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李宗吾 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都是才有余而德不足。而曾國藩提倡的立德之術,就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要立國之術。
就是今天,不論對領導者,還是對非領導人員,都要求他們要具有優秀的品德。在一年一度的年終考核中,仍有關于品德操守方面的考核方式。
玩火者必自焚
做領導要得民心。如果你老以為自己聰明無比,傷天害理的事你也能做出來,到頭來受“傷”的還是你。
東漢時期的王莽原是一個平民,他怎么能當上皇帝?原來,王莽的姑母王政君,是漢元帝的皇后,漢成帝的生母,稱王太后。但由于王莽的父親王曼沒有得到爵位,所以王莽只能處于平民子弟的地位,根本無法與其做了大將軍和封了侯的叔、伯們的兒子相提并論。為了出人頭地,他發憤讀書,廣交社會文人、名流,以增長進入官場的學識;對朝內一切掌權的文武大臣,也都千方百計地設法接近,阿諛奉承,以取得好感;特別是做了大將軍的伯父王鳳,他更是小心恭謹,經常不離左右。正因為如此,王鳳臨死前,就讓他做了黃門郎,代表皇帝上傳下達。他的姑母元后又讓成帝封其亡父為新都哀侯,由王莽襲位新都侯;接著,王莽又被提升為騎都尉光祿大夫。從此,王莽開始發跡。
王莽雖一步登天,但表面不僅毫無驕矜之色,而且偽裝得更加“謙虛”和“禮讓”。有一次,他的兒子殺了一個奴婢,他讓其自殺償命,用兒子的性命換取了贊譽;為了拉攏支持者,他大事封賞漢宗室和功臣后裔,擴充太學,增加博士人數,網羅大批士人;為了沽名釣譽,王莽還在元始二年(公元2年)上書,表示愿出錢百萬,獻田三十頃,賑濟受災貧民,借以騙取下層群眾對他的好感。遇到災年,他還令減免災區的賦稅。這些,都使王莽獵獲了巨大的政治資本。百姓們稱頌他仁慈、清廉,文武百官和皇帝貴族贊揚他寬宏、大度。
王莽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委曲求全,認為準備工作做的差不多了,便借大臣們為漢平帝上壽之機,親自獻上了一杯下了毒藥的椒酒,漢平帝喝了就病倒了。王莽就效法周公,把一篇禱告文藏在前殿的箱子里,加上封條,表示暗暗地禱告上天讓他替死。過了兩天,漢平帝便死了。為了不露其篡權奪位的野心,在平帝死后,他先立了一個兩歲的小皇帝作為過渡。接著王莽又設置圈套,指使一些大臣宣稱:武功縣令在挖井的時候,發現了一塊白玉,上面刻有:“告安漢公,莽為皇帝”的字樣,并讓人馬上去報告太后。王太后雖然不信,但還是被迫下詔讓王莽像以前周公一樣代行天子監朝,并根據群臣的要求,稱王莽為“假皇帝”。隨后,王莽又采用符命的手段,指使投靠在他門下的那些追名逐利之徒大造輿論,聲稱發現了王莽是真命天子的圖和書,還說在高帝廟發現了漢高祖劉邦要把帝位傳給王莽的銅箱等。一切準備就緒,王莽于初始元年,撕下了偽裝的面目,自己黃袍加身,廢去小皇帝劉嬰,由“假皇帝”變成了真皇帝,建國號為“新”。
王莽篡漢位是有其歷史的必然性的。當時東漢王朝的腐朽無能已經使幾乎一切階級對它喪失了信心,而王莽在篡漢過程中所實行的一系列政策恰恰贏得了大多數人的擁護。他宣布把古文經立為官學,大量增加博士弟子名額,廣建辟雍、學舍,為中小地主階級知識分子提供了更多的做官機會;他以爵位利祿收買拉攏漢朝宗室貴族,使其視自己為他們利益的代表;他數次獻田獻錢,救濟貧苦農民;又逼使殺死奴婢的兒子自殺,在當時深受兼并之苦的勞動人民中產生了良好印象,從而把改變自己悲慘處境的希望寄托在王莽身上。更由于王莽虛偽奸詐,特別善于運用兩面派的權術,把蓄謀已久的篡弒活動偽飾得幾乎不露形跡,從而水到渠成地實現了自己的野心。
