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簡介與生平
聞一多(1899—1946),本名家驊,出生于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被稱為他的三重人格。新詩集《紅燭》、《死水》是現代詩壇經典之作。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稱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他一身正氣,抗戰蓄髯八年。1946年夏在昆明遇刺身亡。遺著由朱自清編成《聞一多全集》四卷。
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縣一個“世家望族,書香門第”。
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喜讀中國古代詩集、詩話、史書、筆記等。
1916年開始在《清華周刊》上發表系列讀書筆記,總稱《二月廬漫記》。同時創作舊體詩。
1919年五四運動時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曾代表學校出席全國學聯會議(上海)。
1920年4月,發表第一篇白話文《旅客式的學生》。同年9月,發表第一首新詩《西岸》。
1921年11月與梁實秋等人發起成立清華文學社。
1922年3月,寫成《律詩底研究》,開始系統地研究新詩格律化理論。
1922年赴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后來研究文學。
1925年5月回國后,歷任青島大學、清華大學教授。
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紅燭》,閃爍著反帝愛國的火花。
1928年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表現出深沉的愛國主義激情。在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學的研究。
1937年抗戰開始,他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
抗戰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發誓不取得抗戰的勝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戰到底的決心。
1943年后,因目睹蔣介石反動政府的腐敗,于是奮然而起,積極參加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斗爭。
1945年為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兼云南省負責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長�!耙欢ひ弧睉K案發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愛國民主運動,最后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著作:
《冬夜草兒評論》與梁實秋合著,1922,清華文學社
《紅燭》(詩集)1923,泰東;1981,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