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備考2009科技說明文考點專項訓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海洋開發與高新技術
海洋生物資源開發技術,使實現海洋農牧化產業成為可能。遺傳工程技術是近期新發展的一門海洋生物高新技術,它為培育海洋動植物的新品種提供了新的手段,也為海洋分子遺傳學、細胞遺傳學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法和可能。目前,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投入巨資,利用該項高新技術,進行海產品良種培育、基因重組、海洋藥物提取等的開發研究,已取得重大進展,例如,世界上第一條轉基因的魚已經培育成功,這種魚的個體大,但吃的飼料較少,生長周期短,是未來人工養殖的新品種�?梢灶A期,海洋生物高新技術的發展,必將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海洋生物資源的開發也將出現一個嶄新的面貌。
海洋能源開發技術,加速了海洋石油和天然氣開發的進展。地球物理勘探技術的提高和計算機處理技術的擴展,有力的提高了海上鉆井油層的準確率,加上多井底定向鉆井技術的發展,大幅度降低海洋石油勘探開發費用已成為現實,從而也促進了海上油氣產量的增長。目前海洋石油平均年增長率為4.5%,遠高于全球石油年增長率的一倍以上。進入90年代,一些發達國家利用高新技術,將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由陸架區向深水區推進,不斷有新的油氣田被發現。在全球水深200米以上的深水域中,已發現有300多處資源,其石油儲量達50億噸左右,天然氣約10萬億立方米以上,這充分展現了海洋新領域油氣勘探開發的良好前景。此外,利用高新的海洋勘探技術,已發現大陸邊緣的陸架盆地和深海底沉積盆地中,存在一種天然氣水合物,其外觀為冰塊狀的白色結晶固體,這是天然氣與水在特定溫度和壓力下形成的。這種天然氣水合物實際上是一種壓縮型的天然氣,它在一定條件下釋放出的甲烷氣體積相當于固體的160倍以上�,F僅調查10%的大陸邊緣地區,據估計其蘊藏量達3000萬億立方米甲烷氣。這種新型能源的出現,為解決全球能源枯竭危機提供了新的希望。
深海采礦開發技術,將使沉睡海底多年的多金屬結核得到新生。深海采礦技術已在經濟、實用方面有所突破,具有代表性的是海底自動采礦系統的問世。這種自動海底采礦技術,采用了遙控潛水器,可在海底自行采礦,自行上浮,并可將采集的礦石卸到海上半潛式采礦平臺上,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有發展前途的采礦高新技術,代表了深海采礦技術的發展方向。它的形成與發展也將對其他海洋產業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海洋能源的利用和深海農牧化的發展,均可借用其高新技術解決海洋熱能轉換發電時出現的余熱,以及深海底部豐富營養鹽的交換問題�?梢哉f,深海采礦技術對整個海洋高新技術的潛在影響是深遠的。
(節選自汪兆椿《愛我海洋》,海洋出版社)
1.下列說法不屬于高新技術在海洋開發中已取得的成果的一項是
A.一些發達國家在良種培育上投入巨資,利用遺傳工程技術,成功地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條轉基因魚。
B.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術和計算機處理技術等,提高了海上鉆井油層的準確率,促進了海上油氣產量的增長。
C.海洋生物資源開發技術,必將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開發海洋生物資源也會面貌一新。
D.海底自動采礦系統的問世,標志著深海采礦開發技術取得突破,代表了深海采礦技術的發展方向。
2.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把高新的海洋勘探技術運用到海洋能源開發中,海洋石油和天然氣不斷被發現。
B.一種外觀為冰塊狀的壓縮型天然氣,蘊藏量非常豐富。它的發現,為解決全球能源枯竭問題帶來了新的希望。
C.全球水深200米以上的深水域里,共有300多處資源,其石油儲量達50億噸左右,天然氣約10萬億立方米以上。
D.深海采礦技術,不僅使沉睡海底多年的多金屬結核獲得了新生,而且對其他海洋產業如深海農牧化也會產生重大影響。
3.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在海洋生物資源開發上,隨著一些發達國家取得的重大進展,會有更多的國家躋身其中,也會有更多的開發成果。
