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 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那么,對于逆境,我們應該如何處置呢?古人說:可以借別人的不善行徑來磨礪自己的德性。
一、要有樂觀的態度
曾國藩指出,當自己身處順境的時候,要感謝上蒼的給予,利用自己所擁有的優厚條件去盡力實現自己的目標,同時還要不遺余力地幫助他人,多交幾個知心的朋友。當自己身處逆境時,要經常想到上蒼曾經給予自己的厚愛,想到自己平時是努力幫助他人的,因此無論何時都會有朋友在關心自己,起碼沒有因為自己以往的過失在心中樹立過敵人,那么,逆境一定是暫時的。自己雖然身處逆境但是還是比一些從未擁有過朋友的人、比更困難的人要好得多�?纯刺幘巢蝗缱约旱娜�,那么還有什么可難過的呢?
二、要有執著的精神
曾國藩指出,在自然界中太陽每天東升西落,樹木四季發芽落葉,這都好比是人的處境一樣,有上升時期的順利,就有下降時期的衰敗。而這又有什么可埋怨的呢?只要我們自己堅信太陽今天落下去明天一定會升起來,那就不會在黑夜中迷失了方向;只要我們自己堅信今年的落葉是為明年新枝的繁茂打基礎,那就不會在嚴冬的灰暗中喪失理智。誰有可能在一生的事業中永遠處于順境呢?只要你堅信上天是公平的,當它給予時你一定要想日后怎樣回報;當它沒有光顧你時,它一定是正在向你走來。只有自己不倒下,逆境就一定會走過去,坦途就在前面。
三、不要隨波逐流
曾國藩指出,既然盈虛消長是整個宇宙間共有的大道理,那么遵守它就是在順應自然的規律,“適者生存”是真理。但是,我們切忌在身處逆境時,為了一時求全而違背道德,違反大自然的規律。所以,在逆境中,凡是屬于我們自己的過錯,要悔改,悔改是為了保持自己的殘缺而不是為了無原則地求全,悔改是為了扼制形勢的發展而不是為了一下子達到大吉大利。只有小人才委曲求全,隨波逐流,去與惡勢相融合,助紂為虐,表面上看他的目的達到了,但實際上有更加卑鄙和兇險的事情即將隨之而來。
所以,天道有屈伸之理,人道有順逆之境,只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態,端正好自己的行為,必然沒有過不去的溝溝坎坎。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是人們熟悉的一種謀略術語。所謂“上計”,也就是上策。在我國古代,人們常常排列出上、中、下三策,以權衡選擇,擇優而從之。當對手比較強大,而自己又處在劣勢的情況下,為了擺脫困境,轉敗為勝,避免對方的勢頭而退卻,亦即走開,不失為一種上等的應變術。
以走為上作為應變術,不是盲目的逃跑,而是一種主動的、自覺的退卻�!度嫛ぷ邽樯稀吩疲骸皵硠萑珓�,我不能戰,則必降、必和、必走。降則全敗,和則半敗,走則未敗。未敗者,勝之轉機也�!币簿褪钦f,在形勢對我方不利,不能與對手交鋒的情況下,出路有三條:或投降、或議和、或退卻。投降表明徹底失��;議和是一半失��;而退卻則可以重整旗鼓,轉敗為勝。因此,三條出路中,投降是下策,議和是中策,退卻才是上策。
以走為上是軍事活動中運用非常頻繁的一種策略。1934年夏季,中共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擊國民黨軍的“圍剿”,由于消極防御的錯誤方針的指導,屢戰失利,形勢日趨嚴重。10月初,國民黨軍隊以優勢兵力繼續向中央根據地的腹地推進。此時,由于軍力、民力、物力消耗巨大,紅軍在內線粉碎敵軍的圍攻已經不太可能。中共中央在大敵壓境、危及紅軍生存的情況下,于10月開始了有組織的撤退,進行戰略大轉移,經湖南、貴州、四川等省,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由此,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解放戰爭初期,人民解放軍采取以走為上的策略,以大踏步的前進或后退來調整兵力,調動敵人達到殲滅敵人的目的。從1946年7月至10月的四個月內,人民解放軍主動放棄了105座城市,包括延安、張家口這樣重要的城市。在撤離城市時,人民解放軍巧妙地誘敵作戰,經過八十多次戰斗,殲敵29.8萬多人。人民解放軍的撤走、收縮,集中了自己的兵力;而敵軍因貪占城市,分散了兵力,拉長了戰線,暴露了薄弱環節,方便了人民解放軍的各個擊破。
1943年6月,侵略南斯拉夫的德國、意大利軍隊12萬人,對南斯拉夫軍隊發動了代號為“黑森林”的圍剿,企圖在門的內哥羅和黑塞哥維那交界地區圍殲南軍的最高統帥部及其率領的南軍主力。4日,德、意軍隊開始進攻。當時,被圍的南軍只有1.6萬人,與敵軍兵力相比,處于絕對劣勢。在這種情況下,南軍最高司令部決定,以走為上,組織部隊突圍。7日,突圍行動開始。途中盡管遭受巨大損失,但德、意軍隊圍剿并殲滅南軍的企圖被粉碎。突圍出來的部隊在南軍最高司令部的率領下,于14日挺進敵后,進軍波斯尼亞,開辟了新的根據地。
古人伍子胥在父兄及家人慘遭楚王殺害時,只身逃亡,偷渡昭關,歷盡千辛萬苦,最后助吳伐楚,打敗楚國,掘楚平王墓,鞭其尸,報父兄之仇。范蠡助越王勾踐滅吳興越后,功成身退,不辭而退,以善其晚節。他們都用的是以走為上之術。相形之下,越王勾踐的另一謀臣文種,范蠡出走時曾寫信勸他:“您還記得這樣一句話嗎?‘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酵鯙槿碎L頸鳥喙,忍辱妒功,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樂。先生如果不及早離開,災禍在所難免��!”然而,文種當時認為范蠡過慮了。結果,文種被勾踐賜劍自刎身亡。
以走為上,也是待人處世中的一種應變之策。在強大的競爭對手面前,明知自己戰勝無望,主動退卻,以保存實力,也是一種上策。
東擋西殺,各個擊破
在古代軍事史上,對于來勢強大的敵人應該使其分離,然后將其分別各個擊破加以消滅,這一戰略稱為“分戰”。分戰之法不僅適合于作戰,也適合于人際交往之中。
凡與敵人作戰,如果我方兵力多,敵人兵力少,就應該分兵作戰,各個擊破。這種情況常常建立在對敵我軍事力量的充分了解和分析的基礎上。春秋戰國時,孫臏與人賽馬,分上、中、下三等,而孫臏的三匹馬均不如對方,但孫臏以上馬對敵中馬,中馬對敵下馬,下馬對敵上馬,仍能以三勝二而勝敵,這就是分戰的致勝妙訣。
人們的工作和事業都是建立在與人交往的基礎上的,要想獲得事業成功,取得他人支持和贊助是必不可少的。如何使人們自覺自愿地幫助你呢?各個擊破就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