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李宗吾 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曾國藩善用黃老之術以柔制剛,從他給弟弟曾國荃的一首詩中也可以看出來。其詩云:
左列鐘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
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云過太虛。
詩中的屠羊說是一個幫助被伍子胥打敗逃亡在外的楚昭王復國的隱士。昭王回國后再三請他出來做官,他堅辭不受,寧肯繼續過他擺攤賣肉的清貧日子。曾國藩借用這一典故,告訴弟弟:“你知道我為什么在辦公桌的左邊掛滿了朝廷的獎狀,右邊放了一大堆告發我們、咒罵我們的傳單嗎?人世間的事本來就如天平一樣,這頭高了那頭就低,既不應有了功就忘乎所以,也不能被人罵就垂頭喪氣。只要效法屠羊說的做法,把一切都看開了,榮譽也罷,毀謗也罷,都不過是藍天上的一片浮云,一會兒就會被風吹散,成為往事。那時,藍天依然是藍天,只剩虛空無垠,碧海無邊�!�
這倒不是曾國藩故作清雅,他無論是在京做官還是行軍打仗,一生中都十分注意修心養性。他的生活起居極有規律:早起,靜坐,養氣;然后處理公務;每天堅持寫日記,無論多忙,都要抽出時間給家里寫信。對人對己,他都非常強調立志、求知、敬恕、忠信、反省、慎獨、謹言、有恒、勤儉、謙虛。他一直認為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以耕為本,以讀為先。他反復告誡子弟,只要占住耕、讀這兩條,方能進可攻,退可守,家族長保富貴,個人立于不敗之地。
以硬對硬時決不手軟
在關鍵時刻,決不手軟,以硬對硬,是非常必要的。
武則天當上女皇之后以說一不二、十分強硬的手段培植親信、排斥異己。在唐代皇帝中,她是誅殺大臣最多的一個,就連自己的親生兒女也敢殺敢罰,從不手軟;而對自己的宗戚親信,則往往給以一步到位的提拔重用。尤其是對與自己有曖昧關系的大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不僅任其勢傾朝野,為所欲為,就是在違法當斬時,武則天也敢拼了老臉從公堂、從監獄把他們特赦出來,日夜相伴。
面對武則天的強硬政策,李家宗戚顯得軟弱退讓,毫無反抗的勇氣和決心,結果屢屢成為刀下之鬼。武則天的兒子李顯、李旦,更是懦弱柔順,即使已登皇帝之位,也甘愿讓出皇權由武則天執掌,不敢出一聲為自己辯白。一批效忠于李唐的大臣們,其中雖也偶有個把敢說敢為的人,然而獨木難支,無不死于武則天的硬手腕和眾大臣的軟功夫之中。這樣,本來只想稍稍嘗一嘗女皇滋味的武則天,以硬對軟,一屁股坐在龍椅上面,竟一坐就是十五年穩如泰山。而且她為所欲為、言出必行,其權威更勝于大部分男性皇帝。
武則天嗣圣二十二年(公元705年),以宰相張柬之為首的強硬派,決定以強對強,用強硬的手段逼迫武則天讓位給太子李顯,重新恢復李姓天下。
張柬之沉穩有謀,果斷敢行。年已八十有余,但復唐雄心須臾不忘。早年任合州刺史時,便與荊州長史楊元琰一同泛舟,相互有約:“他日你我得志,當彼此相助,同圖匡復�!辈痪脧埣碇氤癁橄�,立即推薦楊元琰為羽林軍將軍,控制京城軍權。同時又陰結一些要害部門,伺機起事。
當時武則天生病甚篤,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怕武則天去世,自己無法圖存,所以也在居中用事,暗蓄異謀。張柬之以為時機已至,不能再緩,于是又把同道桓彥范等都安插在羽林軍中當將軍,直接控制保衛皇宮的禁軍。
諸事安排停當,張柬之便率左右羽林軍五百余人,直入玄武門,并派人強行從東宮找來膽怯疑懼的太子李顯,一起突入內殿。二張聽到風聲,慌忙從武則天房里跑出來探聽情況,恰被張柬之碰上。張柬之毫不遲疑,即令就地處斬。然后直奔武則天的寢室長生殿。殿前侍衛環立拒進,張柬之須眉倒豎,大喝一聲“退下”,大踏步帶兵敲響了武則天臥室的大門。
武則天聽到人聲雜沓,料知有變,便竭力支撐起身子,厲聲問道:“何人膽敢作亂?”張柬之帶著太子已擁兵到了床前,齊聲道:“張易之、張昌宗謀反,臣等奉太子令,入誅二逆,恐致漏泄,故不敢預聞……”
武則天仍以一貫的強硬態度,對太子怒目而吼:“汝敢為此么?但二子既誅,可速還東宮!”