B.毫無疑問,海洋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會越來越大。相對來說,天然氣的儲量更大,因而開發前景要好于石油。
C.海洋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取得的進展預示著在未來的時日,人類對能源的開發將由以陸地為主轉為以海洋為主。
D.海洋開發依靠高新技術所取得的成就,預示著21世紀是海洋世紀。由此可見,內陸國家以后難以快速發展。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7題。
根據《國際濕地公約》,濕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長久的或暫時的沼澤地、濕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擁有靜止或流動的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濱海水域。濕地通常具備三個要素:水成土、臨時或長期的水淹條件、耐濕生物或水生生物(尤其是植物)。這就將人們慣常理解的,僅指水域與陸地之間過渡地帶的濕地概念,擴大至在空間上與之緊密相連的河流、湖泊等水體,使其形成整體,這有利于濕地生態的綜合保護。濱海濕地和由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構成的內陸濕地,屬于自然濕地;為滿足人類需要而建成的水庫、渠道、水田、塘堰等,屬于人工濕地。我國濕地資源豐富,占世界濕地資源的十分之一。
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地球三大生態系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與人類生存發展休戚相關。濕地是許多野生動植物(包括許多瀕危物種)的“家園”,是全球生態系統中的巨大基因庫。濕地也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綿”能保持大于其土壤自身質量3至9倍甚至更高的蓄水量,能在短時間內蓄積洪水,然后慢慢將水排出。濕地還是有毒物質的降解容器。當人類活動造成的各種有毒物質進入濕地時,許多濕地植物和濕地中的微生物群落,能對其進行降解和轉化,凈化環境。這是濕地享有“地球之腎”美譽的重要原因。
濕地資源豐富,是人類的“衣食父母”。濕地提供的動物產品,如魚蝦等,是人類重要的蛋白質來源。產自濕地的谷物養活了全球50%的人口。取自濕地的蘆葦是重要的造紙原料。濕地的水資源不僅為人類提供用水保障,也提供了“舟楫便利”。濕地資源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轉換能量,如水力或泥炭發電。另外,濕地景觀獨特,是人們理想的旅游、體閑場所。
但長期以來,人類對濕地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多功能性認識不足,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濕地資源。例如,將大量濕地排水后改作他用,導致濕地面積銳減;過度捕撈、采挖濕地動植物,破壞了濕地生態平衡;上游濕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積,濕地蓄洪功能下降;工農業和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嚴重污染濕地水體�,F在人們已經意識到保護濕地的緊迫性,并積極探索科學的方法。美國密西西比河沿岸農業帶產生的大量硝酸鹽和其他化學物質,不僅導致流域質惡化,刺激藻類泛濫,還在入海處的墨西哥灣形成一個面積2000平方千米的無氧區。專家們認為,流域內濕地的大量喪失導致入海徑流氮負荷過重,是造成無氧區的主要原因。有專家提出,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是在全流域進行大規模濕地生態重建,全面恢復濕地生態系統功能。這個建議已得到認可。
由于濕地類型多樣,其功能和價值不盡相同,因此濕地生態的恢復和重建要有具體目標.因“地”制宜。例如,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濕地可大量種植蘆葦、香蒲、莎草等植物,通過收割再利用或沉積的方式去除水體中大部分的營養鹽,這是分散和凈化工農業及生活污水的有效辦法。作為鳥類或魚類棲息地的濕地,其生態保護要特別注意保持自然狀態下的“原型”狀貌。以水文調節為目的的濕地建設,重在加強濕地的滯水能力。為人們提供旅游體閑場所的濕地建設,則更應重視優美環境的營造。當然,各類濕地生態的構建在承擔主要功能的同時,完全可以實現多種功能的有機融合。
4.下列對“濕地”的說法不準確的一項是
A.濕地指長期被靜止或流動的水體覆蓋的地域,如沼澤地、濕源、泥炭地或水域地。
