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孩子應該培養哪些學習習慣?
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靠老師和家長長期不懈地堅持督促孩子進行反復訓練和強化。
一、注意培養學生自覺預習的習慣。
所謂預習,就是讓學生在老師未教學新知識前提前自學。學生可根據已有的知識水平或經驗來自學新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動用已有的知識儲備或經驗來理解新知識。老師還可對學生的預習提出適當的要求,對難以理解的內容打上“?”,并提醒自己在上課時著重聽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通過自學,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在上課聽講時有的放矢,達到事倍功半的聽課效率。由于預習要在家里進行,習慣的培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因此,教師與家長要注意溝通,調動家長的積極參與,讓家長進行配合與監督,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學生就可形成習慣,一旦形成了習慣,孩子就自然而然地在課前進行預習了。
二、注意培養學生自己收拾書本文具的習慣。
收拾自己的書本文具看似一件小事,其實這對學生的一輩子影響非常大,在工作中,我經常會遇到學生不按時交家庭作業或忘帶書本文具的情況,一問學生,很多學生的回答都是家長忘給自己裝進書包里了,顯然,這樣的孩子經常讓自己的家長給收拾書包�,F在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都寵愛有加,什么事情都不讓孩子做,自己包辦代替,以至于有的孩子上了大學,父母都要跟在身邊料理生活,這樣的孩子今后怎樣能適應社會生活呢?
因此,父母如果是真正愛孩子,就應該培養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收拾自己的書本文具完全可以讓孩子從小就自己收拾,孩子做完作業以后,就讓孩子自己將書本文具收拾進書包,并且放整齊,長期訓練,孩子就會形成習慣,這樣孩子不至于交不了家庭作業或忘帶課本了。
三、注意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的習慣。
一些成績差的孩子并不是因為腦子笨不聰明,而是因為聽講的習慣差。要么上課愛和同學講話,要么上課愛搞東西,要么上課看課外書,要么上課老愛走神……
總之,這類學生的注意總是集中不起來聽課,導致學習成績不上去,因此,要想讓孩子學習成績優秀,關鍵是要注意培養孩子認真聽講的習慣,但要培養孩子認真聽講的習慣,也不能靠單純地說教。
一方面老師或家長都要給孩子講明學習的目的,要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目標,另一方面,老師或家長可經常給孩子講一些勤奮刻苦學習的偉人的故事,讓學生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自己克服困難、戰勝自己的堅強的意志力,努力把精力集中在聽課上,努力學習。
四、注意培養學勤于思考的習慣。
有的學生在學習上存在一遇到難題就退縮的情況。有的孩子,在學習中,一遇到難題就懶于思考。在家里,一遇到不會做的就馬上叫爸、媽幫助解決,在學校,一遇到不會做的就不做或去照抄同學的,久而久之,這樣的孩子就養成了一遇困難就退縮的不好習慣。
在學習上,老師或家長都要鼓勵孩子敢于向困難挑戰,勤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孩子遇到困難家長不要急于幫忙解決,要多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勤于思考去完成,如果孩子是通過自己的思考去戰勝難題的,那么,孩子就會體驗到自己戰勝困難后的快樂,那種快樂是任何高興的事情都無可代替的。
老師或家長還可經常給孩子講一些成功人士在學習上如何勤于思考、戰勝難題的故事,鼓勵孩子向他們學習,這樣長期訓練,孩子就會養成遇到困難自己想辦法解決的習慣。
五、注意培養學生課后自覺復習的習慣。
課后復習對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老師或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課后復習的好習慣。老師對學生的課后復習要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學生在一天的學習結束后先將當天的知識進行梳理、消化、鞏固,看看哪些地方是弄懂了的,哪些地方還不是很明白,然后想辦法把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弄懂。等知識脈絡清晰明了后再下筆做家庭作業,這樣就會提高學習的效率,要養成好習慣,也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與監督,經過長期反復的訓練,才能養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