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參考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不詳
![]() |
一、1.zēnɡyùqūɡǔ
2.“衡”通“橫”“拂”通“弼”“鄉”通“向”“畔”通“叛”
3.(1)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B
5.B
二、(一)6.(1)動身
�。�2)起身
�。�3)講道義
�。�4)表疑問
�。�5)明白事理
�。�6)仁愛
7.行程:“起于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體現了:“講和平仁愛”的精神。
8.阻止攻打宋國。
9.(1)殺死不足的人民去爭奪有余的土地,不能算是明智。
�。�2)請允許我奉送你十金。
10.仁義。先是請公輸盤幫他殺人,然后引出公輸盤“吾義固不殺人”這句自相矛盾的話,從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從道義上駁得公輸盤啞口無言。
�。ǘ�11.B
12.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13.人恒過然后能改。
14.生于憂患
15.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展,而享受安樂使人委靡死亡。
�。ㄈ�16.(書籍)在于感情的升華和情操的陶冶,心靈的羅盤會發生強烈的感應�;颍海〞┛梢越o人帶來心靈的豐富和精神的振奮,可以讓人活出人生的一大境界。(2分,任選一處,意對即可)
17.蒙塵:指不能擁有高尚、圣潔的精神境界;馳騖:指一心向往、追求外在的東西,忙碌、奔波于瑣碎的事務中。(4分,每個詞語2分。意對即可,如只解釋字面意思不得分)
18.如:魯迅的犀利(尖銳)。例如:《孔乙己》一文通過塑造孔乙己這一形象,尖銳地諷刺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和當時社會的人情世態。再如:朱自清的真摯樸實;歐·亨利的詼諧幽默等。(4分。句式一致,能概括文字個性得1分,所概括文字個性與作家、作品相符合1分;補充材料與所概括的文字個性一致1分,能涉及材料所表現的創作者本人的人生態度或創作意圖等1分)
三、19.略
一、1.B 2.D 3.C 4.A5.舍生取義 嗟來之食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一)6.(1)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茍且偷生”不得分)。
(2)禍患,災難;“辟”通“避”,躲避。(3)“鄉”通“向”,從前。(4)停止,放棄。
7.(1)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2)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3)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4)(有人見了)“萬鐘”的優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
8.道理 舉例 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組織力量堅決抵抗外來入侵,失敗被
俘后,面對元朝的威逼利誘毫不動搖,視死如歸,最終被殺,他這種高尚的民族氣節和為正義獻身的精神是永遠值得后人學習的。(共2分,舉例典型1分,敘議結合1分,列舉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確即可得分。)9.答案示例:a.生于憂患,死于安樂。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要是孟子有哲理的名言均可。)
(二)10.(1)子:夫子,先生,老師。(2)圉:通“御”,抵抗。(3)寇:入侵。(4)屈服。11.(1)我知道用什么(方法)來對付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