B.濕地中的人工濕地有水庫、渠道、水田、塘堰等,與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密切相關。
C.濕地通常被認為是指水域與陸地之間的過渡地帶,這只是對濕地的一種狹義理解。
D.濕地中的水體與濕地的其他組成部分難以分割,共同構成了濕地整體的生態系統。
5.下列對“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地球三大生態系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與人類
生存發展休戚相關”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A.自然環境獨特的濕地,為許多野生動植物提供了“家園”,也為人們提供了理想的旅游、休閑場所。
B.自然資源豐富的濕地,是人類的“衣食父母”,為人類生存發展提供了所有物資,如食物、飲水、能源等。
C.生態系統完善的濕地,就像一塊天然“海綿”,既有很大的蓄水量和很快的蓄水速度,又能將水慢慢排出。
D.生物構成多樣的濕地,可以利用生物自身的功能有效降解和轉化有毒物質,因而有“地球之腎”的美譽。
6.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濕地面積的銳減,將會對與之相關的生態系統安全構成威脅,帶來嚴重的后果。
B.捕撈和采挖濕地動植物破壞了濕地的生態平衡,從而導致濕地生態功能的減弱。
C.濕地生態系統具有整體性,上游濕地生態的破壞必然帶來下游濕地水質的污染。
D.各類濕地生態功能完全不同,因此濕地生態的恢復和重建必須要有具體的目標。
7.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濕地資源豐富,占世界濕地資源的十分之一,因此我國淡水資源的人均占有量
也很高。
B.人類應當汲取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犧牲濕地的教訓,不要再為自身利益去利用濕
地資源。
C.只要大量種植蘆葦、香蒲、莎草等植物,就能充分保持濕地在自然狀態下的“原型”
狀貌。
D.只有著眼于全面地恢復濕地生態系統的功能,對各類濕地生態的恢復和重建才會真
正有效。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題。
孔子創立的儒學,雖然沒有忽視人與自然關系的統一,也涉及到老莊“道法自然”的哲理;但更注重現實與期待未來,尋求人與人和人與社會的和諧之道。從漢唐兩千余年以來,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學盛行之時。因此,有人說,孔子創立的儒學,可以稱為是一種盛世之學。儒學所涉的主要內容,簡要而言就是隆禮、重仁和尚中道三項論題。
“隆禮”就是鄭重地遵循禮法。禮教不是孔子的創造,是先民的文化積淀。最早形成于文明社會敬天祭祀祖先中,西周時周公制禮作樂,至東周春秋末,社會動蕩不安,出現“禮崩樂壞”的社會無序狀態,故孔子倡導“復禮”�!安恢Y,無以立也”,“三十而立”�?鬃诱J為“知禮”是立足于社會的根本,禮治是社會結構的保證,只有禮治,才能規范人與人和人與社會關系的基本秩序。這充分說明禮制就是社會制度,而禮治則是解決社會矛盾的根據與法則,可見孔子論禮與其政教是合一的,故又有禮教的說法。這種思想對規范漢唐以來的社會形態、促進社會有序發展,曾產生過積極影響,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重仁”就是主張人應有仁的品格�?鬃诱J為仁的含義,就是人與人之間具有本能的相互扶持的意義。只有這樣,人類社會才能得以形成,所以他說“仁者,愛人”。孟子提出“仁政”的主張,從而說明孔子的仁德,就是“大同社會”的理想信念,這成為自古以來人們追求社會和諧的美好藍圖。
“尚中道”的辨證思想,是孔子對自古以來“允執闕中”的發展。中道思想是先哲遺留的閃光思想。唐堯曾對舜說,若執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內便會避免困窮,天祿便會長存的。春秋時代,百家爭鳴,集中于一個“治”字,老子倡“守中”,即以柔用中;韓非則倡“法治”,主張以強用中�?鬃诱J為“中行”者最佳,其次是“狂者”、“狷者”。社會中之三種人即左中右者,持中者為最佳。同時,孔子認為事物在發展中又有中庸、過、不及三種形態,而中庸為最佳。而中道是和,和即事物矛盾之對立統一狀態,他表示事物之質的規定性,因此持中的要義,就是要執持事物之質,這也就是“和為貴”之義。
總之,孔子一生做出總結古學、興辦私學和創立儒學三件偉業,他的隆禮、重仁和尚中道的核心思想,均含有積極意義和現代價值,并為國內外有識之士矚目。1988年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說:“人類如果想要在21世紀繼續生存發展下去,必須汲取中國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边@種認識無疑是很有道理的。
