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冊《毛澤東詞二首》課后練習解題指導
一、這道題主要是提醒學生鑒賞詩詞一定要朗讀。詩詞的朗讀背誦可以通過抓住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的方法,加強記憶。
二、這道題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抓住詩歌的主要意象來把握內容大意。 一、這道題主要是提醒學生鑒賞詩詞一定要朗讀。詩詞的朗讀背誦可以通過抓住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的方法,加強記憶。如《沁園春·長沙》中的“立、看、悵、問、憶、記”這些動詞具有貫穿全詞線索的作用:通過“立”“看”等詞寫出江山的壯麗和萬物的自由自在,這些是明寫;通過“悵”“問”等詞暗寫出國內外反動派的飛揚跋扈,廣大人民的災難深重。再由此回憶起曾一起并肩戰斗的戰友,激起了革命者的歷史責任感。抓住這些詞語后再背誦全詞就容易多了。這兩首詞都是通過描寫秋天的壯麗景色,表達了詩人改造舊世界的壯志豪情。
二、這道題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抓住詩歌的主要意象來把握內容大意。上片通過寒秋、霜天(氣候),萬山(層林盡染),湘江(碧透、百舸爭流),飛鷹、游魚(萬類競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現了詞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當時革命形勢的深切感受。下片寫了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的同學少年,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同學少年,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同學少年;表現了詩人和他的戰友們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派,改造舊世界的革命戰斗精神。
三、詩歌欣賞是一種個性化行為,讀者對詩歌的理解多有不同,喜愛它的原因也不同。這道題主要是調動學生個性化的生活體驗,幫助他們欣賞詩歌。答案可以各不相同,但教師應引導學生聯系古今中外的其他文學作品,在參照對比中提高鑒賞能力。答案參見“課文鑒賞說明”。
四、秋天,在許多古代文人筆下都出現過,而且大多是以凄清、蕭條、落寞的情態出現,“悲秋”是常見的感情基調。這道題主要意圖是,一方面讓學生搜集與秋天有關的古代文學作品,增加閱讀量,開闊視野;另一方面讓學生通過對比,理解毛澤東詩詞的藝術特點。學生可以讀寫結合,自由發揮。
根據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參考書》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