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訓練,理解一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天游峰掃路人那種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 教學重點:通過人物的語言感悟課文所蘊涵的深刻哲理。 教學難點:能通過朗讀,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感情。 教具準備:錄音機、小黑板。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題設疑。 1、啟發學生回憶,為導入新課作準備。 2、揭示課題,設問置疑。 二、自讀課文 1、提出一讀的要求: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 2、指明二讀要求:在讀通順的基礎上,做到流利地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3、鼓勵學生三讀課文 三、檢查自讀效果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2、糾正讀音。 3、答疑解難。 �。�1)對學生提出的不懂的詞語,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當時情境理解。 (2)對學生提出的一些涉及句意、中心思想的問題,要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去讀書,對課文語言進行充分的感知、理解,有的問題在第二課時精讀課文是解決。 4、理清課文脈絡。 �。�1)引導學生根據作者登天都峰的所見、所聞、所感分段。 (2)學生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寫武夷山天游峰的險峻,以及“我”登上頂峰時的喜悅。 第二段(第3自然段):寫“我”下了山在小溪邊散步時發現了天游峰的掃路人。 第三段(第4--12自然段):寫“我”在與掃路老人的交談中,感受到老人對生活充滿自信。 四、分段讀課文 ,教學部分生字字形,指導書寫。 1、說說“夷”、“傍”、“頗”、“瘦”這4個字是什么結構。 2、重點指導“瘦”的書寫。 3、指導學生描紅,把這4個字寫緊湊。 五、作業 1、讀一讀文中描寫老人外貌的語句,說說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2、選擇合適的詞語填在括號里,并說說為什么這樣填寫。 �。�1)在一片( )中,我隱約聽見“嘩———嘩-———”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