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語文高一一冊第一單元測試
說明:本試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兩部分,第一卷60分,第二卷90分,共150分(作文50分,其余100分);答題時間120分鐘。
第I卷(共60分)
一、(30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對的一組是 ( )
A.百舸(gě) 漪(yǐ)淪 翡(fěi)翠 殘羹(gēng)
B.方遒(qiú) 發酵(jiào) 羅綺(qǐ) 青荇(xìng)
C.浪遏(è) 浮藻(zǎo) 長篙(gāo) 漫溯(shuò)
D.虔(qiān)誠 慰藉(jiè) 深邃(suì) 鑲嵌(qiàn)
2.下列各組詞語中,只有一個錯別字的一組是 ( )
A.宿愿 紛繁蕪雜 沮咒 音容笑貌
B.吝澀 禮上往來 孱頭 勃然大怒
C.頃訴 殘羹冷灸 自栩 冠冕堂皇
D.貯立 臨風殞淚 憑吊 豁然開朗
3.與“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一句中破折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當我們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永遠地睡著了。
B.任何一門理論科學中的每一個新發現——它的實際應用也許還根本無法預見——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悅。
C.最后,作為全部活動的頂峰,(他)創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會, ——老實說,協會的這位創始人即使沒有別的什么建樹,單憑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D.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
4.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解釋全對的一項是 ( )
①獨立寒秋,湘江北去。(離開) ②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水深而清)
③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水清而淺) ④攜來百侶曾游。(攜:帶,拉著;來,助詞)
⑤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山勢高峻) ⑥糞土當年萬戶侯。(以……為糞土)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②④⑥
5.下列句子中修辭方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
A.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上頂著大辮子……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B.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予,不想取得。
C.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
D.“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只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
6.填入下面橫線上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
鳥和花雖有連帶關系, ,幾乎沒一個是雷同的,惟有杜鵑卻是花鳥同名,最為難得。
A.然而花有花名,鳥有鳥名 B.然而鳥有鳥名,花有花名
C.然而鳥是鳥,花是花 D.然而花是花,鳥是鳥
閱讀《再別康橋》,完成7—9題。
再 別 康 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蕭;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7.選出下列鑒賞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 全詩四行一節,詩行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句字數基本為六、七字,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每節押一韻,呈現出明顯的旋律感。
B. “輕輕”“悄悄”等疊字的反復運用,增強了詩歌鏗鏘的節奏。
C. 詩的第一節旋律上帶著細微的彈跳性,仿佛是詩人用腳尖著地走路的聲音。
D. 詩的第二節在音樂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滿弓奏歡樂的曲子;詩的尾節與首節句式相似,遙相呼應,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8.對這首詩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 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B. 第一節,連用三個“輕輕的”,實寫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同時表露了難分難舍的離情,并且以輕微跳躍的節奏,托出了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給全詩定下抒情的基調。
C. 第二節,寫出岸邊柳樹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的眷戀和感傷
D. 詩的第三節寫康河中的水草可愛的情態,而“甘心”二字又寫出了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9.對詩句內容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 第四節中“那榆陰下的一潭”指拜倫潭,那里榆陰蔽日,非常清涼。此時的詩人浮想聯翩,想到了過去在此讀書的美好情景。
B. 詩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與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雜,沉淀在潭水的深處,幽幽的,醇醇的,如夢一般。
