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 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以仁為治者寬厚待人
中國歷史上,許多帝王都懂得以仁為治的道理,也多次運用于自己的統治之中。
唐太宗去世前夕,曾故意把已經負有輔佐太子重任的宰相李貶官。
他告訴太子道:“李是有能力輔佐你的,但他是我手下的功臣,是前朝元老,而你跟他并沒有什么恩愛相結,因此,難免會擺出桀鶩不馴的樣子,使你難于駕馭于他,所以我才故意貶謫他。你繼位后,可即刻讓他官復原職,他便會對你感恩戴德,忠實地效命于你�!�
果然,太宗逝世后,太子李治繼位的當日,就讓李復任宰相,由此,李對新皇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從此忠心耿耿,不復二心。
無獨有偶,漢代大將衛青不斬敗將的故事也說明其仁治的高明。
有一年,漢武帝派衛青出兵定襄,他的部將蘇健、趙信兩軍共三千多騎兵,個個具有非凡本領。一日,這兩軍突然與單于的部隊遭遇,經過一日激戰,三千多騎兵幾乎全部戰死,趙信也投降了單于,只有蘇健只身逃回漢營。
一時間議論紛傳,都道蘇健必死無疑。更有議郎周霸對衛青進言道:“自從大將軍出兵以來,還未曾斬過部將,今天蘇健損失了這么多人馬,還一個人逃了回來,以卑職愚見,應將其斬首示眾,昭示全軍,以顯示將軍的威嚴和治軍有方�!�
但軍中有一個叫安的長史卻竭力加以勸阻,他說:“萬不可如此做!想蘇健以數千人馬抵抗數萬敵軍的圍攻,奮力苦戰一天,士卒悉數戰死,不敢有二心,可見其忠焉,如今他死里逃生,拼死逃回營中,如果反而被斬,這無異于告訴眾人,今后如打敗仗,千萬別跑回來,干脆投降敵人。所以萬不可殺他�!�
衛青聽了這番陳述,心中深以為然,于是說道:“我衛青將真心誠意地待他,讓他待留軍中,我不怕會因此失去威望。周霸勸我以斬部將來顯示威儀,這根本就不符合我的心愿。再者,雖然大將軍有權斬殺部將,但以我被皇上寵幸,也不該在城外擅自誅殺部將。將他送往皇上那里去,讓皇上自己親自發落他吧!這樣形成大臣不敢專權的局面,不是更好嗎?”
左右的人聽了這番話,深為衛青的深明大義和忠誠所感服,更加欽佩衛青的為人和仁慈,莫不肅然以對。
于是,衛青將蘇健囚禁起來送到漢武帝那里,漢武帝果然不久就赦免了他的罪。
衛青不斬部將,說明他是一位寬厚仁慈的將軍,同時也說明他是一位懂得仁治的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