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 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犯法當罰必須重罰
有時候,屬下犯的錯誤非常嚴重,作為管理者必須執行某種形式的懲罰。當必須懲罰時,不要猶豫,拖得越久,對應該受懲罰的人來說,僥幸心就越大,而你的日子就更難過,也越容易使別人誤解你的懲罰不公平。
假若你懲罰的目的只為防止未來,那你應謹記主要的防止未來因素,而不必太過嚴厲,通常要附帶某種形式的糾正行動。
在17世紀的英國,攔路打劫的懲罰是處死。而到了今日,同樣的罪只不過是幾年徒刑而已。不過,按照比例來算,攔路打劫的事反而更少了,原因是在今天被抓到的機率也要高得多。
在美國,搶劫的比率卻越來越高,其中的原因很多,不過絕不是因為懲罰降低了。在美國的搶劫罪從來不是死刑,如今搶劫增多,乃是因為破案率還是和以往一樣低。
懲罰的一個重要含意不只是為了懲罰而懲罰,而是要達到懲罰的目的。
在拉丁文字根里,“懲罰”的意義就是“教導”。懲罰的輕重全視領導者想“教導”對方的程度。假若你要團體中的成員尊重他們的領導人并尊重自己,要求他們做事達到最高標準,這就要靠慢慢教導,并不是一蹴可就的。你無法平日放松,一下就要求嚴格。
華盛頓曾說過:“使人達到適當的服從,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甚至也不是一月一年之功�!比A盛頓明白,要培養一個團體的高標準紀律,乃是件極其艱苦的工作,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達成。
但他還未說出另一件事,那就是一個團體的紀律已經敗壞,要想重整比新建還要難上幾十倍。這就是為什么有些軍事將領和民間主管被調職的原因。因為舊主管不能維持團體高度標準的紀律,只有換新主管來扭轉乾坤,建立堅強的紀律。
假若你的團體紀律已在走下坡,那你該怎么辦?首先你應該建立自己為一個高標準的模范。你別指望你自己做不到,而能要求屬下維持高標準的紀律。
另外,找出某個范圍來,先集中全力整頓這方面。譬如說,你的團體每天午餐時間是規定一個小時。多年來大家全是拖拖拉拉的不遵守,有的人不但超過一個小時,甚至快兩小時還未回到辦公室。
假若你是新來的領導者,你可以同時作許多新的改革,將為什么這種現情況無法接受的理由全部列出來。譬如說:這對公司是一種欺騙,這是不敬業,客戶商談業務會找不到人,團體形象遭到破壞,為按鐘點計酬人員及年輕經理人做不良示范等等。
然后你應下決心懲罰那些再不遵守公司規定的人。這可以用罰薪或是留待查看等方式,到必要時甚至不惜開除。關鍵是要注意絕對公平合理。同時也應將整個情況衡量一下,大家都將午餐時間拖長,是否有它的原因?要如何來處理?你考慮事情是否完全周到?
