是中國人的大家庭,這里有一大群的姑嫂媳婦、姐夫妹夫、內兄內弟、大伯小叔、父親兒子等等,他們每天在相互忍讓之中學得了這種美德。他們從孩提時起,就從實際的需要和父母的教誨之中,學到處理人際關系必須互相忍讓,相互調整。這種深刻、緩慢、持久的熏陶對人們性格的影響,怎么評價都不會過分。
唐代有位張公藝,有幸九世同堂,為世人羨慕不已。唐高宗問及他成功的秘訣,宰相喚來紙筆,揮毫寫了一百個“忍”。中國人并不認為“忍”是家庭制度的一種不幸,相反,他們一直對它表示欽佩�!鞍偃獭边@個詞現已進入道德諺語之列。大年除夕,把它寫上紅紙,貼上大門,比如“和氣生財”,“忍為家訓”等等。如果這種家族制度繼續存在,如果社會仍不充分重視個人的價值,而認為人只有處在和諧的社會關系中才是完美的人,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忍耐必須被看作一個最崇高的道德,并一定要成長于這樣一個社會制度中,在這里,它確有自己存在的理由。
(根據原文刪改)
15.請分析作者認為中國人遇事忍耐的成因有哪些。(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二段運用了何種論證方法?有何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曾寫文說遇事忍耐“既是中華民族的優點,也是它的缺陷”,請分析概括文中體現的中華民族“遇事忍耐”的優點和缺陷。(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命題意圖】此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緟⒖即鸢浮恐袊擞鍪氯棠褪俏幕铜h境影響的結果。它的形成既與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有關,又與中國家庭在制度、社會制度有關,是整個民族適應周圍條件的結果。�!窘忸}思路】先篩選出文中與題干關系密切的語句,然后分析概括是解答此題的基本步驟。關鍵語句是第一段最后一句,結合全文加以梳理概括即可得出答案�!�點此查看本文完整答案(答案頁第10頁)…17.【命題意圖】此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緟⒖即鸢浮績烖c:使整個民族易于適應周圍環境,有利于人和人之間和諧相處。缺點:過于忍耐,對罪惡和病態的容忍,不利于社會問題的解決;過分強調集體,忽視了個人的價值�!窘忸}思路】作答此題,需關注關鍵語抓住“忍耐的品質就是整個民族設法適應周圍條件的結果”“或許我們對苦難的承受力小一些,我們的苦難就會少一些”等,稍加分析概況即可得出答案。注意要點要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