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 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幾天以后,他又接到另一份通知:“你喝得太多了,這是最后一次警告�!�
現在這位中隊長真是被弄糊涂了,因為這天晚上他也沒有去俱樂部。這次他打了電話給副大隊長談這件事。
這位副大隊長倒完全明白事情的經過,他回答說:“少校,你不只負責你自己一個人,在你中隊里的人所做的一切,你都得負起責任來。你個人沒有在俱樂部里酗酒,但你中隊里有一個人如此做了,你應該負責!”
你也許會說這樣做太過分了點兒,你怎能為屬下所做的每件事負責任,這不是張三喝酒李四醉嗎?在軍中,你就得負起責任來,因為軍職是種一天24小時的工作,你對你的屬下有著全天候的管轄權。
問題是很多非軍事團體的領導者,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愿為屬下的錯誤負責。他們隨時可以找到各種托詞。但這會產生兩種不良后果。
第一,你的屬下不再愿意跟隨你———換了是你,你會不會如此呢?總之一句話,換取當領導者的合約就是負責。你不肯為團體或屬下負責,你就違反了這項合約。
第二,你的上級不會再信任你。假若你不肯負責,那又該由誰來負責?上級又該將責任交給誰?
你無法將責任要別人代負,所以千萬別試著這樣做。
為公利必須厚臉去私
做領導的本意就是為大眾謀利益,從這個角度來說,領導們的私利與公利是相互對立的。這就要求做官者有時為了大眾的利益必須厚著臉皮去拒絕私利,甚至犧牲私人感情。在我們心目中,都認為“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涌泉相報”是千古真理。然而,為官卻并非如此。下面是一個相關的歷史故事,看后你就會懂得做官者有恩未必都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在劉邦和項羽中原逐鹿的金戈鐵馬、叱咤風云的時代里,丁公和季布是兩個最富有悲喜劇傳奇色彩的人物。
季布是楚國人,他和舅父丁公都曾在項羽帳下效力,一個是斬將奪旗的大將,一個是運籌帷幄的謀士。在劉邦被困滎陽期間,季布曾數次把劉邦整得狼狽不堪,險些要了他的命。劉邦一登上皇位,首先懸千金重賞通緝的就是季布,并布告天下,有膽敢窩藏季布的,罪誅三族。逼得季布像喪家犬一般東躲西藏。
丁公曾在彭城為霸王追擊劉邦,兩人短兵相接,劉邦走投無路,對丁公說:“咱倆都是好人,何必相逼太甚呢!”丁公于是引兵而去,放了劉邦。等到項羽敗滅,丁公心想曾饒過劉邦一命,就去求見。沒想到劉邦說:“丁公作為項羽的部下,為人不忠。使項羽失去天下的,正是此人�!庇谑菤⒘怂�,并對左右大臣說:“這樣做是為使后世的人都不要學丁公�!�
季布是個硬骨頭,年輕時就有“大俠”的美名,他沒有像舅父那樣去求劉邦寬恕,也沒有像當時許多通緝犯那樣去自殺。他剃光了頭,毀了容,藏在一個朋友家里,后又給裝在棺材里送到當時有名的游俠朱家那里。朱家讓季布和奴隸們一起到田里干活兒,但告訴兒子,田里的活這個人說了算,要和主人吃同樣的飯。然后朱家通過汝陰侯滕公給漢高祖捎話說:“臣各為其主用,季布為項籍用,職耳。項氏臣可盡誅邪?今上始得天下,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廣也!且以季布之賢而漢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壯士以資敵國,此伍子胥所以鞭撻平王之尸也�!�
漢高祖聽朱家說得有道理,果然赦免了季布,還任他為郎中。當時朝中大臣都贊揚季布能“摧剛為柔”,朱家也因此聞名于世。
季布后來在朝中以忠誠耿直而很受人尊敬。孝惠帝時,升為中郎將。單于曾寫信辱罵呂后,呂后大怒,召集諸將商量對策。上將軍樊噲當即表示:“愿率領十萬兵馬橫掃匈奴�!逼渌麑⒐俣寂膮魏蟮鸟R屁,一致隨聲附和。惟獨季布說:“樊噲該殺頭了。當年高祖領兵四十余萬都被困在平城,現在樊噲帶十萬人怎么能橫行于匈奴腹地呢?可見是當面吹牛!況且當年秦朝因和匈奴連年交戰,所以才引發了陳勝起義。如今四海創傷未平,樊噲又開始當著大家的面諂媚邀寵,這不是想動搖天下嗎!”當時殿上文武百官都嚇壞了,為他捏了一把汗。罷朝后,呂后再沒提征討匈奴的事。
