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高尚的信仰,是凈化靈魂的甘露,是戰無不勝的力量。
②翻開歷史,不難見到這樣耐人尋味的歷程:1924年,孫中山在黃埔軍校號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從今天起立一個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發財的心理。然而僅僅十幾年過去,抗戰“前方吃緊”,國民黨要員卻在“后方緊吃”,等到抗戰勝利,當年的革命理想,更是被拋到了九霄云外;反觀共產黨領導下的陜甘寧邊區政府,“縣長概是民選,官吏如貪污五十元者革職,五百元的槍斃,余者定罪科罰,嚴令實行,犯者無情面可袒護優容”。在極其殘酷的條件下,堅定信仰武裝起來的革命隊伍,贏得了千千萬萬民眾舍生忘死的緊密追隨,讓“小米加步槍”生發出戰勝“飛機和大炮 ”的巨大威力。
③“對信仰的忠誠是爺爺留下的最大財富”,紅色情報員錢壯飛的孫子錢泓這樣說。相比物質財富,信仰是更可寶貴的財富,它指引著奮斗的方向,決定著不同的價值抉擇。
④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茍、舍己為公的潔白樸素。出生入死的戰爭年代,方志敏“經手的款項總在數百萬元 ”,他卻不動絲毫,清貧如洗;燈紅酒綠的和平時期,楊善洲畢生積蓄只是草帽、砍刀和煙斗,但在后人看來,他們留下的豈止是金山銀山。“人生是奉獻,不是索取 ”,“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道破天機。
⑤信仰純潔,方有“只見公仆不見官”的不懈斗志。革命時期,信仰是帶頭種菜紡線,與群眾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干。建設時期,信仰是身先士卒戰風沙斗鹽堿,是功高不改忠貞志、位尊難移公仆心。改革年代,信仰是銳意創新,不懼毀譽不為財;是青春勵志,用心堅守在基層;是奉獻到老,退休而不褪色。“活著就該多做事”,北川民政局長王洪發一語中的。
⑥信仰堅定,方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李大釗信仰懷胸,“不怕死,不要錢,丈夫決不受人憐”。殷夫視反動派的爵祿為“薄紙糊成的高帽”,為革命信仰不惜兄弟割袍、舍生取義。雖然“抵御誘惑有時比打仗還難”,但“南京路上好八連”卻至今葆守“為人民拒腐蝕 ”的英雄本色……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3分)
2、本文中“高尚的信仰”的具體內容,作者通過引用的方式有過多種表述,請你寫出其中的兩種。(4分)
3、本文中第二段所使用的主要的論證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6分)
4、請具體分析第四段的論證思路。(6分)
5、聯系全文,說說第七段不能刪去的原因。(3分)
參考答案:
1.高尚的信仰,是凈化靈魂的甘露,是戰無不勝的力量。
2.示例:(1)“人生是奉獻,不是索取”(2)“活著就該多做事”(3)“為人民拒腐蝕”(4)“為大多數人謀幸福”(任寫兩種即可給滿分)
3.主要使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把歷史上國民黨和共產黨各自所走過的不同歷程進行對比,論證(突出、強調)了“高尚的信仰,是凈化靈魂的甘露,是戰無不勝的力量”這一中心論點。
4.第四段首先在開頭提出了“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茍、舍己為公的潔白樸素”的分論點,接著用方志敏和楊善洲的事例加以具體論證,最后用吳大觀的話進行歸結,深化了分論點。
5因為前文具體論述了樹立高尚信仰的巨大作用,本段則聯系當前一些干部在市場沖擊和利益誘惑下喪失信仰的實際,強調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使文章更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