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 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3.事先想好怎么開口,這樣可以增強信心。事先想好了,就照原先的說,不可話到嘴邊又改口。
4.要讓對方知道你是不是急需得到幫助。通常人們都愿意幫助有急需的人。
5.不要讓對方產生你想占便宜的想法。如果你在求人時,能說“我一般不想麻煩別人,但這次能不能請你……”或“如果我有辦法,我不會打擾你……”之類的客氣話,比較容易打動對方。
五、情斷義絕,分道揚鑣
1.每次和對方分手后,心里就覺得不舒服,這是友誼破裂的先兆。
2.開始想躲避這位朋友。例如聽到電話鈴響,就希望不是這位朋友打來的;或在街上看到他時,總希望他沒看到你。
3.付出和得到不成比例。光有你的付出,得不到他的回報。
4.你有喜事,他就不高興;而每碰到倒霉事,他卻幸災樂禍。
5.對方老是挑你的毛病。例如“你的胡須沒刮干凈”或者“我不喜歡你這件運動衫的顏色�!钡鹊�。
6.慫恿你學壞。教你曠工、酗酒、嫖娼等等。
7.對方想支配你。本該你拿主意的事,他卻老是自作主張。
8.你不再信任對方。你覺得你的事不愿意讓對方知道。
六、對好朋友可以說“不”
1.弄清朋友的意思。有時好朋友來找你,只不過是想得到一點兒同情,這時隨著他的話題答幾句并無什么損失。
2.重復說“不”。態度不卑不亢,不論對方提出多少次請求,都回答同樣的話�!罢姹�,我沒辦法借錢給你�!庇涀�,千萬不要解釋。別說“我是想借給你,但……”一旦他給你出個主意,就騎虎難下了。
3.同意對方的指責。為了達到他的目的,對方可能指責你“真不夠意思!”沒關系,就承認自己“不夠意思”,不要中了對方的激將法�! �
4.不必產生罪惡感。有時朋友會裝出愁眉苦臉的樣子接連嘆氣,然后說“我想你大概是不信任我了,否則不會拒絕借錢給我�!毕M源艘鹉愕淖载�。此時不要為之所動,繼續堅定地說:“我一直都很信任你,但我真沒辦法借錢給你�!�
5.在電話里拒絕。如果朋友跑來當面找你,令你無法開口拒絕,可以推說自己要考慮一下,請他先回去,然后打電話拒絕他。這樣可以避免因面對面而難以啟齒。
識友妙招,烈火練金
春秋時,輔佐齊桓公稱霸中原的能臣管仲,與鮑叔牙是朋友。他之所以能被齊桓公破格任用,完全是由于鮑叔牙的推薦,所以管仲常對人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笨梢�,他對鮑叔牙十分感謝,當然,也更深深地理解他。但是在他臨死時,齊桓公問他:“你死之后,讓鮑叔牙來接替你的職務,你看怎么樣?”管仲聽后,想了一會兒終于說:“鮑叔牙是我的恩人和好朋友,又是一位至誠的君子,但是,我認為他不適合執掌國政�!饼R桓公問他為什么,管仲回答說:“鮑叔什么都好,就是對善與惡看得過于分明,別人有一點兒過錯他都不能容忍。為人處世,對別人的優點不忘于懷是可以的,但對別人的任何錯誤和缺點都不能容忍,誰又受得了呢?鮑叔牙看見別人有一點兒不是,便一輩子不能忘記,這是他的短處啊!”齊桓公同意管仲的話,最后選用了隰朋。
不久,這話被齊桓公的幸臣易牙聽到了,由于管仲曾經勸告齊桓公不要親近易牙這樣的人,所以一直懷恨在心,現在有了這個機會,就偷偷地鼓動鮑叔牙說:“管仲之所以能當宰相,還不是全靠您的推薦�,F在他病危,大王問他誰可為相,他卻說您不適宜,另外推薦了隰朋。您瞧,這多不夠朋友!”鮑叔牙聽了這話,冷冷一笑,對易牙說:“對呀,這正是為什么我要推薦管仲的理由啊!管仲忠于國家,不講私情,不吹拍朋友,你們如何能夠理解?假如大王讓我當司寇,專管驅逐佞人,那是很合適的;假如讓我主持國家,你們可就沒有容身之地了!”說得易牙無地自容,趕快逃走了。
在上面的例子中,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論感情非常深厚,論理性對事物的觀察也十分準確,但他們卻能將兩者分得很清,并不影響他們對人的理性觀察和感情的交流。相比之下,更多的中國人卻常常在理性和感情中劃不清界限,成為感情的犧牲品。這是我們處世中所應注意的。
那么,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怎樣去辨別朋友的好壞呢?
一、識人以義,可以共存
判別朋友的標準是以義為首,還是以利為首,如果弄清楚這一點就不會產生錯誤了。三國時孫策奪取丹陽后,呂范要求暫領丹陽督都的職務。孫策說:“你現在已經擁有很多兵馬,怎么再委屈你做這小官呢?”呂范說:“我舍去本土托身于將軍,就是為了同你一起共創大業,我倆像是同舟涉海,存亡相關,稍有不慎就要遭到失敗。這就是我的憂慮,不單單是您��!現在丹陽這樣重要,事關大局,還計較官職大小嗎?”孫策非常感動,認為他是可以共生死的朋友,就把丹陽交給了呂范。
二、危難易出朋友,危難也易出賣朋友
大難當頭時,人們總是愿意聯合起來,這時候他們就成了朋友。而當朋友不能夠共御災難時,人們又通常出賣朋友來保存自己,所以識別朋友的方法十分復雜。
孫子說:“吳人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共濟而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闭f的是當舟將沉下水去時,吳人越人,都想把舟拖出水來,成了方向相同的合力線,所以平日的仇人,都會變成患難相救的好友。而相反,張耳、陳余,稱為刎頸之交,算是至好的朋友,后來張耳被秦兵圍困,向陳余求救,陳余畏秦,不肯應援,二人因此結下深仇,這時張耳將秦兵向陳余方面推去,陳余又將秦兵向張耳方面推來,力線方向相反,所以至好的朋友會變成仇敵。結果,張耳幫助韓信,把陳余殺死在低水之上�?梢�,危難時也易出賣朋友。
危難識朋友的方法你也可以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