8、下列對孔子儒學思想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孔子創立的儒學是在古代哲學思想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有繼承也有否定,忽視了“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
B.孔子在其儒學創立中創建了隆禮、重仁和尚中道三項論題,深化完善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
C.孔子創立的儒學,自漢唐兩千余年以來,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學盛行之時。因此,有人說儒學是一種盛世之學。
D.孔子創立的儒學,汲取了老莊等哲學思想的智慧,同時又更加注重現實與期待未來,尋求人與人和人與社會的和諧之道,受到人們的尊崇。
9、下列對孔子儒學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孔子所推崇的“禮教”是西周時周公所創造的,孔子認為“知禮”是立足于社會的根本,禮治是社會結構的保證,“不知禮,無以立也”。
B.“重仁”就是主張人應有仁的品格。所以孔子倡導“仁者,愛人”,他的“仁政”主張,為我們構建了一幅“大同社會”的美好藍圖。
C.“尚中道”的辯證思想,是孔子對自古以來“允執闕中”的發展。早在春秋時代,唐堯就曾對舜說,若執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內便會避免困窮,天祿便會長存的。
D.中道思想是先哲所遺留的。以后不同流派又不斷充實和發展,孔子認為中道是和,提出“和為貴”的思想。
10、下列對原文信息的提取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孔子禮教體現了孔子論禮與其政教的合一。歷史證明這是規范人與人和人與社會關系秩序的唯一保證。在漢唐以來的社會演變中始終起著積極作用。
B.中道思想體現了古代先哲的思想智慧,孔子認為在社會“左中右”三種人中,“中庸”之人為最佳,“過與不及”這兩種人不能體現“和為貴”的哲學內涵。
C.有人認為,人類如果想要在21世紀繼續生存發展下去,就必須向人們貫徹中國孔子全部的哲學思想。
D.孔子的儒學思想很好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哲學理念,與其他哲學有著很大的不同,在中國文明發展史上,曾經發揮過積極的作用,今天仍會有它可借鑒的現實價值。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奧林匹克精神的背離
一百多年來,人們在奧運會上寄托了關于和平和奇跡的夢想,奧運也經歷了戰爭的戕害、冷戰的對壘,承載了眾多體育所無法承載的東西,比如意識形態和民族主義。隨著奧運經濟模式的轉變、高科技的發展,在不斷向“更快、更高、更強”發起沖擊的同時,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也出現了與自身精神的背離,繼續承載著超過體育本身的訴求,比如追求財富,比如展示國力。
奧林匹克運動尋求的是一種在努力中發現快樂的生活方式,是良好價值觀的典范,能夠使人們尊重普適的基本道德觀念。然而,現在奧林匹克倡導的價值觀離人們越來越遠。
更快,更高,更強?在雅典,希臘兩名短跑名將肯特里斯、薩努涉嫌逃避檢測,成為雅典奧運會第一起涉嫌興奮劑事件的運動員。隨后的十幾天來,興奮劑如瘟疫一般在雅典城迅速泛濫。盡管世界反興奮劑組織聲稱雅典奧運會是反對興奮劑戰爭的一個轉折點。這場戰爭將取得勝利;但是一些專業人士認為,雅典甚至很可能會成為最后一屆“干凈”的奧運會。一位常年進行興奮劑檢測工作的人表示,“按照目前人類科技的發展,在下一屆奧運會之前,人類將會研制并應用更不容易檢測的‘基因興奮劑’,用可以提高運動成績的DNA對運動員進行基因改造,以獲取競技優勢”。
精神愉悅的代價?2004年7月份葡萄牙剛剛舉辦歐洲杯足球賽,8月希臘又迎來了奧運會。這兩個國家都是歐洲的小國,在歐盟15國中是最窮的,它們充滿地緣上的、政治上的和經濟上的焦慮。葡萄牙用了6.6億歐元為4個星期的比賽興建了10個足球場,對于一個經濟連續30年衰退的國家來說,真是一個壯舉!但是,葡萄牙卻為了這次比賽成為歐元區12國中第一個突破《穩定和增長公約》預算赤字的國家。希臘也同樣希望通過成功地舉辦本屆奧運會,吸引旅游者和投資支持經濟增長。但是,目前奧運會的投資已經超過預期,而收益還不確定。如果在奧運會之后,希臘今年四季度的經濟增長明顯減緩,或者雅典的就業減少,人們就會懷疑:舉辦奧運會值得嗎?希臘真的因為奧運會改變了嗎?
