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學建議
1、課前可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晉西北地區沙化現象以及植樹造林的狀況,使學生有初步的感性認識。
老師也可以事先準備一些有關資料,包括音像、數據等,以充實課文內容,加深學生的感受。
2、導入新課時,可以播放我國晉西北地區土地沙化的相關音像資料,引導學生暢談感受,懂得我國晉西北地區環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懂閱讀提示,把握閱讀要求,然后讀通課文,自學生字新詞,了解文章內容。
3、可根據閱讀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帶動全文的學習。《青山不老》補充資料
如,先重點引導學生體會“老農創造了怎樣的奇跡”,通過讀課文、質疑問難、朗讀想象等途徑,使學生認識到老農通過15年的艱苦奮斗和不懈努力,將原來狂風肆虐、沙塵暴盤踞的山溝改造成了綠意蕩漾的青山。
在學生對老人創造的奇跡產生敬慕的狀況下,轉入對奇跡背后故事的探究:“老人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造奇跡的?”這個問題可以從這座山溝所處的大環境和這個院子所處的小環境兩個方面,引導學生朗讀感悟、想象理解,使學生認識到正是由于山溝所處的自然環境非常惡劣,老農才堅定了改造的決心。
盡管老農生活條件艱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奮斗者相繼離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進行改造,造福大家。通過老師的引領,使學生從對他們所取得成績的驚嘆轉移到對老農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來深化理解課文。
4、課文最后一句“青山是不會老的”是統領全篇的中心句,要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感悟和這句話的含義,點明文章所表達的意旨。青山不老生字注音、多音字辨析
可以適當穿插課外資料,或聯系生活實際,更深刻地理解語言文字背后所承載的思想感情。
5、本文語言生動優美,現實與過去互相比照,敘述與描寫互相輝映,適合學生朗讀。
教學時,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感悟植樹造林的重要意義。
尤其是對這個奇跡的描寫,文字優美,景物可感,適合引導學生在想象中朗讀,在朗讀中想象。 青山不老主要內容、段落大意與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