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積極應考的習慣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會員推薦
養成積極應考的習慣
編者按:本文為華語網針對目前同學們學習中存在的平時應考習慣不佳,獨家供稿,本文前面應考部分為學生現狀及一般指導方法,借鑒了網絡資料,后文為專家意見整理。
咨詢專家:郭玉明教授
資料整理:雪園
聲明:華語網獨家供稿,任何網絡、平面媒體未經書面允許,不得轉載。
學校在考試復習前進行動員,考試時講考場要求,設置考場,安排監考老師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緊張氣氛。從學校的角度講,老師為了檢查教和學的近期效果,以便對教學進行及時的調整,為了推動學生的系統復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把考試作為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從學生的角度講,考試的結果直接關系到對自己的評價,也關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問題是為什么有的同學在考試時考不出應有的水平呢?這涉及到臨考準備、臨考發揮、考后分析等一系列問題,其中決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個:
一個是學習因素,即知識能力的水平;一個是心理因素,即情緒、意志等狀況;一個是方法因素,即會不會應考的問題。
應該如何應考呢?
首先,對參加考試要有一種積極的態度,不要給自己再施加壓力。
臨考前,不要去想考試成敗將會給自己帶來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試成敗的影響,要想好萬一考不好的“對策”,對自己的期望要實事求是;正確對待外來的壓力。
其次,考試前要休息好。
臨考前要減輕學習負擔,要保證充分的睡眠,要適當進行文體活動,要保證身體鍵康。
再次,在考試過程中,注意答卷順序。
按先易后難的答卷法,審題要認真,想不起來,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細檢查,更正錯誤。
方法是老生常談,學習因素和方法談得太多,做到太難;對我們學生來講,養成積極應考的習慣是比較容易做到而且會切實產生實效的。
誰都知道,適當的緊張會調動我們的注意力,爆發出平時未表現出來的才能。大家或許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被人追趕逃命的人一躍跳過了一條平時無論如何也跳不過的小水溝,這就是應激作用。
學習也一樣,適當的集中思想,把考試放到一個相當重的位置,我們的大腦里就會更多的想這件事,精力會不自然的集中到這件事上,更能調動我們平時的知識儲備,考出的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這就是平時老師教育我們“平時考試要像高考一樣對待它,高考要像平時考試一樣自然”的道理。后一句“高考要像平時考試一樣自然”,不與前一句意思相矛盾嗎?什么意思呢?
我們還是舉平時生活中的例子來說吧。有很多人在受到意外驚嚇過度時,都會呼息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