C. 第五節詩人面對美景又勾起了美好的回憶;當年自己曾“撐一支長篙”在河上泛舟;曾“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何等的愉快!
D. 第六節詩人由幻想回到現實。想到今晚要和康橋離別,情緒低落下來。往日歡愉的康橋,今晚也沉默了,一切的一切都為詩人的離去而沉默了�!俺聊墙裢淼目禈颉睂⒃娙遂o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極致。
10.下列關于新詩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
A. 新詩是1919年“五四”新文學運動時期創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體詩,它是現代詩歌的主流。
B. 新詩語言采用白話,打破了格律詩的束縛,形式上比較自由。
C. 有的新詩比較自由,無論篇幅的大小,句子的長短,還是平仄、押韻都不拘一格,甚至不用標點。
D. 詩段、詩行、節拍、韻腳,一定服從舊體詩格律的要求,是講究格律的新詩的基本特點。
二、(9分,每小題3分)
鑒賞下列兩首詩,完成11—12題。
題烏江亭 杜 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11.下列對詩句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勝敗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說勝敗之事,不能預料。
B.“包羞忍恥是男兒”,是說項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兒。
C.“卷土重來未可知”,是說如若重振旗鼓,是大有可為的。
D.“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是說人要有骨氣,不管是活著還是死去,都要頂天立地。
12.對兩首詩的鑒賞,表述不當的一項是 ( )
A.杜牧詩議論不落傳統說法的窠臼,對項羽的自刎持否定態度。
B.杜牧詩議論不落傳統說法的窠臼,對項羽的自刎持肯定態度。
C.李清照充分肯定項羽的英雄氣節,贊揚項羽的高風亮節。
D.李清照詩與杜牧詩,對項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作者的態度。
13.對下面這首詩理解與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歡 樂
何其芳
告訴我,歡樂是什么顏色?
像白鴿的羽翅?鸚鵡的紅嘴?
歡樂是什么聲音?像一聲蘆笛?
還是從簌簌的松聲到潺潺的流水?
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溫情的手?
可看見的,如亮著愛憐的眼光?
會不會使心靈微微地顫抖,
或者靜靜地流淚,如同悲傷?
歡樂是怎樣來的?從什么地方?
螢火蟲一樣飛在朦朧的樹蔭?
香氣一樣散自薔薇的花瓣上?
它來時腳上響不響著鈴聲?
對于歡樂我的心是盲人的目
但它是不是可愛的,如我的憂郁?
A. 這是一首柔美的小詩,其最大特色是:詩人用通感的手法,借助各種感官知覺,以具體的比喻意象,呈現了自己對歡樂這一高度抽象情感的層層體驗。
B. 第一節,詩人借助聽覺和色彩視覺,將歡樂的深層美及其深層體驗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歡樂是賞心悅目、心曠神怡、輕松明麗的一種心象景觀。第二節,詩人則調用觸覺和視覺,敏銳地抓住歡樂沁人心脾、暖人身心地表層審美特質及其體驗。歡樂是一份能夠使心靈“微微顫抖”的慰藉、關懷和呵護。
C. 第三節,詩人將動態的視覺、嗅覺和聽覺,交替使用,勾勒了歡樂如水中花、霧中月的飄忽不定,倏忽即逝和清香郁沽的美及其與人若即若離的距離和關系。
D. 詩人把自己從歡樂的沉思冥想中突然拉回鐵一般冷酷的現實,這陡然而轉的筆鋒,暗示了現實中沒有樂土以及詩人內心的憂郁,孤獨和彷徨。
三、(21分,每小題3分)
閱讀毛澤東的一首律詩,完成14—15題。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毛澤東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14.對這首詩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 “鐘山”指南京城東的紫金山,這里代指南京�!吧n黃”本指青色和黃色,古人有“蒼黃反復”之語,引申為巨變。
B. “虎踞龍盤”來源于諸葛亮的“鐘阜龍盤,石城虎踞”,這里比喻南京的險要、雄偉。
C. “霸王”指西楚霸王項羽。秦漢之交,項羽為博取仁義的空名,在鴻門宴上曾放走劉邦,自己圾終兵敗,自刎烏江。
D. “滄�!痹鉃闇婧IL�,意即桑田變為滄海,比喻發展變化之大,發展內容廣闊無限。
