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報告文學用事實說話的特點
2、培養搜集和整理資料、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悟憂患意識,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步驟:
一、導入主題課: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边@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詩句,樓蘭這個著名的古城早就被沙漠吞噬,而羅布泊這個神秘的地方依然吸引著我們去揭開它的謎底,一睹它的真面目。
二、略讀文章《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概述內容情感。
1、用一句話概括羅布泊是個怎樣的地方,并說說你讀了文章后有什么感觸。
羅布泊過去是水草豐美的湖泊,如今卻是可怕死寂的沙漠,正如文章的標題——消逝的仙湖。感觸:痛心、遺憾、惋惜、憤慨等等。
展示圖片:羅布泊:蒙古語稱羅布諾爾,意為“匯入多水之湖”。古稱蒲海、鹽澤、洛普池、澤。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東部、若羌縣東北部�?兹负訌谋泵孀⑷�。呈葫蘆形,面積3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漸枯淺和干涸。沿岸鹽澤廣布。
2、瀏覽全文,找出文中你認為最能表現作者感觸的一句話,并有感情地把它朗讀出來。
“羅布泊,‘泊’字的左邊是三點水��!”(反復朗讀,讀出痛惜之情。)強調了“三點水”:羅布泊之所以得名,和“三點水”有關,它的繁榮美麗,和“三點水”有關,它的荒涼恐怖,和“三點水”的消失有關。強調了“三點水”,就突出了作者的痛心疾首!
三、細讀文章,感受憂患意識。
1、有水和缺水的“羅布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到那里去的人感受有何不同?這里的水究竟到哪里去了?
作者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勢的跌宕,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1)環境:過去:遍地綠色,金色麥浪,湖水如鏡,河流清澈
如今:一望無際的戈壁灘,夏季溫度高達70度
站在羅布泊邊緣,會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膚筋骨。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
用擬人手法,形象地描寫賦予羅布泊以人的感情,羅布泊向世人流露了“痛苦與無奈”,怎不令人痛心。反復強調“站在羅布泊邊緣”一句,強化了目睹的慘狀,也令人痛心而沉重。
(2)植物:過去:綠樹環繞,胡楊叢生
如今:沒有一棵草,胡楊干枯
號稱千年不死的胡楊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終于變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蕩,為自己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
(3)動物:過去:牛馬成群,野鴨玩耍,小鳥歌唱
如今:不見一只鳥,沒有任何飛禽敢于穿越
(4)人:過去:張謇、斯文·赫定驚嘆贊譽
如今:闖入,失蹤,遇難(死亡之地)
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
用擬人手法,“黃色沙地深深刺痛著我們的心”,實際寫出了“我們”看到羅布泊變成了荒漠景象而內心痛苦、沉重的情感,有力地烘托了羅布泊的慘狀。這樣表達,強化了生態被破壞的悲劇。這樣的抒情讓人共鳴,讓讀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識到破壞生態環境的嚴重后果,覺悟到只有保護環境才能保護人類自己。
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各種需求也跟著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礦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立方米。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自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
文中用了大量的數據形象地告訴人們是怎樣盲目地拼命地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的,從而激發人們對自己行為的深入的反思�!懊つ俊�,就是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頭腦里根本沒有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盲目,就是目光狹小,只圖本地區利益,不顧整體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規律,不懂生態平衡,不懂上游將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會干涸,羅布泊就會干涸,周邊生態環境就會嚴重惡化,乃至荒漠化�!八拿ぁ笔侵苯釉�,而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淡漠,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沒有可持續發展的
[1] [2] 下一頁
閸楀氦顕㈢純鎴滅瑩濞夈劏顕㈤弬鍥ь劅娑旓拷19楠炶揪绱掔拠閿嬫暪閽樺繑鍨滄禒顑夸簰閸忓秴銇戦懕鏃撶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