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溪詩序》課后練習解題指導
[編者按]教參原文有些答案言之不詳,須對照“鑒賞要點”或者“整體感知”的講解做答。以下是經整理的內容。
一、設計此題,意在加深學生對這篇課文內容的理解。通過練習,使學生認識到,作者以“愚”自況,只是自己遭受打擊后的一種無奈心情的自然流露,“皆不得為真愚”,表達了作者的憤激之情。此題只要求答出大意即可,字句上不必要求太嚴格。
二、答案見“鑒賞要點”。
[作者不是客觀地刻摹自然風景,而是托物興辭,夾敘夾議,蘊藏著深厚的寓意和強烈的個人傾向。正如《古文觀止》評此文:“通篇就一‘愚’字點次成文,借愚溪自寫照,愚溪之風景宛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前后關合照應,異趣沓來,描寫最為出色�!眱H就第二段來看,僅百余字,就一連用了十二個“愚”字。其他各段,也都以“愚”字統貫。這樣,文章就具有朝著中心凝聚的向心力,結構也顯得集中緊湊。作者在對于幽奇秀美的山光水色的描繪中,或隱或現地折射出本人的影子。愚溪具有“清瑩秀澈”的美景,卻被棄于凄清冷寂的荒野,無人游賞,無人涉足,甚至也無人過問,這不正是同作者一樣的遭遇嗎?欣賞愚溪美景的只有痛苦的柳宗元,同情柳宗元的也只有這落寞的愚溪,他慨嘆這樣美好的風景被遺棄在僻遠的荒野中無人賞識、受人輕蔑,正是借此傾吐自己的抱負和才能被埋沒、遭打擊的不平之鳴。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遭遇和所描寫的自然景物交融在一起,表現了作者對這壓抑人才的不合理社會的批判。]
三、譯文:
齊桓公有一次出去打獵,追一只鹿到山谷中。遇見一位老人,就問他:“這個谷叫什么名字?”那老人回答說:“叫愚公谷�!被腹f:“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呢?”老人回答說:“是用我的名字命名的�!被腹f:“看您的相貌,不像是愚人。為什么成了您的名字?”(老人)回答說:“請讓我詳細說說吧。我曾養過一頭母牛,產下一頭牛犢。牛犢長大了,我賣了牛犢,買一匹馬駒。一個年輕人說:‘牛不能生馬�!桶疡R駒牽走了。我的鄰居聽說了,認為我很愚蠢,所以(我就)把這個山谷叫愚公谷�!被腹f:“您確實夠愚蠢的了�!�
根據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師教學用書》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