15.對這首詩的分析與鑒賞,不恰當的——項是 ( )
A. 頷聯撫今追昔,實質上是說黑暗恥辱已經過去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到來,可謂歡欣鼓舞,豪情滿懷。
B. 詩中借用“霸王”的典故意在申明立場:絕不沽取什么虛名,不能使全國的解放半途而廢.要將革命進行到底。
C.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借用唐代詩人李賀的句子,是說大自然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那么“人間”的發展也要合乎社會發展的規律。
D. 這篇詩作與毛澤東的《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那篇新聞,寫作事件相同,寫作時間相同,都展示了我人民解放軍空前的巨大勝利。
16.對下面一首詞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菩薩蠻 黃鶴樓
毛澤東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鎮大江。
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九派:水的支流叫派。長江在湖北江西一帶,分為很多支流,叫九派。
A. 作者在上闋從茫茫奔騰的大江,寫到了貫串南北的鐵路。由西到東,由南到北,氣象雄偉,
B. “煙雨莽蒼蒼”給眼前的景象布上了一層朦朧的詩意,使詞的意境顯得幽深、耐人尋味。
C. 這首詞上闋寫景,下闋生情,最后以樂觀高昂的情調收束。
D. 詞中“酹滔滔”來自蘇軾“一尊還酹江月”,蘇軾“酹江月”是憑吊“千古風流人物”,詩人這里“酹滔滔”也是來憑吊古人。
17.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我 愛 這 土 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 詩人未用“珠圓玉潤”之類詞語而用“嘶啞”來形容鳥兒鳴唱的歌喉,使人體味到歌者經歷的坎坷、悲酸和執著的愛。
B. 關于“土地”、“河流”、“風”、“黎明”的一組詩句,抒寫了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 “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边@兩句詩形象而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而且隱含獻身之意。
D.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兩句詩中的“我”,指喻體“鳥”而不是指詩人自己。
18.對下面詩歌的鑒賞,不恰當的一項是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
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載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是緋紅的黎明
正在噴��;
——祖國��!
A. 詩成于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第一個春天,詩人把從壓抑中釋放出來的熱情化作對祖國新興的謳歌。
B. 詩中的“我”是沖破樊籬挺然而現的真理,是振興祖國的不可遏止的活力,是可望更可及的理想。
C. 含蓄而深刻的詩句——“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這是女詩人的自況,她把個人所受的壓抑如蛛絲一樣輕輕地抹去。
D. “雪白的起跑線”,使我們看到億萬建設者奮力競先的雄偉場面;“緋紅的黎明”,使我們堅信祖國的前程必將輝煌燦爛。
19.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春
穆 旦
綠色的火焰在草上搖曳,他渴求著擁抱你,花朵。
反抗著土地,花朵伸出來,當暖風吹來煩惱,或者歡樂。
如果你是醒了,推開窗子,看這滿園的欲望多么美麗。
藍天下,為永遠的謎蠱惑著的,是我們二十歲的緊閉的肉體,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鳥的歌,你們被點燃,卷曲又卷曲,卻無處歸依。
呵,光,影,聲,色,都已經赤裸,痛苦著,等待伸入新的組合。
A. “綠色的火焰在草上搖曳,/他渴求著擁抱你,花朵�!边@里運用比喻的方法,把小草的欲望即洋溢著的春意寫成一片綠色的火焰,并運用擬人的方法寫出小草勃勃的生機。
B. “反抗著土地,花朵伸出來,/當暖風吹來煩惱,或者歡樂�!边@里運用倒裝的句式說春來了,帶來萬物蘇醒,一個“伸”字,形象地說盡了花朵無窮的歡樂。
