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寫作背景
《野草》寫于1924年至1926年,以內心抒發為主,交織著嚴肅的自剖和不倦的戰斗�!兑安荨返膬热荼容^復雜,貫穿在不少篇章里的主要是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也體現了存在于作者自己思想里的同樣的沖突。但也有不少像《雪》和《好的故事》一類景物清新,格調明麗,而又寄意深遠的作品。在《野草》中,作家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過詩的形象表現出來的,這在當時是一種新的嘗試�?梢哉f,在現代文學史上,《野草》開了中國散文詩的先河。
《雪》這篇散文,1925年1月18日寫于北京,當時魯迅先生在北京女子師范大學任教。這時正值“五四”退潮時,他以優美的藝術形式記錄他當時彷徨、苦悶、希望能找到未來的心情。
魯迅是五四運動中斗爭最徹底和影響最廣的作家,這時魯迅的思想基礎仍然是以他所理解的進化論為基礎,從現實的斗爭要求出發,站在革命民主主義立場上。一方面在1919年已經歌頌了人民創造的“新世紀的曙光”,另一方面到1923年還沒有擺脫對人民力量估計不足的弱點,認為“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
1924年到1926年“五四”新文化思潮的降溫使得魯迅也有了一些苦悶與彷徨。這時的作品以內心抒發為主,交織著嚴肅的自制和不倦的戰斗,感受非常深切,探索非常艱苦。這種感受和探索正是動蕩的時代生活的產物。在新文學統一戰線內部日趨分化的時候,進步的知識分子由于沒有認清前進的方向,大都抱有同樣的苦悶。不過魯迅的苦悶比一般人要大得多,深得多。
《雪》中不僅是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也體現了存在于作者自己思想里的同樣的沖突。他感到黑暗勢力的濃重;同時又覺得戰斗的不能松懈。雖然景物清新,格調明麗,卻寄意深遠,一絲淡淡的憂郁緩緩地流淌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