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簡介與生平
柳永(約987--約1053),原名三變,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是北宋專力寫詞的第一人。他在擴大詞境、發展慢詞、豐富詞作表現手法上都有杰出貢獻,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耽溺于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托。
宋詞自柳永起開始作容納內容更多的慢詞,這為小令之外又提供了一種新的形式。柳詞善以鋪敘的手法說物言情。大量吸收口語,是柳詞表達富于變化的內容時的一種手段。
柳永是大量作慢詞的第一個詞人,慢詞的大量創作,不僅擴大了詞的體制、容量,便于表達更為復雜的情感,而且為詞的進一步繁榮打開了局面,柳永在詞史上重大貢獻,當首歸于此。
柳詞內容有三類:
1.描寫城市的繁榮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風尚。
《望海潮》最為有名,這是一首最早出現的,由文人創作的長調慢詞,它形象地描繪出錢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華富庶。
2?.描寫男女情愛。
這類詞中有表現下層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對他們的深切同情的,如《定風波》,有寫妓女悲苦和她們對輕薄男子怨恨的,如《少年游》,有寫妓女渴望自由、渴望真正愛情生活的,如《迷仙引》。
3.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詞作的另一重要內容。
《雨霖鈴》、《八聲甘州》、《夜半樂》是這部分詞的代表作。“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八聲甘州》)、“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雨霖鈴》),道出了居無定處,四海漂泊的鄉思愁懷;“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雨霖鈴》)、“敗荷零落,衰楊掩映”(《夜半樂》)和“是處紅衰翠減,冉冉物華休”(《八聲甘州》)中主人公頹唐的心情將秋日景象涂抹上濃重的陰影。詞人的離愁別緒與冷落清秋的景物相互交融,達到了高度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