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
課文《七顆鉆石》以其優美的筆觸在學生面前展示了一個神奇而美妙的故事。通過故事中“哪兒”一詞,說明小姑娘歷經艱難,走過許多地方也無收獲,也正是通過這個詞,表明其孝心感動天地,從而獲得一罐清澈而新鮮的水。全文將對父母的孝心、母親對女兒的愛、小姑娘對他人的同情心、對小狗的關愛等不同的情感交織在一起,編織成一幅愛的彩圖。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我發現學生在課堂上對于故事中神奇的地方,這一問題的尋找準確率較高,而且學生的興趣也較濃厚,所花課堂時間不多。其次,在課文中幾種不同感情的體會上,大部分學生還是能感受到每一份的不同之處,找到較合適的詞語來概括。正當我高興,認為學習目標快完成時,關于故事的續編卻遭遇了冷場。學生中能展開豐富想象,把故事編得生動而富于情節的,卻幾乎沒有,這一現象頓時把課堂氣氛降到冰點。我連忙進行一些提示和啟發,試圖喚起學生的想象力,激活思維,但還是難以挽回。課后我一直在思索,問題出在哪里?是學生真缺乏想象力嗎?是課堂上時間有限,太過倉促?還是學生對此沒有興趣?抑或故事的結尾限制了學生的的正常發揮呢?又或是學生課外知識有限,難以將故事合情合理的展開?等等,綜合來說,也許這幾方面的原因都有,但不管是何種原因,這節課的冷場,給了我教學上一個警示:多注重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在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現代社會,絕對是有利而無害的。
課外閱讀:童話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