奧運會成為民族國家?國際奧運會對自己的版圖有著清晰的定義:比賽場館、運動員村,只有那些有票和得到許可的人乘坐專用的交通工具才能到達;奧運會有著自己的“移民”程序,只有奧運會的大家庭的成員才能使用奧運會“護照”進入機場;在行政事務上,有著穿統一著裝的志愿者為運動會服務;奧運會也有自己的貨幣,在奧運場館和運動員村,人們只能用“維薩卡”買東西;奧運會還有自己的秘密警察,那些穿著黑色金屬光澤衣服的人負責在開幕式上保證運動員和其他人的安全。奧運會越來越具備民族國家的特征。而對普通人來說,奧運會給予了他們什么特別的關照呢?希臘奧運會的老板們曾經爭論,無需給觀眾提供更多的東西,因為門票收入還不到奧運會預算的10%。
奧林匹克運動在21世紀得到了發揚光大,在規模上、場館建設上,還有在她展示的雄心上;但是如果普通人不再愿意親臨現場去體驗她,奧運會就將失去她的魅力。
11.作者認為“奧林匹克所倡導的價值觀離人們越來越遠”,下列不能作為這種觀點的論據的一項是 ( )
A.對“更快,更高,更強”“精神愉悅的代價”和“奧運會成為民族國家”質疑。
B.奧林匹克承載著體育所無法承載的意識形態、民族主義、追求財富和展示國力等需求。
C.希臘兩名短跑名將涉嫌興奮劑事件后,興奮劑如瘟疫一般在雅典城迅速泛濫。
D.希臘希望通過成功地舉辦雅典奧運會,以便吸引旅游者和投資來支持國家經濟增長。
1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科技的發展,致使運動員為獲取競技優勢而應用更不容易檢測的“基因興奮劑”。
B.東道主對奧運會充滿地緣上的、政治上的和經濟上的渴求,只能是一廂情愿。
C.奧林匹克運動能夠給人們帶來精神的愉悅,但是需要為此付出代價。
D.奧林匹克運動在21世紀的確得到了發揚光大,但奧林匹克精神的背離更為嚴重。
13.根據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的一項是 ( )
A.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背離自身精神,向奧運經濟模式的轉變和高科技的發展不無關系。
B.雅典奧運會之后,希臘今年四季度的經濟增長會明顯減緩,就業崗位會減少。
C.門票銷售收入越少奧運會的老板們就越限制給予普通觀眾的需求
D.普通不再愿意親臨現場去觀看奧運會之時,就是奧運會失去魅力之日。
五、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12分,每小題3分)
人是生物,要想健康的活著,必須保持體內的菌態平衡。人誕生后,各種細菌便相繼光顧到人體內,成為人體的終生伴侶。
須知,人體自身的細胞有百萬億個,而攜帶的微生物細胞是人體細胞的10倍。不要認為外來的生物是“異己”,它們可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正常微生物群與免疫和代謝在人體內遺傳基因控制下,構成了生命存在的三大支柱。它們參與人體的生理、生化、病理、藥理、組胚、解剖及其它各個方面的功能和結構的發生、發展及衰退的過程。
