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 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臺灣聲寶董事長陳茂榜,他的創業成功,憑的不是充足的金錢,而是靠兩個字———“誠”與“信”。
在他24歲時,他以100元開了家電器行,由于資金不足,他只好以50元為一單位,分別分給兩家電器中盤商做保證金,然后向他們提貨來賣。
由于陳茂榜做人誠實,做生意時特別講究信譽,因此,這兩家中盤商都很信任陳茂榜,所以50元的保證金只不過是一種形式,其實陳茂榜向他們所提的貨高達500元,即保證金的十倍,由此可見,“誠”與“信”有時比之金錢更有價值。
做生意第一要訣就是誠實,只有真誠待人,才能做成大生意。弄虛作假,只能是一錘子買賣,終究是要弄巧成拙、慘遭失敗的。在當今,作為一個企業家,更應以誠信為本,那種開空頭支票、許愿輕諾,最終只能失去信任。
一代名臣劉伯溫就曾犯過一次不知而妄言的錯誤。一年,天大旱。太祖朱元璋找曾經為他卜過卦的劉伯溫詢問該怎么辦,劉伯溫對此事并無把握,但還是匆忙奏上一本:“士卒物故者,其妻悉處別營,總共有數萬人,陰氣郁結。工匠死,尸骨暴露,吳將吏降者皆編軍戶,足干和氣�!碧婵赐曜啾�,馬上著手革除這些弊端。但過了數日,旱情依舊,天公依舊沒有下雨。太祖就非常生氣,認為劉伯溫欺騙了他,甚至對他占卜觀象的能力也產生了懷疑,盡管以前曾屢有靈驗。
劉伯溫一時逞強,在朱元璋那里為自己的形象抹了一把黑。由此可見,以誠取信靠的是長期言而有信的好名聲,而毀壞它只是輕而一舉的事,人們能夠不警惕嗎?
信譽是獲利之源
古時候,有信譽作為戰爭武器取得勝利的方法。著名軍事家劉伯溫曾說:戰爭是詐術之一,但作為戰爭的統帥卻不能以詐術來統領軍隊。所以孟子說:“在軍事戰爭中采用詐術不可損害自己的信譽�!眲⒉疁貙ι倘说牟恢v信譽更為厭惡,他借《郁離子》之口說:“有人說商人是重財而輕信的人,開始我還不相信,現在我才知道真有這樣的人�!泵献右舱f:對于商人重利輕信的固有習性和做法不能不謹慎小心。
戰國時期,商鞅實行變法。為了取信于民,他先做了件立信的事。一天,他指著南門的一根三丈長的木桿說,誰能把它搬到北門,賞給十金。很多人不信,認為這根木頭連小孩兒都扛得動,哪用得了十金?商鞅又說:有能扛去者,賞五十金。這時有人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把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果然賞給此人五十金。這時老百姓才相信了,說:“商鞅是一個守信用的人�!边@時他再推行變法,秦人皆信,變法很快推開了。由此可見,“言必信,行必果”是立信的關鍵。
縱觀現代商業市場,信譽之戰已成為企業生存的關鍵。取信于民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凡是應承的,都要做到”。這是作為當代商人所必須做到的。
1968年,日本商人藤田田曾接受了美國油料公司訂制餐具300萬個刀與叉的合同。交貨日期為9月1日,在芝加哥交貨,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8月1日從橫濱出貨。
藤田田組織了幾家工廠生產這批刀叉,由于他們一再誤工,預計到8月27日只能空運交貨。
藤田田就租用泛美航空公司的波音707貨運機空運,交了三萬美元(合日元1000萬元)空運費,貨物及時運到。雖然損失極大,但贏得了客戶的信任,維持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并保證了信譽。
像藤田田這樣的著名企業家,將信譽看成是企業的惟一生命,似乎理所當然,然而,像未萬春這樣的個體戶為了維護信譽而自甘損失,這樣的舉動更是令人感到欽佩了。
1987年6月19日,四川綿陽市個體戶未萬春,當眾把一批價值1020元的假劣香煙、奶粉銷毀,對于他來說雖然損失了1020元,但他不出售偽劣商品,贏得了信譽,贏得了廣大顧客的消費心理。
一些企業為了眼前利益,大量制造、傾銷低次產品,把自己很響的牌子砸了,這無異于殺雞取蛋,只有愚人才這樣做。
聲譽是競爭的法寶
對于企業來說,聲譽和信用是生命之本�?v觀現代企業中那些在競爭中被淘汰的公司,十有八九是因為企業的聲譽和信用受到了懷疑或否定所導致。所以,許多知名企業家經營之道中將企業的聲譽和信用放在首位,充分顯示了他們在商業競爭中所具有的遠見卓識。
其實,聲譽和信用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競爭的法寶。早在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孫權三足鼎立,他所依仗的就是自己的聲譽而已。當年諸葛亮說劉備的第一條優勢就是“帝王之胄”。他說的“天下有變”,是指一旦曹操篡奪東漢劉氏政權,劉備便可以名正言順地討伐逆賊,匡復漢室,并且一定能夠得到天下百姓的擁護。曹操對諸葛亮這一招最為恐懼,所以當孫權請他做皇帝時,他說:“是幾置吾于火爐�!币恢钡剿�,曹操都不敢做皇帝,可見聲譽的重要。
精通中國傳統文化的日本著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由此悟出企業產品的牌子對企業發展的至關重要的價值。他曾談到“松下”名稱的由來,是一次他看報紙,發現了英文“國際”一詞“INTERNATIONAL”,意思是“國民的”,或者是“全國的”,于是他選定用“NATIONAL”作為自己公司的商標,一來表示公司的產品是國民所需要的,二來也表示參與國際競爭的勇氣。松下幸之助認為:日本的具體條件決定了日本企業必須參與國際競爭。為了與不同國家的同行決一雌雄,在國際舞臺上占得一席之地,維護本公司產品的聲譽非常重要,為此必須不斷提高“NATIONAL”的知名度。只要有松下電器在國際市場上露面,就是對國際競爭對手的威脅。
關于企業的聲譽,松下幸之助對此感慨甚多,他特別強調松下產品的質量,認為就是企業的聲譽表現。他曾指出:生產廠家不能把自己的職責僅限于履行一紙訂貨合同,還應當把顧客對本產品的需求視作同樣必須履行的無形合同,并且根據這種無形合同組織生產和銷售,以保證隨時隨地地滿足顧客的需求。
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為顧客服務”,他說這是松下公司的經營哲學。他比喻把商品賣給顧客如同嫁出自己的女兒,對親家當然要守信用。他說諸葛亮能對死去的劉備守信用,松下公司也可以對顧客開展售后服務。盡善盡美實際上是很難做到的,但只要信守“不做違心事”這條原則就不會出現積重難返、不可收拾的局面。松下幸之助經常提起1930年制造新型收音機的事例。那時,日本國民急需高質量收音機,松下公司銷售K工廠制造的產品故障層出不窮,退貨堆積如山。在K工廠無力解決技術問題而退出合作的困難情況下,既無專業知識,又無技術力量的松下公司,信守對顧客許下的諾言,由松下幸之助親自帶領全體職員,不分晝夜攻關三個月,終于研制出適合當時顧客需要的產品,并且在NHK組織的一次比賽中奪魁,松下電器也由此在日本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