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插圖一: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或魯達怒打鄭屠(1分);插圖二:阿長與《山海經》或長媽媽和迅哥兒軼事(1分)。
(2)(選作一題,與下面示例意思接近亦可)
插圖一寫的是魯提轄(魯智深)路見不平、見義勇為(或除暴安良)的故事(1分)。表現了魯提轄(魯智深)俠肝義膽,疾惡如仇而又粗中有細的性格(1分)。
插圖二寫阿長買來《山海經》的故事(1分)。表現了阿長關心人和幫助人(1分)的善良性格。
21.(1)不設統一答案,與下面的示例意思接近亦可。
示例:“壓歲錢!”——民間習俗,過春節時,長輩給小孩子賀新年的錢,含有暖暖的親情(1分)。“壓誰錢?”——“誰”是“歲”的諧音,一語中的,說明現在變味的“壓歲錢”更像“人情債”,而且數目也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長輩不堪其“壓”,以致喘不過氣來(1分)。
(2)不設統一答案,注意符合說話對象、語氣和語境即可。
示例:爸爸媽媽,你們又辛苦了一年,過去兒子無知,現在兒子懂事了,知道你們的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都大,上有老,下有小,今年的壓歲錢就免了吧,歲末用吉利的話祝福我吧�。�2分)
22.此題為開放性試題,不設統一答案,強調基本符合對聯知識。(2分)
修改:文天祥留取丹心獄中書志 新創:范仲淹憂樂天下登樓抒懷
七、課外文言文閱讀(5分)
23.①晉獻公從虞國借道來攻打虢國。 ②晉國攻下虢國之后,軍隊在返回途中滅掉了虞國。 (采分點為“假”“伐”“反”,譯為“借”“攻打”“返回”,各1分;其它文從字順得1分)
24.開放性試題,不設統一答案,與下列示例意思接近亦可。(1分)
示例一 唇亡齒寒。即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關、利害相關的。
示例二 貪圖小利,犧牲對方,其結果必然是因小失大,自取滅亡。
示例三 假途滅虢。指以借道為名行滅國之實的計謀。
八、文學作品閱讀(15分)
25.不設統一答案,與下列兩個示例意思接近亦可。(2分)
示例一:年齡或輩分不同的人之間結成的知心朋友。(詞典解釋)
示例二:除去血緣上的父子關系之外,成為互為知己的朋友。(文意詮釋)
26. B (2分)
27.①不要再把他當做孩子,而要把他當做一個獨立的男人。②開始盡量不向他講道理,哪怕這道理千真萬確,我只是把這道理作為一種體會表達出來而已;③對彼此的世界,不打擾,不闖入,不指手畫腳;④學會用心領神會的方式與他交流。(2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得滿分)
28.(1)“忙碌”:原文句子回答——“我的眼睛太多關注于人生的季節和社會的時令,關注那每一朵嫩苞一節枯枝一塊陰影和一片陽光,關注筆尖下每一個細節的真實和每一個詞語的準確。” 或概括回答——忙于工作(寫作)。(1分,若概括,意思接近亦可)
“糊涂”:原文句子回答——“忽略了日日跟在身邊卻早已悄悄發生變化的兒子”;“自以為對兒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盡收眼底,可是等到兒子一旦長大成人,才驚奇的發現自己竟然對他一無所知。” 或概括回答——對兒子的一切不了解(一無所知)。(1分,若概括,意思接近亦可)
(2)表現出作者做父親的天職——天性——天經地義是家庭和子女的保護神�;虮憩F出父親對兒子的一種心靈感應(父子連心)——愛子心切,無所畏懼。(2分,若回答成“父親對兒子的愛”,只能得1分)
(3)發光的事物:①自小就不把同學領到狹小的家里來玩,怕打擾我寫作;②沒有翻動過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寫字的紙;③從來沒有拉過別人的抽屜;④從不對別人的東西產生過好奇與艷羨;⑤自己繳學費。(2分,任意答對其中之二即可得滿分)
29.開放性試題,不設統一答案,要求符合題意,語句通順。(3分)
答題要點:①不要再把我們當做孩子,父子、父女或母子、母女應該像兩個大人,是朋友關系,是平等民主的;②對彼此的世界,不打擾,不指手畫腳;③做事不強迫、不逼迫;說話不武斷、不粗暴;④用心平氣和或心領神會的方式與我們平等地交流,而且還是客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