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 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為實現這一目標,路華德采取的措施是,他邀請有關的廠家開會,提出嚴格的條件:凡是劣等產品調換費用概由廠家負擔;產品不合格率超過0.02%者,公司拒絕再出售它的產品,并向消費者公開說明拒售的理由和經過。
這時,幾個廠商認為路華德的措施太苛刻了,他們聯合起來加以抵制,并以拒絕供貨相威脅,一度使公司業務受到很大損失。
此事關系重大,路華德忐忑不安地征求兩位老板的意見。
沙玉仔細地了解了全部情況,風趣地對路華德說:“你這陣子已經夠辛苦的了,如能少賣幾樣東西,不是也可以輕松一下嗎?”兩位老板對路華德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在面臨事業成敗的重要關頭,做老板的能以這樣的態度支持他的經營者,是很難得的。路華德深受感動,暗暗發誓一定要讓沙玉·羅拜克公司辦成超一流的大公司。他使出自己的渾身解數拼命工作,很快就做出了驚人的成績,為公司立下了大功。
在路華德的出色管理下,沙玉·羅拜克公司聲譽日隆,十年以后,營業額竟增長了六百多倍,年售貨額達70億美元,成為一家實力雄厚的大公司。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
團結合作是成就事業的保證,這是世人皆知的道理。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萊曼兄弟公司是1850年由萊曼三兄弟:亨利·萊曼、伊曼紐爾·萊曼、邁耶·萊曼創辦的。這三兄弟原籍德國,19世紀中葉,他們同眾多的淘金者一樣,一起來到美洲新大陸尋找好運。他們挑選了美國亞拉巴馬州蒙哥利亞市作為落腳點,并創立了萊曼兄弟公司。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到1983年,萊曼兄弟公司已擁有資本約2.5億美元。它不僅是華爾街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也是華爾街歷史最長的合伙企業。
然而,1983年7月26日,萊曼兄弟公司召開了董事會特別會議。彼得森在會上宣讀了他辭去萊曼兄弟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職務的聲明。這一聲明,很快被通過。格拉克斯曼終于奪取了萊曼公司的最高權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北说蒙透窭怂孤g的矛盾是長期以來公司權力斗爭以及華爾街銀行家和證券交易商之間對立的大爆發。
格拉克斯曼精于預測股票價格和利率的動向,有“信貸分析業務最內行的專家”之稱。在他主持萊曼兄弟公司業務20年中,萊曼兄弟公司一直是華爾街證券交易的佼佼者。但格拉克斯曼是東歐猶太人,傲慢的美國權勢階層一直把他拒于華爾街上層社會之外。工作之余,他只得一個人到唐人街飯館自酌自飲,以消磨時光;彼得森雖然也是希臘移民的后裔,但他同美國權勢階層關系密切,人們頻頻看到他同客戶、競爭者、政府、報界和公眾打交道,舉行各種豪華的宴會。近十多年來,華爾街銀行家和證券交易商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彼得森與格拉克斯曼之間的敵意也逐漸加深。十幾年前證券交易從屬于銀行業務,證券交易商處于從屬地位。但時至1983年,證券業務已蒸蒸日上,證券銷售和交易活動已成為獲利中心,因此二者之間產生矛盾在所難免。
1983年7月12日的午餐會,終于將格拉克斯曼壓抑已久的怒火點燃了。這天,美國人壽保險公司請萊曼兄弟公司總經理共進午餐。入座時,彼得森與人壽保險公司的總經理為鄰,坐在餐桌主賓席一端。而格拉克斯曼被安置在長長餐桌的另一端,純粹是在觀望席上。格拉克斯曼的無名之火終于燃燒了起來。當彼得森與保險公司總經理熱情交談時,他故意將銀餐具弄得乒乓作響,還不時地挪動椅子,撞擊桌子,以發泄心中的不滿。
1983年7月26日,格拉克斯曼掌管了萊曼兄弟公司,開始制訂計劃,“醫治萊曼兄弟公司的創傷”。他所用的藥方是不惜犧牲公司的利益,以滿足個人一時的私利。這種藥方不僅醫治不了公司的創傷,反而使他陷入信譽掃地、眾叛親離的困境。為了壯大自己在董事會的勢力,他未經董事會同意就吸收新的公司入伙。有個名叫彼得·道金斯的人,向他提供了100萬美元低息貸款以購買一套公寓。格拉克斯曼給彼得·道金斯的回報是75萬美元的年薪。
最引起公司眾怒的是:格拉克斯曼及其同伙隨心所欲的改變公司合伙人分紅的比例,侵犯公司合伙人的經濟利益。萊曼兄弟公司的傳統做法是總經理有權對公司合伙人的年度紅利,包括七名常委紅利的多寡做出最后決定。格拉克斯曼就利用這一弄權的機會,在董事會上提出紅利和股息分配的新方案。在新方案中,他將自己和其他四名高級成員的紅利從1982的125萬美元躍增到150萬美元。多數票據銷售和交易商的紅利也都增加,但不少銀行家的紅利減少了。其他合伙人股票分配情況更是如此。以往每年的董事會決定在固定的102000股股票的重新分配中,主要合伙人的股票很少會大增大減,但這一次,格拉克斯曼的股票一下子從上一年的3500股猛增到4500股,而其他人卻所增無幾。
面對格拉克斯曼日漸膨脹的私欲,公司的許多合伙人和董事再也無法容忍了。到1983年10月,多名公司合伙人離去,公司內部人心渙散,公司的資本只剩下1.77億美元。僅這么一點資本,根本無法同華爾街那些資本雄厚的金融機構競爭,同時,也難以維持萊曼兄弟公司每年4.37億美元的開支�!拔萋┯址赀B陰雨”,在反復無常的證券交易市場上,多頭交易此時突然變為空頭交易,資金不足的萊曼兄弟公司利潤稅減,業務空前的暗淡。從1983年10月1日到1984年3月31日半個財政年度里,萊曼兄弟公司的利潤就減少了1160萬美元。僅1984年3月,股票和固定收入交易部虧損就達1260萬美元。與銀行貨幣經營部門700萬美元獲利相抵之后,仍虧損550萬美元。萊曼兄弟公司只有大量吸收外部資本才能擺脫目前的困難。吸收外部資本有多種途徑,但無論采取哪一種途徑,都將危及公司傳統的獨立地位,動搖格拉克斯曼個人的權力基礎。萊曼兄弟公司出路何在?人們不得而知。
1984年3月的一天,格拉克斯曼接到了希爾森———美國捷運公司董事長科恩的電話,表示愿意向風雨飄搖的萊曼兄弟公司伸出“上帝之手”。
4月3日,雙方在美國捷運公司董事長專用餐廳里舉行談判。談判一開始,格拉克斯曼問:“如果萊曼兄弟公司同希爾森-美國捷運公司合并,是不是這場交易的前提是我必須讓位?”對方以傲慢的口氣答道:“是這樣�!闭勁薪Y束時,科恩冷峻地說:“我要聲明,我們對掌握少數股權不感興趣,我們感興趣的是一鍋端�!�
歷經134年風風雨雨常勝不衰的萊曼兄弟公司,最終在內部的權力斗爭中坍塌了。此例警示人們,企業內部的團結是多么重要。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企業內部的權力斗爭并不少見,這種可惡的內耗,往往將一個好端端的企業擠到崩潰的邊沿。
愿我們從此例中吸取教訓,牢記:“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的告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