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星期六的晚上,媽媽照例坐在擦干凈的飯桌前,皺著眉頭歸置爸爸小小的工資袋里的那點錢。
錢分成好幾摞�!斑@是付給房東的�!眿寢屪炖锬钸吨�,把大的銀幣摞成一堆。
“這是付給副食商店的�!庇质且晦y幣。
“凱瑞恩的鞋要打個掌子�!眿寢層秩〕鲆粋€小銀幣。
“老師說這星期我得買個本子�!蔽覀兒⒆赢斨杏腥颂岢�。
媽媽臉色嚴肅地又拿出一個5分的鎳幣或一角銀幣放在一邊。
我們眼看著那錢堆變得越來越小。最后,爸爸總是要說:“就這些了吧?”媽媽點點頭,大家才可以靠在椅子背上松口氣。媽媽會抬起頭笑一笑,輕輕地說:“好,這就用不著上銀行取錢了�!�
媽媽在銀行里有存款,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我們都引以為榮。它給人一種暖乎乎的、安全的感覺。我們認識的人當中還沒有一個在城里的銀行有存款的。
我忘不了住在街那頭的簡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掃地出門的情景。我們看見幾個不認識的大人把家具搬走了,可憐的簡森太太眼淚汪汪的。當時我感到非常害怕。這一切會不會,可不可能也落到我們的頭上?
這時戴格瑪滾燙的小手伸過來抓住我的手,還輕輕地對我說:“我們銀行里有存款�!瘪R上我覺得又能喘氣了。
萊爾斯中學畢業后想上商學院。媽媽說:“好吧�!卑职忠颤c頭表示同意。
大家又急切地拉過椅子聚到桌子面前。我把那只漆著鮮艷顏色的盒子拿下來,小心翼翼地放在媽媽面前。
這就是我們的“小銀行”。它和城里的大銀行不同之點在于有急需時就用這里面的錢。昆斯廷摔斷胳膊請大夫時動用過。戴格瑪得了重感冒,爸爸要買藥的時候用過。
萊爾斯把上大學的各類花銷——學費多少,書費多少,列了一張清單。媽媽對著那些寫得清清楚楚的數字看了好大一會兒,然后把小銀行里的錢數出來�?墒遣粔�。
媽媽閉緊了嘴唇,輕聲說:“最好不要動用大銀行里的錢�!�
我們一致同意。
萊爾斯提出:“夏天我到德倫的副食商店去干活�!�
媽媽對他贊賞地笑了一笑。她慢慢地寫下了一個數字,加減了一番。爸爸很快地心算了一遍�!斑€不夠,”他把煙斗從嘴里拿下來端詳了好一會之后,說道,“我戒煙�!�
媽媽從桌子這邊伸出手,無言地撫摸著爸爸的袖子,又寫下了一個數字。
我說:“我每星期五晚上到桑德曼家去看孩子�!�
又一次避免了動用媽媽的銀行存款,我們心里感到很踏實。
即使在罷工期間,媽媽也不多讓我們操心。大家一起出力干活,使得去大銀行取錢的事一再拖延。這簡直像游戲一樣有趣。
在那段時間,媽媽到克茹帕的面包房去幫忙。得到的報酬是一大袋發霉的面包和咖啡蛋糕。媽媽說,新鮮面包對人并不太好,咖啡蛋糕在烤箱里再烤一下吃起來和新出爐的差不多。
爸爸每天晚上到奶制品公司刷瓶子。老板給他3夸脫(1夸脫等于1.14公升)鮮牛奶,發酸的牛奶隨便拿。媽媽把酸了的奶做成奶酪。
最后,罷工結束了,爸爸又去上工。那天媽媽的背似乎也比平時直了一點。
她自豪地環顧著我們大家,說:“太好了,怎么樣?我們又頂住了,沒上大銀行取錢�!�
后來,好像忽然之間孩子們都長大工作了。我們一個個結了婚,離開了家。爸爸好像變矮了,媽媽的黃頭發里也閃爍著根根白發。
在那個時候,我們買下了那所小房子,爸爸開始領養老金。
也在那個時候,我的第一篇小說被一家雜志接受了。
收到支票的時候,我急忙跑到媽媽家里,把那張長長的綠色的紙條放在她的膝蓋上。我對她說:“這是給你的,放在你的存折上�!�
她把支票在手里捏了一會,說:“好�!毖劬锿钢湴恋纳裆�。
我說:“明天,你一定得拿到銀行里去�!�
“你和我一起去好嗎,凱瑟琳?”