事實就是如此。如果當初丁公忠于他的上司,在劉邦走投無路時,不放他一馬,那天下便是項羽的;正因為他對待敵人心慈手軟,才使劉邦有東山再起,奪取天下的機會。如果劉邦重用了丁公,丁公今后也可能放過新的敵人,那劉氏天下又當易主。所以,一個對敵人心慈手軟的下屬是不可重用的。
厚臉并不意味著要打“痞子腔”
厚黑做官的前提是,不可違背做人和做官的基本道德。因此,在此要奉勸那些從政做官的朋友,“厚臉”并不是通俗意義上的厚臉皮或“痞子腔”。在我們處世和做官的過程中,不管是朋友之間,還是同事之間,都要推崇坦誠相見的交友法則,以心換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曾國藩在處世上最講“誠”字。
曾國藩最得力的門生李鴻章,曾經回憶他老師“待洋人以誠相見之事”時說,曾國藩曾經諄諄教導他,在與洋人打交道時要講究一個“誠”字。
李鴻章在談到其先生曾國藩時說:“別人都曉得我前半生的功名事業是我的老師曾國藩提攜起來的,但是講到洋務方面的事,似乎老師還不如我內行。然而,要知道我辦一輩子外交,沒有鬧出亂子,都是我的老師一句話指示的力量。
“從前把我老師曾國藩從北洋調到南洋,我未接替北洋,當然要先去拜謁請教他老人家的。老師見到我的面之后,不等我開口,就先向我問道:‘少荃,你現在到了這個地方,是對外交涉第一重要的關鍵�,F在國勢消弱,外國人才聯合起來算計我們,有一點兒小小的錯誤,就會遺留禍害,影響大局。你與洋人交涉,打算作什么樣的主意呢?’
“我回答說:‘學生正是為了這個問題,特地來向您求教的�!蠋煂ξ艺f:‘你既然來到這里,必定有自己的主見,不妨先說給我聽一聽�!�
“我說:‘學生也沒有打什么主意。我想,與洋人交涉,不管什么,我只是同他打痞子腔,即用油腔滑調來對付他們�!�
“老師于是五個手指捋著胡須,很長時間不說話,后來慢慢開口說:‘呵,痞子腔,痞子腔,我不懂得如何打法,你試著打給我聽聽看好嗎?’
“我想不對,這話老師一定不以為然,急忙改口說:‘學生信口胡說,錯了,還求老師指教�!猪樐ㄖ毑环潘�,很久之后才看著我說:‘依我看來,還是用一個誠字為好,誠能感動一切人和事,我想洋人也同樣具有這種人情。圣人說忠誠和信守可以實行于少數民族那樣不開化的人們,這絕對不會有錯的。我們中國現在既然沒有實在力量去與洋人相抗衡,無論你如何虛強造作,洋人是看得明明白白的,都不會產生什么實際效果的。不如老老實實,坦誠相見,與洋人平情說理,這樣做雖然不能占到洋人的便宜,但是或許也不至于吃虧。無論如何,我們的信用身份,總是站得住腳的,腳踏實地,失誤也不至于太遠,想來比痞子腔,總靠得住一點兒�!�
曾國藩強調,不僅與洋人打交道要講誠,而且與他人打交道都要講究“誠信”二字。誠信是人格的根本,也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所以,無信則失去自己,也失去他人,終于無法立于社會�?鬃舆€曾說:“自古皆有死,人無信不立”。因此,曾國藩將是否誠信與生死并提,強調的是人活一世,信譽第一。曾國藩多次指出,運用獎賞時,最重要的是守信用;運用刑罰時,最重要的是公正。處罰與賞賜的信譽和公正,應驗證于臣民所見所聞的事情,這樣對于那些沒有親眼看到和親耳聽到的人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君主的誠信如果能暢達天下,那么連神明也會來保護,又何懼那些奸邪之徒來侵犯君主呢?
在今天看來,“誠”字確實是打動人心的有效辦法,曾國藩的那番話實在有道理,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與人相處還是要堅守“以誠待人”這條顛撲不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