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 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中國古代著名的本草書上說,對于劇毒的藥物可以用同樣劇毒的藥物來制約它。這句話同樣適合領導的藝術。在社會的動亂時期,我們只有采取以毒攻毒的方法才能夠對付那些鉆空子、耍陰謀的小人。所謂黑臉統御術,就是以黑臉之法面對一切不正之術,使之無處藏身。
任用天下英才才能成功
三國時期,曹操攻占冀州后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冀州是袁紹的老巢。漢末黃巾起義,天下分崩,其時袁紹作為中原地區最大勢力的軍閥,執掌了聯軍首領的牛耳。曾幾何時,袁紹官渡兵敗,郁悶病死。冀州被曹軍占領。曹操攻下冀城,來往袁墓設祭,且“再拜而哭甚哀”。他對眾官說,當年和袁紹起兵,袁紹問他,“如果不成功,將依賴什么過活?”曹操說,“你的意思如何呢?”袁紹說,“我將南據黃河、北守燕、代之州,兼擁有沙漠腹地,南向以爭天下�!辈懿俦愦鹆松厦娴脑�。袁、曹各依地域、經濟、軍力和智力進行較量,而終將曹操勝了袁紹,掌握了北方。
袁紹擁有幅員廣闊的地盤和實力雄厚的軍隊,也擁有像田豐、沮授、陳琳、審配等杰出的文士。袁紹卻只知“據河阻燕”,看重自己的實力,不把那些無價之寶的謀士放在心上。他還雞腸小肚,容不得別人勝過自己,把田豐、沮授都殺了,曹操與他相反,懂得謀臣的價值,楊修投靠他時,他跣腳相迎,審配、陳琳被抓到時他仍勸降,表現了愛才惜才的一片真心。只是審配決意死節,才斬而厚葬。陳琳被刀斧手捉至,曹操說:“你為袁紹擬檄,數落我的惡行,是可以的,可為什么要侮辱我祖、我父呢?”陳琳說:“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弊笥叶紕癫懿贇⒘怂�,曹操憐其才,不但予以赦免,還給了從事的官給陳琳做。
曹操廣納天下名賢,“御智以取天下”,是十分英明的一項決策。君王有什么能耐呢?劉邦說過,他用兵不如韓信,謀算不如張良,治國不如蕭何,但他能用他們之所長,而終成為君主。曹操的話與漢高祖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他比袁紹高明,“御智”比“據地”顯示了優勢。
今之做領導的,不知聽了曹孟德此話有何感想?倘只想學他的權術、奸詐,而不學他的容人、愛才和用才,則是大錯特錯了。有些領導為維護自己的名譽,故作高深,不許別人說一句話。開會、決策,全聽他一個人的。他這是有“智力”而不“御”,又焉能作曹操的一番宏業呢?有些領導好發宏論,賣弄學識,而實際只是空論,無一可實行的。這種人說穿了,是既要做劉備,又要做諸葛亮。
權力必須以實力做后盾
自古以來,依靠自己力量建立起國家的君王,在面臨反對力量的反撲時,仍不致遭到太大的困難;但那些靠別人力量登上寶座的君王,在強大反對力量的威脅下,常會陷入嚴重困境。也就是說,擁有足夠實力的君王,容易獲得成功;缺乏實力支持的君王,失敗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結局。
摩西、居魯士、羅姆魯斯,如果不能掌握足夠的武力,他們所擬定的法律,仍很難獲得民眾長期的遵守。缺乏武力作后盾的君王,希求民眾相信他講的話已很不容易,更不用說要維持民眾對他長期的信任了�?朔@種危機的惟一方法,便是創建實力;有了足夠的實力,才能獲得大多數人的尊敬,使反對勢力逐漸消滅,從而達到永久繁榮的功業。