研究表明,正常微生物群直接參與集體的生物防御屏障結構。一為化學屏障。正常菌群代謝的產物乙酸、丙酸、乳酸活細菌素等活性物質,形成酸罩等化學屏障,抗拒致病菌入侵及傷害。二是生物屏障。生活在粘膜或皮膚上的正常菌群可形成一個個體特異性的生物膜樣結構,菌群之間互相作用,彼此協調,相生相克,刺激皮膚粘膜免疫系統,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起到抑制過路菌或共生菌定植、占位、生長繁殖的作用。
綜上所述,人是不能離開細菌的。然而,令人憂心的是,諸多不良因素或多或少地影響到微生態的平衡與穩定,導致微生態失調。人們濫用廣譜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等,不合理地是用現代化的檢查,這些都會引起人體菌態失衡,危機健康。特別是抗生素的狂轟濫炸,看來細菌殺死了,舊病未除,新病又起,令醫生頭痛,患者遭殃。為此,科學家們提出了吃菌之說,研制了微生態調節劑——益生素。
生病后,讓細菌治療,這是當今的嶄新療法�!翱股刂蟮臅r代將是活菌時代,也即是益生素的時代�!边@是我國著名微生物學家魏曦教授1981年說的名言。
14.“它們可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币痪渲小八鼈儭敝复氖�
A.人體自身的細胞 B.人體中的各種細胞
C.微生物細胞 D.正常微生物群
15.“正常微生物群直接參與集體的生物防御屏障結構”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正常菌群代謝的活性物質,形成酸罩等化學屏障。
B.化學屏障抗拒細菌入侵及傷害,是機體的生物防御屏障的第一道防線。
C.菌群之間,只有相互作用,彼此協調,相生相克,刺激皮膚粘膜免疫系統,
才能發揮生物屏障的作用。
D.生物屏障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是機體的生物防御屏障的第二道防線。
16.后一段引用魏曦教授的名言,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體內微生態的平衡與穩定是人保持健康的前提。
B.人體離不開微生物細胞,它參與人體各方面功能和結構的整個過程。
C.人們使用抗生素、激素和現代化的檢查,引起人體菌態失衡,危及健康。
D.人們要轉變觀念,生病后要從主要依賴于抗生素治療轉變為主要依賴益生素治療。
17.根據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說法不符合原意的一項是
A.生命存在的三大支柱是正常微生物群、免疫和代謝。
B.各種細菌在人體內的是人體的終生“伴侶”,人體菌態失衡,意味著生命的消亡。
C.濫用抗生素,既殺死病菌,也會殺死其它有益的細菌。
D.抗生素之后的時代是活菌時代,而具有微生態調節作用的益生素,能起到防病療
病的效果。
六、閱讀下文,完成6-8題。(9分,每小題3分)
太陽系內存在“暗彗星”?
