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 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世態炎涼,人生悲壯”,世道炎涼中的四大法寶:無情無義和出賣道義,兩面三刀與情義奪人都是官道運作的“程序”。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許多人信奉“無毒不丈夫”,到后來,人走茶涼自然也是規律。
炎涼的四大表現
世道炎涼是指得勢時人們就巴結,倒霉時人們就冷淡。春秋時的公子孟嘗君曾經飽受世態炎涼的滋味,在他難以承受的時候,有人勸他說:“世態炎涼是很自然的事情,難道你沒見過自由市場嗎?天亮時,趕集的人熙熙攘攘,而到了晚上,市場就變得鴉雀無聲。這并不是說,人們對早晨的市場有所偏愛,只是因為能夠買到東西。晚上的市場已經無貨可買,當然無人理會了�!边@個人的觀點的確高明,但是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對于那種被稱作“勢利眼”的人,怎么能不感到由衷的厭惡呢?
西漢時的主父偃是齊人(今山東人),精通《易經》和《春秋》,年輕時便開始外出游學,想以文墨之才謀個一官半職�?墒�,沒有人重用他,以致于六親不認,鄰里朋友不來往,處境十分狼狽。
后來,主父偃到了長安,直接上書漢武帝,闡述自己的治國方略,得到漢武帝的賞識,陡然之間躋身權要行列,地位十分顯赫。這時,大臣們紛紛前來巴結,動輒以千金相贈,門下賓客超過千人。
主父偃被漢武帝任命為齊相后,衣錦還鄉,親戚朋友趨之若鶩。他對此感慨萬端,將親友鄰人召集在一起說:“當年我貧困時,從你們這里得不到一衣一食,有的人甚至不讓我進門。如今我為齊相,諸位迎我于千里之外,我真正感受了什么是世態炎涼。我今天有五百金分贈諸位,從此不再與諸位來往,你們不要踏進我的家門�!�
主父偃的命運不濟,后來被誅滅九族,那些被他冷落的鄉親鄰里一個個幸災樂禍,他門下的幾千食客頓作鳥獸散,最后連一個給他收尸的人都沒有。
具體來說,世道炎涼有如下四大表現:
一、無情無義
西漢初年,北方的匈奴族勢力日漸強大,與漢朝分庭抗禮之勢已經形成,但其內部矛盾斗爭也進一步加劇。當時匈奴的首領是頭曼單于,其兒子冒頓隨著年齡的增長,政治野心也進一步膨脹,常有殺父而代之的企圖,但他懾于其父多年的經營而未敢貿然動手,他打算利用自己現有的地位,加緊培植自己的勢力,伺機而動。
為了培養自己的心腹,他常常和自己的部下一起練習騎馬射箭,并立下軍令:“凡我射擊之目標,你們必須跟著射擊,否則格殺勿論�!�
此令一出,跟隨他的人果然是指哪打哪,決不猶豫,為了進一步考察部下的忠誠度,一次他將箭射向自己的戰馬,部將們果然一齊將他的戰馬射死。
又過了一陣,冒頓竟把弓箭對準自己的愛妻,部下也跟著一起干。經過長時間的訓練,他的部下全都成了惟他命令是從的機器人,他們只聽從冒頓的號令,決不遲疑。
一次,冒頓和父親各帶一幫人外出狩獵,他父親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會向自己下毒手,因此毫無防備。于是,冒頓趁其父不注意,張弓搭箭射向頭曼單于。冒頓部下見狀,也隨之萬箭齊發,將頭曼單于射殺。至此,冒頓當上了匈奴王。
二、出賣道義
晉靈公繼承王位的時才只七歲,可是這家伙只學壞不學好,荒淫暴虐,沒他不沾邊兒的。后來又寵信一個小人叫做屠岸賈,兩個人臭味相投,為非做歹,把個晉國搞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甚至發展到用彈弓亂打行人的地步。趙盾屢諫不聽,有一次晉靈公急了,竟放出他的一只名叫靈獒的大狗來咬趙盾,幸虧趙盾腿快,總算腳底板擦油,溜出了朝門。本來趙盾原想先到翟國或秦國去避避難,看看情況再說,卻在半路上碰見了他的侄子———將軍趙穿。趙穿聞知此事,就勸趙盾先不要出國,等等他的消息,趙盾當然也不愿輕易出國,就答應趙穿,暫住到首陽山去。
趙穿別了趙盾,回到國都絳城,先是假意恭維了晉靈公一通,然后又以選美為由,支開了晉靈公的心腹屠岸賈,最后就在晉靈公整天尋歡作樂的桃園里面刺殺了他,算是為民除害。
由于晉靈公無道好殺,國人無不痛恨,所以趙穿刺殺他的時候,根本沒人來救。死訊傳出去以后,老百姓全都拍手稱快,也沒有一個人說趙穿不對。趙盾聽到這個消息,趕緊跑了回來,在靈公死尸前面哭了一頓,反惹得老百姓們嘆息說:“趙相國如此忠心愛主,這都是晉國自取其禍,與趙相國沒有關系!”可是,事后有一天趙盾來到史館,看見了太史董狐,就叫他拿最近的史簡看看。誰想有一簡上竟寫著“(公元前607年)秋七月乙丑,趙盾弒其君”的名頭,趙盾一看史簡上這樣記載,不禁大吃一驚,趕緊向董狐解釋說:“董太史,你搞錯了!當時我已出奔河東,離國都有二百多里地,怎么知道弒君之事呢?現在史簡上卻歸罪于我,實在太冤枉我了!”
以春秋時為例,當時有權勢的諸候都講究用軍事力量和政治力量壓服別人,然后自己出來當霸主。當有名的霸主齊桓公死后,寧國與楚國就都想爭奪霸主的席位。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宋襄公邀集楚、陳、蔡、許、曹、鄭六國諸侯,在孟(今河南省睢縣西北)這個地方舉行盟會假借結義聯盟的名義確立自己的盟主地位,沒想到楚成王比他精明得多,預先在會址附近,埋伏甲士,在會上劫持了宋襄公,先是想用他要挾宋君,攻取宋國都城,幸虧宋國大臣目夷和公孫固早有準備,沒有中他的圈套,使楚成王的計謀未能得逞。后來楚人又以宋襄公為人質,威脅魯、鄭、陳、蔡、許等國,在本年末于亳(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南)地“歃血要神,同赦宋罪”,自己當了盟主�?梢娫跔栍菸以p的政治斗爭中不出賣仁義、不講究詭謀,就不可能戰勝對方。這也是中國古代“厚黑做人術”之所以能達到登峰造極地步的根本原因。
三、兩面三刀
戰國時,智伯想討伐衛國,就虛心假意地給衛君送去四百匹馬和一塊玉壁。衛君很高興,群臣都祝賀,只有大夫南文子面有憂色。衛君問他:“大國與我們交好,而你面有憂色,這是為什么?”南文子說:“無功而受賞,沒出力而得到禮物,這是不能不明察的。送四百匹馬和一塊玉壁,是小國間的禮節。而大國這樣做,大王就要有所提防了�!毙l君把南文子的話告訴了邊境部隊,部隊加強了防范。后來智伯果然在起兵襲擊衛。等到了邊境,見到衛國已有準備,就回去了。智伯說:“衛國有賢人,已預先知道了我的計謀�!�
智伯送衛國重禮看起來像是聯絡感情,其實政客的“情感”后面必定是有所圖謀,南文子料定智伯是故意做出與衛國交好的姿態以掩蓋起兵襲衛的真實目的。這正是政客的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