張柬之等以硬對硬,大聲道:“太子不可再返東宮,以前天皇唐高宗以愛子托給陛下,現太子年齒已長,天意人心,久歸太子,臣等不忘太宗、天皇厚恩,故奉太子誅賊,愿陛下即傳位太子,上順天心,下孚民望�!�
武則天實不甘心女皇的威風就此熄滅,當然不愿馬上傳位,沒料到自己強硬,對手卻更加強硬,大有不成功便成仁之勢。又見人勢洶洶,刀光閃閃,她也只能一下子軟癱下來,口中說:“罷罷!”身子已重新縮進床里邊去了。
第二天,張柬之等毫不偷閑,把異己分子或捕或殺,干凈利落消除后患,然后讓太平公主直接找武則天,勸迫傳位。不多時,唐中宗李顯復位,真正掌握了國政。
顯然,對于像武則天這樣敢作敢為、言出不二,尤其是在十五年之中以強硬態度控制朝政而得心應手的人,如采用軟弱退讓的手法,只能使武則天更加強硬,更加為所欲為。在這場爭取皇位的權力斗爭中,以張柬之為首的一幫人,一改太子等一味妥協忍讓的做法,果斷用強,決不手軟,決不講情面,從而一步到位,取得了復唐的成功。應該說,張柬之“以硬對硬,一步到位”的做法,在當時是最為明智的。
屈尊自責可以換得支持
古時候,作為一個英明的統治者往往將人治和法治結合起來運用。因為,人治是指以統治者的人格作為基礎,當統治出現危機時,屈尊自責就成為他們喚起同情,爭取支持的伎倆。
宋徽宗宣和七年,金兵大舉南下,逼臨宋境�;兆趯Υ耸譄o策,于是向大臣請教計策。宇文虛獻計道:“今日宜先降詔罪已,更革弊端,俾人心天回,則備御之事,將師可以任之�!庇谑�,徽守委托文虛草擬了一份“罪已詔”,批評自己的“言路壅蔽,面諛日聞”的錯誤,并表示要廣開言路、興利除弊。于是沸騰的民怨稍有平復,但實際上,宋朝朝廷仍舊腐敗墮落。
這類“罪已詔”在許多時候往往是行之有效的,因為以天子之身而屈尊自責,必將更加堅定百姓“皇上圣明”的信念。特別是在一個封建愚昧氣息充斥的國度里,百姓的怨怒往往是只反貪官而不反皇帝,這樣的一個“罪已詔”很容易使百姓寬宥他們犯下的罪惡。所以晉人《習鑿齒》曾議論道:“承認過失而使事業興盛,這是最聰明不過的做法。如果推諉過失,只宣揚自己的成功,不提及自己的失誤,以致上下離心,人才流失,那才是最蠢的做法�!�
這種看似勇于承認錯誤,實則為“障眼法”的伎倆,往往極具欺騙性,因而也就為歷代許多統治者施用。
孔子說過“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看到別人有毛病就反省自己,孔子大概是中國第一個善于反省的大師,而孟子也是一個善于反省的大師。作為孔孟之道的信徒,曾國藩最佩服孔孟的反省之術。對于自己的錯誤要勇于承認并改正,對于由自己造成的失敗要敢于自責,曾國藩正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來“逐日檢點”的,由于此舉關系進德修業的大事,所以他才能自己要求得那樣嚴格,不可有一天的怠慢。而手下諸將受其影響也都愿意承擔失敗的責任,統帥如果有了這種自責的精神,那么打勝仗就是必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