C. “你們被點燃”以下三行詩寫“二十歲的緊閉的肉體”,從壓抑到釋放過程的情景,展示了青春在靈魂深處的躍動與誘惑,使人們更感受到春的撼動力量。
D. 這首詩第一節主要寫客觀的春意,第二節主要寫主觀的感受,全詩將官能的感知與理性的思維交織成為生命的交響樂章,使人們感受到一種強烈的美。
20.對下面這首詩歌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中 國 的 土 地 劉湛秋
你可知道這塊神奇的土地
埋藏著黃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鵑花嫣紅姹紫
激流的三峽傳來神女的嘆息
冬天從凍土層到綠色的椰子林
薔薇色的海浪愛撫著砂粒
你可知道這塊神奇的土地
黃皮膚,黑頭發是那樣美麗
敦厚的性格像是微風下的湖水
頑強勇敢又如長江一瀉千里
掛霜的葡萄下躍動著歡樂
堅硬的核里以綻開復興的契機
(選自《無題抒情詩》,重慶出版社1986年版)
A. 這首詩歌頌中國這塊神奇土地的秀美山川和既敦厚善良又頑強勇敢的人民,由物及人,又借物寫人,結構完整,藝術天成。
B. 第一節中杜鵑花、神女峰、凍土層、椰子林,看似寫實,實為寫意,既寫出了祖國山川的廣袤壯麗,物產豐饒,又寫出了中華古老文化的神奇美麗和歷史悠久。
C. 第二節寫人,由外貌寫到性格,再寫到內心的精神狀態。層次井然有序,思想逐步加深,表現了飽經風雨洗禮的中國人民已經擺脫了幼稚和愚昧,走向了改革開放,祖國正走向復興與昌盛。
D. 這首詩運用了擬人、比喻和象征的藝術手法,創造出了典型新穎的意象。如“神女峰的嘆息”是擬人,“微風下的湖水”是比喻,“掛霜的葡萄”成熟的硬核”則象征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成就巨大,到了秋季收獲累累碩果的黃金季節。
第II卷(共90分)
四、(20分)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杜 鵑 郭沫若
杜鵑,敝同鄉的魂,在文學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烏都比不上。
我們一提起杜鵑,心頭眼底便好像有說不盡的詩意。
它本身不用說,已經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時又被認為薄命的佳人,憂國的志士;聲是滿腹相思,血是遍山躑躅, ……在人們的心中成為了愛的象征。這愛的象征似乎已經成為民族的感情。
K1,這種感情還超越了民族的范圍,東方諸國大都受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鵑在文學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亞于中國。
K2,這實在是名實不符的一個最大的例證。
杜鵑是一種灰色的鳥,毛羽并不美,它的習性專橫而殘忍。
杜鵑是不善于營巢的,也不孵卵哺雛。到了生殖季節,產卵在鶯巢中,讓鶯替它孵卵哺雛。雛鵑比雛鶯大,到將長成時,甚至比母鶯還大,鵑雛孵化出來之后,每將鶯雛擠出巢外,任它啼饑號寒而死,它自己獨霸著母鶯的哺育。鶯受鵑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著比自己還大的鵑雛: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淚的情景。
想到這些實際,便覺得杜鵑這種鳥大可以作為欺世盜名的標本了。然而,杜鵑不能任其咎。杜鵑就只是杜鵑,它并不曾要求把它認為佳人志士。
人的智慧和鶯也差不遠,全憑主觀意象而不顧實際,這樣的例證多的是。
K3,過去和觀在都有無數的人面杜鵑彼人哺育著。將來會怎樣呢?鶯雖然不能解答這個問題,人是應該解答而且能夠解答的。
21.第一自然段的寫法特點及其在全文的作用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22.“我們一提起杜鵑,心頭眼底便好像有說不盡的詩意�!边@是因為(4分)
答: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3.“望帝”是典故“望帝啼鵑”中的一個人物,指的是(2分) ( )
A.屈原 B.黃帝 C.杜宇 D.萇弘
24.劃“ ”處應填入的八個字是(2分)( )
A.可憐 哀婉 純潔 至誠 B.美麗 柔弱 俊偉 剛直
C.慈愛 溫順 磊落 神勇 D.嫻雅 忠貞 謙恭 淳厚
25.從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作者寫作目的是(2分) ( )
A. 塑造一個民族乃至東方傳統文化觀念的象征:杜鵑,點明全文的中心意思。
B. 將杜鵑在中國乃至東方所引發的心理情態作了概括性描述,與下文關于杜鵑的實際情況形成鮮明對照。
C. 塑造一個民族乃至東方文化傳統觀念的象征:杜鵑,與下文關于杜鵑的實際情況的說明形成鮮明對照。
D. 將杜鵑在中國乃至東方所引發的心理情態作了概括性描述,點明全文的中心意思。