王莽做皇帝后,便搬出《周禮》為根據進行托古改制,企圖擺脫政治危機。公元9年,王莽頒布了王田奴婢政策:“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買賣�!奔磳⑼恋氐乃袡鄽w為國有,禁止買賣;并且還規定:男丁不滿八人,而所占土地超過九百畝的要退出超額部分,分給同族、鄰里、鄉黨;無田農民按一夫一婦百畝受田。這個政策表明王莽對當時社會矛盾的清醒認識。但由于其基點是變地主土地私有制為封建土地國有制,違背了客觀規律,政策本身又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因此失敗是必然的。它是向大土地所有者妥協的產物,它允許了丁男一人可以保有九百畝土地,使分家析產成為大土地所有者大量保留土地的辦法。但由于它畢竟有九百畝的限額規定,當然也就使大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從而引起他們激烈反抗。更重要的是,它無法滿足無地少地農民的愿望,因為即使將全國土地按民戶均分,每戶亦僅得六十多畝,考慮到地主多占土地和寬鄉、狹鄉等情況,實際能分到無地或少地農民名下的土地實在是寥寥無幾,王莽的這些政策顯然是一紙空文。王莽還禁止買賣土地、奴婢,不過是企圖凍結現狀,緩和一下危機,于事無補。王莽在這個政策碰得頭破血流之后,只得于建國十年下詔廢止。
公元十年,王莽還制定“五均賒貸”和“六莞(管)”之法。當時在都城長安的東市、西市設立“市令”;又在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五個大城市設立“五均司市師”;各郡縣則設“司市”,這些機構負責管理市場、調節物價,向貧民貸款和征收稅款,這便是“五均賒貸”�!傲凇敝傅氖枪儋u鹽、酒、鐵;官府統一鑄錢;收取山澤產物的生產稅;加上“五均賒貸”,一共六項政府控制的經濟事業。這些政策,表面是要運用權力�?刂剖袌龌顒�,平穩物價,限制大工商主的過分盤剝,但因為執行政策的官員大都是原來的大工商主,他們“乘傳求利,交錯天下”,與郡縣官吏狼狽為奸,把這一政策變成了巧取豪奪的工具。由于它給王莽搜刮了大量的財富,盡管遇到了強烈的反對,王莽還是堅持執行下去,直到垮臺的前一年才宣布廢除。
從公元7年到公元23年,王莽四次下詔改革幣制,五次下詔重申幣制改革的命令和禁止民間私鑄貨幣的嚴酷刑罰。每次改革,都是以小易大,以輕易重,運用政治權力加強對人民的掠奪。如第一次幣制改革時,以新鑄的重十二銖的大錢兌換五十枚五銖錢,就是相差二十多倍的不等價交換。又加上改革頻繁、手續煩瑣、幣材太濫、品類復雜,幣制改革引起了社會生活的極度混亂。
公元12年,他還進行了定爵位、改官制以及其他制禮作樂的改制活動。這類措施,有的毫無用處,有的卻是有百弊而無一利。
在民族政策方面,王莽表現了大漢族主義的狂妄自大理想。公元9年,他派王奇等十二人,分赴匈奴、西域和周邊其他少數民族,更換漢朝授予這些少數民族首領的印信,將其“王”的稱號一律改為“侯”,這些帶有侮辱性的政策,打破了漢以來與少數民族的友好關系,制造了連年不斷的邊陲戰爭。他還兩次招募軍隊,攻打匈奴,下詔以天下吏民財產的三十分之一作為軍賦,對全國人民進行了一場空前的大劫掠。
由于王莽改制不得人心,致使其上演的丑劇還未達到高潮,便觸發了席卷全國的赤眉、綠林起義。公元23年,長安市民響應起義軍,攻入宮中殺死了王莽。不久,王莽的頭被傳之宛市,并懸于該市城門之上,又被四鄉百姓取下踢來踢去,還有人把王莽那善于騙人的舌頭切下來生吃了。
縱觀王莽的一生,其發憤圖強、“勤身博學”的精神是可取的,但他虛偽奸詐,為了竊權不擇手段則不足取。他的改制雖不乏緩和社會矛盾的主觀動機,但因為它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遭到了失敗,從而激化了社會矛盾,加速了農民起義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