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李宗吾 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太顧及面子的人不能當領導
作為為百姓謀利益的領導者,必須具有不顧自己私人的面子,而敢于并善于改正自我的缺陷,善于采納下屬諫謀的美德,才能夠真正使事業興旺,天下安寧。
唐太宗李世民隨父李淵反隋時,是李淵最得力的臂膀。他為人頗富謀略,早在起兵之前,就“折節下士,推財養客”,暗中積極招攬人才。四方的群盜大俠聞其賢名,都紛紛投奔他的帳下,甘愿為他盡忠效死。起兵后,李世民兵強將廣,迅速成為李淵掃蕩四方、平定天下的一支主力軍。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率軍生擒竇建德,逼降王世充,李淵為表彰他這一特殊功勛,又加封他為天策上將、陜東道大行臺,使他位居諸王公之上。
但李世民并非皇太子,因此李淵百年之后的帝位由誰來繼承,尚未可知。當海內漸趨穩定后,李世民及時由武略轉向文治,留意起儒家的治國之道來。他在宮城西邊修建了一座文學館,招攬接納四方的文士,號稱“十八學士”,其中有杜如晦、房玄齡、孔穎達、虞世南、許敬宗等。各方儒生文士都以能進入秦王李世民的文學館為榮,這些人實際成了他后來奪取帝位、君臨天下的智囊團。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就是在這個智囊團的密切協助下,擊敗了皇權競爭者李建成和李元吉,終于登上了最高權力之峰。
不過,在歷代帝王中,李世民是個謙恭英明的人君,他善于納諫,沒有歷代帝王那種剛愎自用、一意孤行的痼疾。他剛繼位時,就不計前嫌,把政敵李建成的老師魏徵屢次叫到自己的臥室內,虛心求教治國之道。魏徵得遇知己之主,竭盡所能,知無不言,先后進諫陳言二百余事。后來太宗曾因有人誣告魏徵結黨營私而調查他,查無實據,太宗深感后悔。魏徵誠懇進言道:“希望陛下使臣成為良臣,不要使臣成為忠臣�!�
太宗奇怪地問:“此話怎講?”
魏徵答:“所謂良臣,就是稷、契、皋陶一類的大臣,使自己獲得善名,使君主榮受顯號,子子孫孫永受福祿。所謂忠臣,就是龍逢、比干一類的人,因忠被殺,使君主陷于大惡,國破家亡,只剩下個虛名�!碧谟X得很有道理,后來在對待大臣的問題上,時時以此為鑒。
貞觀十七年,六十四歲的魏徵病逝,太宗如喪股肱,親自為他哭靈,中止上朝聽政五天,并親筆為他書寫了碑文。太宗曾對群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歿,朕亡一鏡矣!”
太宗與臣下的關系處得非常好,人們把房玄齡、杜如晦比作漢初的良相蕭何、曹參。貞觀四年,杜如晦死,時年四十六歲。李世民親臨府上,邊撫他的病體邊流淚。杜如晦死后,李世民哭得十分悲痛,為其停朝三日。后來有一次李世民吃瓜,覺得味道非常甜美,不由得想起了杜如晦,他悲從心起,便�?诓怀�,叫人拿著剩下的一半瓜,送往杜如晦的靈前祭奠。他還曾賜給房玄齡一條黃銀帶,邊環顧左右邊對房玄齡說:“當年你和杜如晦一起輔佐我,今天賞賜物品,卻只有你一個人了�!罢f著又流下了眼淚,聽說金銀乃是鬼神畏懼之物,給杜如晦也送去一條吧�!闭f罷令房玄齡自帶一條,又取了一條讓房玄齡送至杜如晦靈前。
讀歷史,我們可知唐朝的“貞觀之治”之所以產生,其中一大原因就是李世民善于啟用忠良之臣,更善于聽取他們的建議。作為一個領導者,聽不進忠告之言,你的事業又怎能興旺發達呢?