英國天文學家日前通過計算機模型推測,太陽系中存在大量彗星,而人們只觀測到了其中很小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太陽系內存在很多不發光的“暗彗星”。
彗星被稱為“太陽系中的流浪漢”。傳統觀點認為它們的“家鄉”位于距離地球5萬到10萬個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相當于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約1.5億公里)的奧特星云,那里可能含有數千億顆彗星。不時路過太陽系的恒星通過引力干擾奧特星云,將彗星推向太陽。彗星的固體核很小,彗發和彗尾的物質全部來自彗核的蒸發,所以彗星每接近太陽一次,它的核就變小一些,最后將消失,剩下的只是一群沿軌道運行的塵埃顆粒,它們在與地球相遇時會引發流星雨。
鑒于奧特星云的體積,天文學家計算出太陽系中應該有大約3000顆彗星,遠大于目前觀察到的400多顆�?茖W界普遍持有的一種解釋是,彗星在圍繞太陽飛行一兩圈后就分解了。但是,英國的兩位天文學家對這種理論提出了疑問。英國《自然》雜志網站近日報道說,這兩位分別來自英國阿馬天文臺和加的夫大學的天文學家通過計算機模型推算,如果傳統觀點正確,那么地球上觀測到的流星雨次數就應該大增,達到每年30次。因此他們推測,太陽系中實際上存在一些觀測不到的“暗彗星”。這些彗星由漆黑的碳化合物組成,一旦這種彗星離開奧特星云,就會一直吸收可見光,而不反射光,所以一直保持黑暗。
美國宇航局的“星塵”號探測器收集到的“懷爾德—2”彗星的塵粒似乎為這兩位天文學家的理論提供了支持。該探測器提供的信息表明,這顆彗星向外噴射漆黑的碳化合物。
但是,其他天文學家卻對這種新理論表示懷疑。他們指出,盡管這種所謂的“暗彗星”不反射光,但它應該釋放小股熱量,那么美國宇航局的“斯皮策”紅外太空望遠鏡就應該能觀測到這些彗星。而兩位英國天文學家反駁這種說法的理由是,“斯皮策”觀測的范圍太小。解決這個問題,可能要等到2008年美國宇航局發射“廣域紅外勘察者”探測器了,它的觀測范圍會更廣。
18.下面有關“暗彗星”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暗彗星”理論是由兩位英國天文學家提出并得到計算機模型驗證的。
B.如果“暗彗星”確實存在,那么它們是不宜被稱作“太陽系中的流浪漢”的。
C.英天文學家認為“暗彗星”由漆黑的碳化合物組成,它們之所以一直保持黑暗,是因為一直吸收可見光,而不反射光。
D.“星塵”號探測器證明彗星向外噴射漆黑的碳化合物,為“暗彗星”理論提供了支持。
19.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彗星的固體核很小,彗星在接近太陽時,彗發和彗尾就逐漸蒸發,直至最后從宇宙中消失。
B.流星雨是彗星在太陽作用下分解而成的顆粒與地球相遇時引發的一種自然現象。
C.在地球上觀測到的流星雨的次數沒有達到每年30次,由此可見,太陽系中的許多彗星并不是在太陽作用下分解了。
D.傳統觀點認為太陽系中本應有3000顆彗星,而目前只觀測到400多顆,是因為絕大多數彗星在圍繞太陽飛行一兩圈后就分解了。
20.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奧特星云是屬于太陽系的一種天體。
B.2008年美國“廣域紅外勘察者”探測器發射后,才能證實英國科學家“暗彗星”理論的正確性。
C.英國天文學家所說的“暗彗星”來自于奧特星云。
D.奧特星云可能含有數千億顆彗星,其中絕大多數是“暗彗星”。
參考答案
一1.C是預期,不是成果。
2.B(A“發達國家”應為“一些發達國家”;C“共有300多處資源”應為“已發現有300多處資源”;D“使沉睡海底多年的多金屬結核獲得了新生”應為“將使沉睡海底多年的多金屬結核得到新生”)
3.A(B“天然氣的儲量更大,因而開發前景要好于石油”沒有依據;C“人類對能源的開發將由以陸地為主轉為以海洋為主”沒有依據;D“內陸國家以后難以快速發展”沒有依據)
二4.A(該題主要考查閱讀科普文,“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A項中“長期”與文中“長久的或暫時”的表述相異。文中對“濕地”的定義是:“濕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長久的或暫時的沼澤地、濕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擁有靜止或流動的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濱海水域�!�)
