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 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所以,不管是勸解你的領導,還是勸解你的朋友,你都要顧全其臉面,為其設置一個恰當的臺階,讓其就坡下驢,愉快地接受你的見解和主張。
自制力強才能成就大事
“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為人所不能為”。這是古代圣哲對身為領袖者所提的要求,目的是為了檢驗作為領導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受人胯下之辱而忍之,是這種自控能力的典型事例。
漢初名將韓信年輕時家境貧窮,他本人既不會溜須拍馬,做官從政,又不會投機取巧,買賣經商。整天只顧研讀兵書,最后連一天兩頓飯也沒有著落,他只好背上家傳寶劍,沿街討飯。
有個財大氣粗的屠夫看不起韓信這副寒酸迂腐的書生相,故意當眾奚落他說:“你雖然長得人高馬大,又好佩刀帶劍,但不過是個膽小鬼罷了。你要是不怕死,就一劍捅了我;要是怕死,就從我褲襠底下鉆過去�!闭f罷雙腿架開,立了個馬步。
韓信認真地打量著屠夫,想了一想,竟然彎腰趴地,從屠夫褲襠下面鉆了過去。街上的人頓時哄然大笑,都說韓信是個膽小鬼。
韓信忍氣吞聲,閉門苦讀。幾年后,各地爆發反抗秦王朝統治的大起義,韓信聞風而起,仗劍從軍,爭奪天下威名四揚。
韓信忍胯下之辱而圖蓋世功業,成為千秋佳話。假如,他當初爭一時之氣,一劍刺死羞辱他的屠夫,按法律處置,則無異于以蓋世將才之命抵償無知狂徒之身。假如,他當初圖一時之快,與凌辱他的屠夫斗毆拼搏,也無異于棄鴻鵠之志而與燕雀論爭。韓信深明此理,寧愿忍辱負重,也不愿爭一時之短長而毀棄自己長遠的前程。從這個角度來講,韓信是一個十分有自制能力的人。
作為領導者,要自制就得首先從提高自身素質出發。自身素質不高,忍耐力就不強,自制也難收到應有的效果。同時,在自制的過程中,也難免產生許多障礙。如何才能跨越這些障礙,增強自制能力,你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去分析和體驗。
1.來自目標不正確的障礙。這是控制中的最大障礙,需要通過跟蹤調查,發現問題,當即提出調節措施,馬上糾正,并且要越快越好。
2.來自確定標準不當的障礙。通過實驗檢驗,在“質”與“量”兩個方面可能會出現標準偏高或偏低,或者只注重“量”而忽視“質”的,都要一經發現,立即糾正。
3.來自規章不合理的障礙。通過實踐檢驗,對不合理的規章制度要從實際出發,合理解決,既要體現嚴格要求的精神,又要切合實際,做到寬嚴適度,保證目標標準落實。
4.來自執行不堅決的障礙。對此,要經過調查研究,在摸清下屬人員思想狀態和考核實際情況之后,針對存在問題,既要堅持標準嚴肅執行法紀,又認真做思想教育工作,分別視情況予以處理,要把組織的紀律措施、經濟措施和思想教育措施結合起來綜合加以實施,以糾正組織渙散、紀律松弛、思想消極、工作拖拉等不良的狀況,在處理時領導絕不能手軟。
5.來自領導者自身素質方面的障礙。如有的領導缺乏魄力,不能隨機果斷地處理問題。有的領導有私心雜念,在認識的局限性方面造成偏見;有的領導有官僚主義,不能經常深入群眾,聽取群眾意見。這是控制過程產生種種障礙的根源所在。因此,需要在提高領導者自身素質方面下功夫。
謹防對手的激將之法
人們都只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卻不知海不闊天不高之說。在現實生活中,客觀環境往往就不允許你躍,不允許你飛,所以你要學會應變———退一步,則海闊天空。這方面的事例可真不少,其中較為典型的是下面這個歷史故事。
《三國演義》中孔明用激將法企圖引誘魏將司馬懿從堅守的城池中出來應戰,而司馬懿卻憑耐性抑制自己,鍥而不舍,使足智多謀的孔明敗北,而司馬懿在這場戰爭中勝利了。
眾所周知,孔明的謀略是超凡出眾的,他的激將法可說是得心應手的。他在赤壁之戰中就巧激周瑜,最終達到了動員吳主抗曹的目的。平定漢中時,孔明也曾兩激黃忠,促使這位老將愈戰愈勇,連勝敵軍�?酌髁纬銎钌�,就是為了與吳軍聯合抗曹,當時孔明急于在西線打開缺口,與吳軍形成東西對壘之勢。而這時曹軍則采用東攻西守的策略,作為曹軍西線戰場的主將司馬懿,卻奉行堅守不出的戰略。為了迫使魏軍出戰,諸葛亮決定再次采用激將法,以圖激司馬懿出戰。
孔明對司馬懿的激將法是這樣的,先是多次令人到曹軍陣前辱罵,但魏兵卻采取“罵不還武”辦法,怎么也不出兵�?酌髟诩庇谇髴鹬邢氲靡挥嫞骸澳巳〗韼綃D人縞素之服,盛于大盒之內,修書一封,遣人送至魏塞�!彼抉R懿對眾啟盒視之,內有巾幗婦人之衣,并有書信一封,信中寫道:“仲達既為大將,統領中原之眾,不思披堅執銳,以決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謹避刀箭,與婦人又何異哉!今遣人送巾幗素衣至,如不出戰,可再拜而受之,倘恥心未泯,猶有男子胸襟。早與批回,依斯赴約�!彼抉R懿看完信后,心中雖然大怒,卻佯裝笑臉說:“孔明視我婦人耶!”隨即收下禮物,并親自重待來使,他毫不問及蜀軍營中的軍旅之事,卻裝出一付關心人的樣子,向來者打聽:“孔明寢食及事之煩簡若何?”當他聽到來使說“丞相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之食,日不過數升”時,便對諸將道:“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從而更據守不出,蜀魏雙方在渭水一帶相持了百余日。結果,諸葛亮“星隕五丈原”。蜀軍不得不撤回漢中,又一次使司馬懿防御成功。
在這次戰爭中,處于進攻地位的蜀軍,利于速戰;處于防御地位的魏軍,利于持久堅守,從而尋找戰機,反敗為勝。在雙方進行的對抗中,貫穿著雙方指揮員的戰略戰術思想和個人的意志、毅力的較量。司馬懿當他受到蜀軍的辱罵和孔明的激將法時,沒有大動肝火,顯得十分冷靜,沒有因此忘卻自己戰略戰術的目標,以持久堅守致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