現代領導人尤當虛懷納諫
作領導人的一個重要美德就是要善于納諫。但從古到今,能夠真正做到的又有幾人?進諫語多為忠言,忠言多是逆耳,逆耳的話與阿諛奉承之言相比,受諫之人,自然多不善于納諫了。但忠言利于行,所以又不得不納之。在這方面,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做得就很不錯。
朱元璋在位時,雖然推行嚴刑峻法,濫殺無辜,也很獨斷專行,但是,他還是比較能夠接受諫言的。在朱元璋的各種文告之中,我們看到,他十分明確臣子的進諫對皇帝的統治是多么重要。
他自己也明白,那些能夠在公開場合提出與君主不同意見的人,一定是君子,而那些從來不敢提出與皇帝相反觀點的人,那些從來只知道吹捧皇帝英明正確的人,多數是小人。
所以,對于那些上諫言的臣子,一定要以誠相待。而且,為了讓臣子敢于在皇帝面前開口說話,皇帝就必須對臣子和顏悅色,這樣,才能讓臣下有話必說,說無不盡,說無不真。就是臣子的話不對,也必須允許他們說出來,只有如此,臣子才能做到勇于進諫。
朱元璋規定,只要是臣民進諫,說得對,就立即予以獎勵,說得不對,也不治罪,而那些乘機進讒獻諛的人,則決不寬待。
朱元璋還說,如果臣子不向君主進諫,那是臣子的失職;如果君主不能虛懷納諫,那是君主不能以君道自處。
為了保證諫言能夠直接到達自己手里,防止因為諫言涉及到某些官員而被扣押,甚至報復,朱元璋還有特別規定。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欽定的《皇明祖訓》中規定:“今后大小官員及百工技藝之人,凡有可言之事,允許直到御前奏聞。其言合乎情理,立即交付相關衙門執行。各衙門不得阻滯,違者以奸邪論處�!�
類似無論大臣小吏、還是平民百姓,都可以直接到御前言事的規定,朱元璋不止發布過一次兩次。
朱元璋的鼓勵,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在他統治時期,出現了不少敢于冒犯龍顏,指陳時弊的耿直官員。
比如龍陽典吏青文勝,看到地方上長期遭受水災,饑荒連年,但是朝廷不但沒有根據災情給予減免賦額,還變本加厲地派官吏來催要欠賦,使得當地百姓餓死無數。青文勝實在看不下去了,就接連兩次來到京城,向朝廷奏明情況,要求減免。但是,都沒有得到允許。
于是,耿直的青文勝把寫好的諫書放在袖子里,來到登聞鼓前,使勁敲起來,然后,在鼓下自殺身死。他是決心用自己的死來替老百姓喊冤叫苦。朱元璋聽到這件事,感慨唏噓,馬上命令減免龍陽的稅糧,從原來一年3.7萬多石減到2.4余石。
再比如監察御史周觀政,他負責奉天門的監守之職。有一天,宦官奉朱元璋的命令,帶著一些女樂,要進奉天門,由于是皇帝的命令,他們自然盛氣凌人,但是遭到了周觀政的阻止�;鹿賯儕Z門而入,還向朱元璋告他的狀。
朱元璋一聽,認為周觀政是對的,他是在執行公務,按規定辦事。于是,他叫宦官把女樂撤了,還讓他們向周觀政賠罪�?墒�,周觀政并沒有就此罷休,他說宦官的錯誤行為,是皇帝造成的,所以,在這個事情上,皇帝有錯。所以,他堅持要朱元璋出面,向自己承認錯誤。朱元璋覺得周觀政的說法是對的,于是,親自出宮,來向周觀政承認錯誤,這事才最終了結。
另一個敢于直言進諫的是刑部主事茹太素。他在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的時候,曾上萬言諫書,內容是直接批評朱元璋監用刑法的事情,朱元璋命令他人閱讀茹太素的諫言給他聽,由于文章過于冗長,所以讀到中間時,朱元璋已經不耐煩了,十分生氣,于是把茹太素宣來,斥責一頓,再罰廷杖之刑。
第二天,朱元璋讓人讀剩下的內容,讀完之后,朱元璋終于明白了茹太素的意思,說他的萬言書,實際上事情是對的,但是文章太長,其實只要五百字就足夠了。
這件事件,沒有讓茹太素退縮,他依舊直言犯顏,屢次向朱元璋進言。
有一次,朱元璋宴請茹太素,隨口吟了兩句詩:“金杯同汝飲,白刃不相饒�!比闾禺斎恢乐煸暗囊馑�,趕緊表白自己的忠心:“丹心圖報國,不避圣心焦�!敝煸奥犃�,十分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