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子漫談
從遠古時代人類結繩記事算起,到現在繩子的歷史可謂長矣。由麻到尼龍到鋼絲,除了在強度韌性方面留下點時代發展的痕跡,其它的倒沒什么花樣的變化,那么多種的系法只能體現人類聰明的技巧。樵夫用繩子捆綁柴草,纖夫用繩子拉動大船,漁夫用繩子結制漁網,婦女們用繩子搭曬衣物,而現代的工業生產中,鋼絲擰制的繩子可以吊起幾噸到幾十噸的重物。我們知道繩子的諸多好處,如果刨根問底去探求哪位高人發明了繩子,我想大可不必,不斷向前發展的社會上的一切事物的出現其實都是必然。
一切物質都有兩面性,即使普遍被人們贊美的或是批評的。中國人發明了火藥使我們欣然,但火藥的出現使人類的戰爭更加殘酷;瓦特發明了蒸汽機使工業生產大大進步,但同樣我們的地球開始變得骯臟不堪。繩子的發明也是偉大的,但它在為我們做很多有益的事情的時候,也在扮演著惡毒的角色,比如把人捆住。限制人的自由與繩子無關,但繩子終究是最有效的幫兇。一個人被繩子束縛住手腳,可以呼吸,可以思想,卻無法行動,任人宰割。我們看到用繩子捆人的場景大多是在電視電影中,那都是演的過去的事,現在流行的是手銬,方便耐用,是司法人員專門對那些觸犯了法律的人所使用的,其實是繩子的文明的演化。
觸犯了法律就是逾越了法律的準繩,這里繩子就成了一個抽象的名詞。它的內涵包括各種法律的條條款款,有了這條繩子人們就可以有秩序地生活,誰也防礙不著誰了。當然在道德上也有準繩,那繩子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交往中漸漸形
成在個人心中的,它雖然沒有法律準繩那么死板,但在各個人的心目中也不會有天壤之差。還有一條繩子在各個人的心目中,各式各樣色彩不一,那是觀念之繩。
對于一個人來說觀念的形成是不知不覺的,但又不是輕而易舉的,它是由歷史沉淀,環境影響,親身閱歷和邏輯思維揉搓而成的一條柔軟而結實的繩子。傍著這條繩子人才能信心十足地生活下去,才能樹立自己的人格受到別人的尊重。這些繩子存在于各個人的意識中,閃爍著斑斕的光芒,或孤傲,或狂妄,或委瑣,或理智,或幻想......不同的光芒反映到人的身上形成人的不同氣質,決定著人的有差別的生活態度。觀念之繩在一個人的思想中比較固定,但我們必須對它的變化有所重視,地位的高低變化或一些偶然發生的事件,都會使這繩子的變化成為可能,曾經委瑣的變得狂妄,曾經幻想的變得理智,這一些都不少見。
這些變化都與環境的變化有關,可以說是觀念的被動改變。但我們如果強制性地改變一些觀念會怎樣?離開土地涌向城市的農民不是很多嗎?辭去工作下海經商的工人不是很多嗎?以不變應萬變只能讓機會一個個從眼前滑走,我們死守著所謂的人格難道真能夠讓人格散發光彩?一條繩子總有用老的時候,我們何不換換,去觀賞一下別處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