26.為什么說“人的智慧和鶯也差不遠”?請簡答:(可用文中字句,限在格內作答)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4分)
27.本文K1、K2、K3處應填入的關聯詞語是(2分) ( )
A.然而 而且 因此 B.而且 因此 然而
C.而且 然而 因此 D.因此 然而 而且
28.最符合本文特點的分析是(2分) ( )
A. 本文以象征和擬人的手法,揭露杜鵑一類欺世盜名者的專橫和殘忍的本性。
B. 引用典故,賦予新意,表達對鶯一樣的人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思想感情。
C. 本文以象征和擬人的手法,分別塑造了杜鵑和鶯的形象,歌頌真善美,揭露假惡丑。
D. 引用典故,賦予新意,揭露杜鵑之類的欺世盜名者的專橫和殘忍,啟發讀者聯想世事,催促世人警醒。
五、(12分)
29.徐志摩, 主要成員之一。他的詩、散文以及藝術觀受英國浪漫主義影響較深,注重意境創造與音律和諧。著有詩集《志摩的詩》《 》《 》等,代表作《再別康橋》。(3分)
30.聞一多,現代著名愛國詩人、學者。著有詩集《 》《 》。1946年7月11日中國民主同盟負責人李公樸慘遭國民黨特務殺害,他于15日發表《 》,怒斥劊子手,痛罵反動派,當晚被國民黨特務暗殺。毛澤東贊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3分)
31.普希金,杰出的 (國)民族詩人,十九世紀俄國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和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富有人民性,被稱為“俄羅斯生活百科全書”。他一生寫了800多首抒情詩,包括著名的《自由頌》、《致恰達耶夫》、《致大�!�、《致詩人》等;敘事詩《茨岡》、《青銅騎士》;中篇小說《 》;短篇小說集《別爾金小說集》和代表作長篇詩體小說《 》。普希金是“俄國文學的始祖”。(3分)
32.默寫。(3分)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 ;
, 。 , ,糞土當年萬戶侯。
六(8分)
33.下面這段文字,在字、詞語、語法方面都有一些毛病,請指出并改正4處。(4分)
這些年,我國的旅游業發展很快,但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也是擢發難數的。許多國外的旅游者到中國來,對居住條件要求并不高,只有服務水平高他們才滿意。他們來,希望領會的是我們這個古老國家的文明、情調,甚至希望好奇地住一住北京的四合院、東北的熱火炕
……而我們一些從事旅游業的同志卻總認為這些太“土”,不夠品位,蹬不了大雅之堂。他們不了解中國的某些“土”在外國人眼里恰恰是難得一見的“雅”。
錯處(抄原文) 改 為
34.給下面文句中劃線的句子增加修飾成分,使語意豐富并且符合原文語境。(4分)
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黑影;楊柳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
答:
七、作文(50分)
35.下列兩則作文題,任選其一,完成寫作。
(1)以“高中生活”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是對高中生活的設想、展望,也可以是建議、要求等,進行聯想、想象。
(2)以“軍訓”為話題作文。
[要求] 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一、1、B 2、A 3、D 4、D 5、B 6、B 7、B 8、C 9、C 10、D
二、11、B 12、B 13、B
三、14、D 15、D 16、D 17、D 18、D 19、C 20、B
四、21、引用典故,提起下文。
22、杜鵑在人的心目中成為了愛的象征。
23、C 24、A 25、C
26、全憑主觀想象而不憑實際。
27、C 28、D
五、29、新月派 《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30、《死水》《紅燭》 《最后一次講演》
31、俄羅斯 《上尉的女兒》 《葉甫蓋尼•奧涅金》
32、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六、33、“擢發難數”改為“不少的”;“國外的旅游者”改為“旅游者”;“只有……才……”改為“只要……就……”;“希望好奇地”改為“好奇地希望”;“東北的……”之前加“睡一睡”三個字;“蹬不了……”中的“蹬”改為“登”。
34、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
七、3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