“我用不著去,媽媽。你瞧,我已經簽上字把它落到了你的戶頭上。只要交給銀行營業員,他就存到你的賬上了�!�
媽媽抬頭看著我的時候,嘴上掛著一絲微笑。
“哪里有什么存款,”她說,“我活了這一輩子,從來沒有進過銀行的大門�!�
⑴下列對小說內容的理解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小說開篇“皺著眉頭歸置爸爸小小的工資袋里的那點錢”的描寫,暗示了家中的境況窘迫,是小說的序幕,與結尾媽媽的最后一句話遙相呼應。
B.“罷工”是主人公一家陷入生活困境的主要原因,“我們”通過共同努力,終于克服了“罷工”給“我們”家帶來的重重困難。以第一人稱敘事,更加公正、客觀、冷靜。
C.“父親”雖沉默寡言,卻是家中的頂梁柱,他對每一個孩子都充滿了關愛,辛勞一生,改變了全家人的生活狀況。
D.本文綜合運用了語言、肖像、心理、細節等多種描寫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媽媽”這一人物形象。
E. 全文借主人公一家通過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難、終于走出困境的故事,彰顯了“團結”“樂觀”“奮斗”“拼搏”的主題。
⑵請簡要分析文中“母親”的人物形象。(6分)
⑶住在街那頭的簡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掃地出門,設置這一情節有何作用?結合全文,試作簡要分析。(6分)
⑷有人認為文中的“媽媽”對孩子們“說謊”是不應該的,也有人認為這樣做很有道理,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結合全文,聯系實際,談談你自己的看法。(8分)
參考答案:
⑴E、(3分)D、(2分)C、(1分)(注:A、“序幕”錯,”呼應”也顯牽強; B、“‘罷工’是主人公一家陷入生活困境的主要原因”錯;“以第一人稱敘事,更加公正、客觀、冷靜”錯。 C、喧賓奪主。)…點此查看高中小說閱讀答案集(本文答案在第9頁)…⑷我認為應該這樣做。⑴判定原則:判斷一種行為的對錯,不應只看形式,而應看其本質;只要目的和結果是好的,且行為過程無礙,就應當給予肯定。(2分)⑵行為本質:母親“說謊”是基于生活極為艱難且孩子的承受能力有限的現實,目的是激勵、教育培養孩子,戰勝困難,共渡難關;是母親對孩子的關愛,是美麗的、善意的“謊言”,是藝術和智慧的體現。如……(2分)⑶行為結果:a.使孩子們擁有了信心,具備了樂觀、積極的心態,凝聚了力量,激發了斗志,迎戰困難,渡過了難關。b.如果讓年幼的孩子們直面悲慘的生活,會使孩子們更加痛苦,失去信心,失去幸福感,于事情的解決和孩子的成長無益�!�4分)(答案僅供參考)我認為不應該這樣做。⑴判定原則:判斷一種行為的對錯,一要看本質,二要看是否符合最佳的原則。(2分)⑵行為本質:盡管母親“說謊”的目的和愿望是好的,結果也如人所愿,但依然改變不了“說謊”的本質,這對于孩子一生的成長是不利的。如……(2分)⑶行為結果:a.易使孩子滋長虛榮心,學會說謊,做人不誠實;易失去敢于直面現實、迎難而上的勇氣和獨立自主的人格以及正確認識生活和改變生活的能力:母親失去了一次教育和培養子女的絕好機會。b.如果母親說出“家中沒有存款”的真相,將會收到事情已解決、孩子有擔當的一箭雙雕的效果。如……(4分)(答案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