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 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借勢取利,飛黃騰達
標準石油公司的老板洛克菲勒,起初財力、物力、人力十分有限,他夢想壟斷煉油和銷售,可他又不是亞利加尼德集團等其他石油公司的對手。
洛克菲勒的同伙佛拉格勒頗有心計,建議道:
“原料產地的石油公司在需要的時候,才用鐵路;不需要的時候就置之不理,反復無常,使得鐵路上經常沒生意可做,一旦我們與鐵路公司訂下合約,每天固定運輸多少,他們一定會給我們打折扣。這打折扣的秘密只有我們和鐵路公司知道,這樣的話,別的公司只有在市場運價競爭中落荒而逃,整個石油產業界就成了我們的天下�!�
洛克菲勒選擇了鐵路霸主之一、貪得無厭的凡德畢爾特作為合作對象,最后雙方達成協議:洛克菲勒以每天訂60輛車合同的條件換取每桶讓7美分的利潤。
低廉的運費帶來的是銷售價的下降,進而使銷路得到迅速拓寬發展。
從此,洛克菲勒飛黃騰達,向世界最大的集團經營企業邁進。
洛克菲勒身為弱者,如果和亞利加尼德集團當面競爭,必遭弱肉強食的結局。他巧妙地借助第三者鐵路霸主的力量,以低廉的運價占據運輸的優勢,擠垮同行的競爭,實現了小魚吃大魚、壟斷石油經濟的夢想。
1899年6月,標準公司改組,將在新澤西標準公司重新登記,令其有權交換屬下20個公司的股份,資金由1000萬美元增至1.1億美元,并發行100萬股的普通股票和10萬份的優先股。
6月19日,董事會宣布,所有屬下的20家公司與托拉斯已廢除的股票都應換成新澤西公司的股票。于是,分散的公司又重新團結為一體。股票集中后,標準石油公司一變而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富裕的公司。1906年,公司的總資金是3.6億美元,每年的純收入是8312萬美元。洛克菲勒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到1910年以前,標準石油公司已在美國石油業居于絕對壟斷地位:它所承擔的石油運輸量占美國三大主要產油區———賓夕法尼亞、俄亥俄和印第安納州石油產量的4/5以上;美國原油的3/4是它提煉的,它擁有全美國油罐車的一半;銷售的煤油(為當時石油加工最主要的最終產品)占美國國內市場的4/5以上,占美國出口量的4/5以上;美國鐵路所使用的潤滑油有9/10是它提供的,它還有一系列壟斷市場的副產品,以及擁有78艘蒸汽船和19艘帆船。
可是,好景不長。
1908年,美國舉行總統大選。由于共和黨總統麥金萊被殺,副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繼任總統。羅斯福認為壟斷市場勾結鐵路公司必將危害社會,不除不足以快人心,要拿洛克菲勒開刀了。1911年5月15日,最高法院做出了歷史性的判決:長達兩萬字的判決書以標準公司確有壟斷市場、妨礙他人經商自由的罪名,命令標準公司的股權公司必須在六個月內放棄所有的子公司,并把它們曾經換成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的全部股票,過戶退回給原來的子公司股東。標準公司這個洛克菲勒苦心經營近半個世紀的企業王國終于瓦解了,它被分成了38個獨立的企業,并各自成立董事會。
由于最高法院的判決是針對公司,而不是針對公司的股東,所以公司瓦解后,洛克菲勒搖身一變,成為擁有33個不同石油公司原始股票1/4的人,掌握著24.55萬份最大的股權,仍然控制各大公司。他的財富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比以前更加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