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反思
本課是略讀課文,作為略讀課文,如果要一課時上完,就必須以充分的自讀自悟為基礎,然后才能根據文章的特點,緊扣文章的重點、難點、疑點,組織多種形式的討論交流活動,從而做到“略”中有“精”,深化感悟。
本文重點是了解魏格納發現、考證、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過程,難點是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為了突破課文重難點,感悟課文內容,發展學生語文綜合實踐能力,本節課,教師通過講故事、聽錄音、質疑、交流、合作探討、觀察實踐、擬小標題等各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品味魏格納的言行,體會魏格納的心情,感受魏格納的品質。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反思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敘述的是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阿爾弗德雷·魏格納首創大陸漂移學說的故事。
課文教學的重點是了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難點是理解課文中有關的地理知識。這篇課文我連續讀了幾變后發現學生對文中出現的地理名稱及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理解如不結合實物很難清楚。于是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采取了以下幾點做法:
1、課前準備世界地圖在教學中讓學生在一邊讀課文一邊看圖的過程中讀懂課文內容,并最終理解魏格納的假想。
2、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生的預習、自讀是關鍵。教學前布置學生的預習作業要有針對性,如:在地圖上找一找巴西與幾內亞灣的位置。像魏格納一樣在世界地圖上用手指畫一畫大陸海岸線。說說你對魏格納假想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閱讀中提出不懂的問題并展開討論。學生在質疑與討論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最后,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簡要地復述故事,并能把讀后的感受與同學進行交流。
3、總結課文時,我讓學生圍繞“魏格納的重大發現靠的是什么”進行交流,使學生體會到:認真思考,反復論證,是魏格納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幾個因素。還鼓勵學生繼續查閱有關大陸漂移學說的其他資料,以激發學生繼續探索科學的興趣和愿望。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反思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是一篇略讀課文,敘述的是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首創大陸漂移學說的故事。教學重點是了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即魏格納是怎樣發現大陸漂移的。難點是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所以,在上課前,我就準備了一個地球儀,打算讓學生在了解了魏格納的奇妙想法之后,讓學生借助地球儀觀察是不是跟作者說的一樣,是那樣驚人的吻合。但效果不佳,在讓學生觀察時大部分學生連位置都找不到,何況還要進行對比呢?后來,在聽取優秀教師的評課之后知道自己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沒有認真地閱讀課文前面的那段話,沒有很好地把握這篇課文的目的。應該一上課就出示地球儀,然后讓學生們觀察,交流自己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在這個基礎上再開始新課,效果就不一樣了,學生就不會連位置也找不到,相反會產生更大的興趣想學習這篇文章�?吹筋}目,他們肯定會問“這個發現是什么?是誰發現的?是怎么發現的?。。。。。�!闭n文學習就這可以這樣進行下去。所以一節課的開頭很重要,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是最關鍵的一點。像這一課,這個地球儀就猶如一粒石子投進了學生心田,從而激起學生觀察的熱情。到再學習《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時,學起來就會很順利,學生也會真正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去發現,使課文描述動起來。這樣一來,整堂課不管是課堂氣氛還是學習效果都會大不一樣。
當然,我上的這堂課是不成功的,開頭就沒引導好,說別說后面了。一上完這一課自己都覺得亂亂的,處理問題的能力還不行,沒有抓住學生的閃光點發散開去,錯失一個個好的機會�?傊嬖诘膯栴}還很多很多,有待我去慢慢學習,提高。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反思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重在學生自主學習,自讀感悟。
本文重點是了解魏格納發現、考證、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過程,難點是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本節課,我通過自讀、質疑、交流、合作探討、觀察地圖、擬小標題等各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品味魏格納的言行,體會魏格納的心情,感受魏格納的品質。教學中,以“發現”為切入點,圍繞“吻合”、“奇想”、“中龍”進行教學,經歷魏格納“偶然發現”“艱難考證”的閱讀全過程。突破難點時,在課前,我就準備了地球儀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和了解。上課一開始,我通過大屏幕把世界地圖放大在學生面前,讓每個學生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激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接著,在引導學生交流讀書所得時,我讓學生從地球儀上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然后看看巴西大陸突出部分的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的海岸線形狀,是不是如書上說的那樣驚人的吻合。這樣幾次觀察,學生對于如何推理魏格納提出的假說就自然解決了。這一課上下來,還極大地引發了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濃厚興趣。
另外,一節課的信息交流畢竟有限,應鼓勵學生課后上網或找一些相關文章讀一讀,可以是大陸漂移說和魏格納的文章,也可以是關于其他發明發現的文章,如牛頓觀察蘋果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觀察壺蓋跳動發明了蒸汽機等等,以深化對人物的認識和對“觀察”“發現”的認識,達到擴展知識,提高閱讀能力,享受閱讀樂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同時結合本組課文的重點訓練項目:注意周圍事物的變化,養成觀察的好習慣,學會寫觀察日記,引導學生說說初秋時分,校園、田野、江南路旁的綠化帶等方方面面的變化,并把自己說的或聽到的寫下來。以深化對人物的認識和對“觀察”“發現”的認識,達到擴展知識,提高閱讀能力,享受閱讀樂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做出相應的變動�!边@種巧妙的“變動”,正是面對“學情”臨場開發教學資源的最佳策略。就在本學期,我教完《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時,我想布置課堂作業�?蓪W生的眼睛分明地告訴我,課文內容激起了他們對地球奧秘的好奇,竊竊私語起來,哪有心思聽我布置作業呀?我連忙改變初衷,趁勢問學生:“同學們,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呀?”
“老師:大陸版塊會漂移呢的話,那我們中國有一天會漂到其他地方嗎?”
“老師:如果有一天我們大陸和臺灣漂移在一起那不就統一了嗎?”
“地殼能產生那么大的力量呀!那人類可以利用這些力量嗎”
“老師:地球版塊會重新合攏嗎?”
……
孩子們的想象力真是驚人呀!有些問題我想都沒想過,說實在話有些還真是我也想知道的,怎么辦?師不必賢如弟唄!師生一起來做作業!
幾天后我們開了個“地球研討會”,你可想而知,學生們個個像“地球專家”,對比之下,我這個做老師的還真的賢不過弟。教室里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你看這個臨時改變的作業多么的精彩!
下課后,我久久沉浸在學生們帶給我的激情中的同時,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課堂教學不是一個封閉的空間,它越來越開放,而開放的程度愈高,它受到來自外部和內部的各種干擾就越多,“意外情況”發生的概率也就愈高。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運用教育機智去因勢誘導,化被動為主動。烏申斯基說:“不論教育工作者怎樣研究教育學理論,如果他沒有教育機智,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實踐者�!敝匾晫W情,關注學情,就是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具體體現,這也應該成為每一個為人師者的一種教學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