等一切都準備好以后,你可以召集全體人員,當面告訴他們這個問題和解決的辦法,你還應該有回答任何問題的心理準備。假若你明白你自己要講的是什么問題,屬下才會明了你是對的,然后他們才會支持你。事實上你會發現到,看到你這樣做,那些平日守規矩的人一定很高興。他們會覺得多年來有很多人都拖延午餐時間,相對來說,等于是掠奪了守規矩的人的時間,加重了他們的工作負擔。
反過來說,要是操之過急,在紀律松弛已久的情況下,突然嚴格管束會引起太多的怨恨。這種怨恨反而會影響你的改革,引發其他許多問題。
但是,不管你要作什么樣的改變,一旦開始實行,就要往正確方向實施,當罰必須罰。
如何掌握賞與罰兩大法寶
英明的君主駕御臣下,靠的是兩根大棒:刑和德。殺戮叫做刑,獎賞叫做德。作為臣下,無不害怕被責罰而喜歡受獎賞,所以君主只要掌握好刑和德這兩根棒,那么群臣就會害怕他的威嚴,而去爭取獎賞�?墒鞘郎系募槌紕t不是這樣:對于自己憎惡的人,能夠借助于君主而懲罰他,對于自己喜歡的人,能夠借助于君主而獎賞他。有些國君不是把賞罰的大權緊緊抓在自己手里,聽任大臣專擅賞罰,結果使全國的臣民都害怕這位大臣,而不害怕君主,離開國君的治國主張而投奔大臣,這就是君主喪失賞罰大權的危害性。老虎之所以能夠制服狗,憑借的是它那鋒利的爪牙。如果讓老虎放棄它的爪牙讓狗使用,那么老虎反而要被狗所制服。君主,靠的是用刑、德來制服群臣,同理,君主放棄了刑、德大權而讓臣下去掌握,就等于是君主反而被臣下所控制。例如,田常上請獎賞的大權,由他掌握在群臣中施行,下面用小斗收進、大斗放出的辦法向老百姓施舍,齊簡公就這樣放棄獎賞大權而交給了田常,最終簡公本人被田氏殺掉。宋國大夫子罕對宋君說:“獎賞賜予,這是人民的喜慶事,您親自掌握;殺戮懲罰,這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由我來擔當�!庇谑撬尉褢土P的大權交給了子罕,最終宋君被劫持。田常僅僅掌握了獎勵的權力,就把簡公殺掉了;子罕僅僅掌握了懲罰的權力,就把宋君劫持了。在歷史上,有許多大臣兼掌獎賞和懲罰兩個大權,那么他們國君的處境,肯定比齊簡公和宋君危險多了。那些庸碌愚蠢的君主,刑、德大權一齊旁落于大臣手里,而能夠安居其位,這種事是從來沒有的。
君主準備禁止奸邪行為,就必須審驗形和名、言與事,看它們是否一致。每個人都陳述自己的意見,按照個人的陳述而授給他一定的職事,專門按照他的職事來要求他的功效。功效和職事相符合,職事和他當初的陳述相符合,這樣就給以獎賞;功效和職事不符,職事和言論不相符合,就要加以責罰。春秋戰國時期,韓昭侯醉了酒而躺在床上休息,主管帽子的官吏見到君主有點兒涼,就給昭侯身上加蓋了一件衣服。韓昭侯醒來后很高興,問左右說:“是誰給我加了件衣服?”左右回答說:“是管帽子的官吏�!表n昭侯于是對管衣服的官吏和管帽子的官吏一同治罪。懲罰管衣服的,是因為他失職,而懲罰管帽子的,是因為他越權行事。這并不是說韓昭侯不怕冷,而是因為害怕越權的危害性比受點兒冷大得多。所以英明的君主豢養臣下,要求他們不得越權行事而立功,不得言論與實際不相符合。越權應當殺掉,而言行不一致則應受懲處。各自堅守自己的崗位,言行一致起來,那么群臣在一起,就不能夠結黨營私了。
韓非子認為,賞和罰是統治者手中的兩根判筆,統治者必須牢牢掌握。一旦失手,政權就會喪失,局勢也會跟著混亂。
擅用賞罰者必有厚報
一、欲得忠士,需買人心
作為管理者,身邊沒有一兩個忠士是不行的,所以,領導人都習慣采用收買人心的方法來獲得他人的忠誠。
秦穆公就很注意施恩布惠、收買民心。一次,他的一匹千里良駒跑掉了,結果被不知情的窮百姓逮住后美餐了一頓。官吏得知后,大驚失色,把吃了馬肉的三百人都抓起來,準備處以極刑。秦穆公聽到稟報后卻說:“君子不能為了牲畜而害人,算了,不要懲罰他們了,放他們走吧。而且,我聽說過這么回事,吃過好馬的肉卻不喝點兒酒,是暴殄天物而不加補償,對身體大有壞處。這樣吧,再賜他們些酒,讓他們走�!边^了些年,晉國大舉入侵,秦穆公率軍抵抗,這時有三百勇士主動請纓,原來正是那群被秦穆公放掉的百姓。這三百人為了報恩,奮勇殺敵,不但救了秦穆公,而且還幫助秦穆公捉住了晉惠公,結果大獲全勝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