5.B(該題主要考查閱讀科普文,“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B項“為人類生存發展提供了所有物資”的表述有誤,是以偏概全。文中的相關意思是“濕地提供的動物產品,如魚蝦等,是人類重要的蛋白質來源”等�!八小币辉~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
6.A(該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的篩選和整合。B項“捕撈和采挖濕地動植物破壞了濕地的生態平衡”的表述不準確,原文是“過度捕撈、采挖濕地動植物”,“過度”縮小了判斷范圍。C項“上游濕地生態的破壞必然帶來下游濕地水質的污染”中的“必然”太過武斷,原文的表述是“上游濕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積,濕地蓄洪功能下降”,主要強調“濕地蓄洪功能下降”。D項“各類濕地生態功能完全不同”言過其實,原意是“由于濕地類型多樣,其功能和價值不盡相同”。)
7.D(該題主要是考查“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象”。A項“因此我國淡水資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高”錯誤,原文只說“我國濕地資源豐富,占世界濕地資源的十分之一”,而我國人口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數,人均濕地會大大下降。B項“不要再為自身利益去利用濕地資源”錯,人類對濕地資源是可以利用的,只是不能“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濕地資源”。C項“就能充分保持濕地在自然狀態下的‘原型’狀貌”言過其實,文中信息是“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濕地可大量種植蘆葦、香蒲、莎草等植物,通過收割再利用或沉積的方式去除水體中大部分的營養鹽,這是分散和凈化工農業度生活污水的有效辦法�!�)
三8、D(D項由第一自然段可知,是對該段主要信息的概括。A項主要信息在第一段,正確的信息是孔子創立的儒學“也涉及到老莊‘道法自然’的哲理”,并沒有忽視該哲學思想。B項“隆禮、重仁和尚中道”等內容,不是孔子所創建的,“隆禮”是先民的文化積淀,文中也明確表示不是孔子所創造的,“尚中道”也是先哲遺留的閃光思想,堯舜時期就已存在,故該項錯。C項的表述只是一種現象,并沒有體現儒學思想的內涵,答非所問,故該項錯。)
9、D(該題信息涉及到第二、第三、第四三個自然段,涵蓋了孔子儒學的內容。D項見第四自然段,是孔子對中道思想的理解。A項信息在第二段,禮教是先民的文化積淀,最早形成于文明社會敬天祭祀祖先中,到了西周的周公才編制禮樂,故該項中說“‘禮教’是西周時周公所創造的”錯。B項信息在第三段,“仁政”的主張是孟子提出的,張冠李戴。C項信息在第四自然段,該項中前提條件錯,唐堯舜時期不是春秋時代,故該項錯。)
10、D(D項信息涉及到全文,是對文中主要信息的正確概括。A項信息在第二段,“唯一保證”錯誤;“始終起著積極作用”錯誤,原文是說“曾產生過積極作用”,故該項錯。B項信息在第四段,“中庸、過、不及”是指事物發展的三種形態,不是指人,故該項錯。C項信息在最后一段,“貫徹中國孔子全部的哲學思想”錯誤,原文只是說要“汲取中國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而不是全部的哲學思想,擴大了范圍,是對文中信息的錯誤理解。)
四、11A 12 C 13 B
五14.C(第二段開頭兩句中蘊含此信息。)
15.B(解說不符合原意,“細菌”應為“致病菌”。)
16.C(“濫用”、“不合理使用”,才會產生“危機健康”的后果。)
17.B(人體菌態失衡會危及健康,并不“意味著生命的消亡”。)
六、18.答案:C(A項“驗證”不對,應為“通過計算機模型推測”;B項既然彗星被稱為“太陽系中的流浪漢”,那么“暗彗星”也應是“太陽系中的流浪漢”;D項原文是 “懷爾德—2”彗星向外噴射漆黑的碳化合物,此處擴大了范圍;原文是“似乎為這兩位天文學家的理論提供了支持”)
19.答案:A(“彗發和彗尾就逐漸蒸發”不對,原文是彗核蒸發為彗發和彗尾;“從宇宙中消失”也不對,還剩下了塵埃顆粒)
20.答案:C(A項由奧特星云“可能含有數千億顆彗星”而太陽系“有大約3000顆彗星”可以得出;B項說證實“暗彗星”理論的“正確性”不對;D項“暗彗星”是在太陽系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