《韓非子》中也特別提到:“只懂得用道德來治國的君王,勢必會被武力消滅。一般的人民,都會屈服在君王的威勢下。因此,只會講道德的君王,是不容易獲得人民服從的�!比毡窘洜I管理專家井上隼之助也警告經營者:“只講究人格清高的經營者,很難不遭到危機�!�
優秀的君王,大多也擁有優勢的武力。唐太宗武功蓋世,創造出中國歷史上難得一見的貞觀之治;清朝最有力的君王康熙、雍正、乾隆,也是清朝最承平的治世之君;即使以消極政治聞名的漢朝文景之治,如果沒有強勁的武力作靠山,要維持長治久安也是不太可能的。漢朝末世皇帝獻帝,后唐的李后主,隋朝的陳后主,明朝的惠帝,清朝的光緒帝,個人的才華與操守都不錯,而且也很有心把政治搞好,但仍不免于身敗國亡的命運,最主要的原因便在于完全無法掌握最起碼的武力。
只憑他人的武力庇護,或利用一時幸運,而未曾經歷過勞苦磨練的君王,要想長久維護自己的王位是很困難的。這類君王根本不知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尋求自保,等到所依仗的外力或運氣消失后,他的基礎就搖擺不穩了。
要有效彌合這個缺漏,就非盡快進行補強不可。只是如果時機已失,回頭趕緊進行補強工作,就好像一幢地基沒打好的大型建筑,等到發現建筑有問題時,才趕緊設法補足基礎工事,那就非得有特殊的優秀能力不可了。歷史上重大的變法幾乎很少成功,正是這種教訓的最好說明。
商鞅變法的成功,主要由于在秦穆公時已經建立了相當堅強的基礎。王莽變法、王安石變法、清末的戊戌變法卻都難免于流產,甚至血濺宮墻,主要在于政治形勢早已趨向衰微,這時候的任何努力,都很難做到力挽狂瀾。
反敗為勝講起來很振奮人心,但真正能作得成功的并不多見,而且,當事者所須付出的代價,也是許多局外人難以想像的。所以,萬事慎于始。一個真正成功的經營者絕不可依賴投機上的幸運,而應該以硬碰硬的努力工作去為自己建立鞏固的基礎,在時機到來時,才能真正得到幸運的成功。
單只有仁政,是很難支配指揮他人的。我們常說“心有余而力不足”,便是描寫這種情況。因此,任何偉大的功業,要讓別人也激起奮發向上的努力斗志,最起碼,領導者必須有足夠的讓人信任的實力。也只有在堅實的地基上,才能建筑堅實的房子,而不至于在短時間內遭到崩潰的命運。
用人就應堅信不疑
疑人不用,用之不疑,就是給人以充分的信任,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讓他獨立地發揮才干,即委之以事,就要有放手讓權的氣魄。
戰國時期魏國的國君派大臣樂羊率軍去攻打中山國。因為中山國國君的重臣樂舒恰是樂羊的兒子,所以朝廷中私論頗多,認為樂羊雖會打仗,但這次可不會全心全意為國盡忠了。樂羊在抵中山國后,決定用圍而不戰的戰術攻城,所以一連數月,不動一兵一卒。于是私論成了朝論,彈劾他的奏章像雪片似地飛到了魏文侯的手中。魏文侯不動聲色,反而派遣專使帶著禮品、酒食遠道去慰問樂羊,犒勞他指揮的軍隊。流言愈益沸騰,魏文侯索性大興土木,給樂羊建了一座漂亮的別墅。終于,樂羊按計劃攻克了中山國,得勝回朝。魏文侯特意為樂羊舉行盛大的慶功酒宴,并賞給了樂羊一個密封的錢箱。樂羊回到家后打開一看,不禁感動萬分。原來,箱子里裝的不是魏文侯賞給他的金銀綢緞,而是滿滿一箱在他攻中山國時大臣們彈劾他的秘密奏章。樂羊這才明白,如果不是魏文侯的全力庇護,不是魏文侯對他的這種超乎尋常的信任,不要說攻打中山國的任務不能完成,就是自己的性命,恐怕也難以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