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密★
2012年昭通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語 文 試 題 卷
(全卷四個大題,共23個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注意事項:
1.本卷為試題卷,考生必須在答題卡上解題作答,答案書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2.考試結束后,請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語文知識積累(本大題含1~5小題,其中1~4小題,每小題2分,第5小題7分,共15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剎那(chà) 角色(jué) 狹隘(ài) 鍥而不舍(qiè)
B.拮據(jù) 暈船(yūn) 粗糙(zāo) 皮開肉綻(zhàn)
C.桑梓(zǐ) 龜裂(ɡūn) 窘迫(jǒnɡ) 千里迢迢(tiáo)
D.拾級(shí) 婆娑(suō) 血漬(zé) 好逸惡勞(wù)
2. 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愚昧 俊工 相提并論 豐功偉跡
B.浮躁 誣蔑 心無旁騖 妄自菲薄
C.題材 盤踞 曲指可數 如火如茶
D.惺忪 抱歉 承前起后 察顏觀色
3. 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似乎人類在自然科學上一遇到“起源”的問題就一籌莫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
思維起源都是人類碰到的幾個最大的難題。
B.貝聿銘年輕時就以他驚人的天才和不懈的努力,在美國建筑界嶄露頭角。
C.叫一個堂堂的大學生寫個什么報告、總結的,那簡直是白駒過隙,易如反掌。
D.老劉同志滿懷激情,焚膏繼晷,歷時五年,終于寫出了這部洋洋百萬字的小說。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從孔乙己悲慘的一生中,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封建科舉制度的吃人的本質。
B.百年一遇的干旱,給一直以自然資源豐富自詡的西南地區一記響亮的耳光。
C.這本雜志的對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學語文教師及其他語文工作者。
D.他這個人太果斷,什么事都不愿聽取群眾的意見。
5.根據提示填空。((1)~(5)題,每題1分,第(6)題2分,共7分)
(1) ,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2)夜闌臥聽風吹雨,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3) ,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4)親小人, ,此后漢所以傾頹也。(諸葛亮《出師表》)
�。�5)《論語》中的“三人行, ”,啟發我們要虛心取人之長。
(6)“詩魔”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用“ , ”,描寫鶯燕報春的勃勃生機;在《觀刈麥》中用“ , ”,
表現割麥者頂著烈日辛勤勞動,筋疲力盡,卻仍然惜時如金的矛盾心理。
二、口語交際與語文綜合運用(5分)
閱讀下面的圖文材料,完成6~8小題。
材料一:
茂密的樹林凝結了八位老人無數的血汗
材料二:有這樣八位老人,他們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喀斯特山區,植樹護林31年,建成7400畝林場,累計承包荒山植樹造林13.6萬畝;又用20年時間守護著這片繁茂的森林。他們種下的13.6萬畝樹林已全部無償捐獻給當地政府。
他們,就是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龍海鄉8位年逾古稀的老者,當地人親切地稱呼他們“陸良八老”。在喀斯特山區石漠化嚴重的“渣子山”、“石頭山”上,“八老”堅持了31年。今天,當年的壯漢已全部白發蒼蒼。
材料三:2012年3月29日,曲靖市委、市政府決定獎勵“陸良八老”每人6萬元,共計48萬元;并決定授予“八老”帶頭人王小苗“當代愚公”榮譽稱號。
2012年4月6日,云南省委書記秦光榮驅車3個多小時來到陸良縣花木山林場,專程看望慰問并重獎8位堅持造林護林31年的老人,秦光榮代表云南省委向“陸良八老”每人頒發8萬元現金獎勵,并盛贊:陸良八老,當代愚公,高原情懷,大山品質。
6.請從上面圖文材料中提取兩條主要信息。(2分)
信息一:
信息二:
7.為下面的對聯補出下聯。(2分)
陸良八老,當代愚公,三十余載矢志堅守。
高原情懷,大山品質, 。
8.記者將去采訪“陸良八老”,請你為記者設計一個要采訪的問題。(1分)
三、閱讀(本大題含9~22小題,共40分)
(一)品讀古詩(3分)
9.品讀杜甫《望岳》一詩,回答問題。(3分)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畫線句寫出泰山什么樣的特點?表達了詩人的什么感情?
(二)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10~13小題。(12分)
【甲】黔之驢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⒁娭�,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憫然,莫相知。 ???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 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乙】蜘蛛殺蛇
嘗見一蜘蛛,布網壁間,離地約二三尺。一大蛇過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勢稍不及。久之,蛇將行矣。蜘蛛忽懸絲而下,垂身半空,蛇復昂首待之。蜘蛛引絲疾上,還守其網。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備,奮身飆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動;蛇狂跳顛擲,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腦,果腹而去。
�。ㄟx自薛福成《庸庵筆記》,略有改動)
【注釋】①飆下:帶著一股風跳下。 ②踞:趴。 ③盬(gǔ):吸飲。
10.解釋下列加點詞。(2分)
A.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好事?????? ? B.虎大駭,遠遁 遁?????? ?
C.果腹而去 果腹?????? ? D.蜘蛛引絲疾上 疾?????? ?
11.用現代漢語解釋下面句子。(4分)
(1)驢不勝怒,蹄之。
(2)蛇復昂首待之。
12.填空。(4分)
(1)【甲】文中老虎對驢的認識經歷了這樣的一個過程:從“?? ?A???”到“覺無異能者”,再到“????B???”。 【乙】文“如是者三四次”中的“是”指代的具體內容是:“ C ”。(請用選文原句填空)
(2)甲、乙兩文都寫了動物斗爭的過程,但描寫方法不同:甲文側重描寫虎的?? A?? ;乙文側重描寫蜘蛛的?? B? ?。
13.驢和蜘蛛的斗爭過程,引人深思。請任選其中一種,說說你從它身上得到的啟示。(2分)
(三)閱讀下面選文,完成第14~17小題。(11分)
古老的防御兵器——盾
馬慶恒
①盾,古人稱“干”,與戈同為古代戰爭用具,故有“干戈相見”等詞。作為一種手持的防護兵器,盾可以掩蔽身體,防衛敵人的兵刃矢石的殺傷,通常和刺殺格斗類兵器,如刀、劍等配合使用。
②傳說我國最早的盾,遠在黃帝時代就有了。《山海經》中有關于“刑天”這位英雄人物的神話,描寫他一手操干,一手持斧揮舞不停的雄姿。陶淵明為此寫詩贊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薄吨芏Y·司兵》寫明周時已有五種盾。士卒用手執盾,可以遮擋敵人兵器,尤其弓箭的進攻。春秋戰國時,戰車上專門有人執盾,以遮擋矢石。城頭上多設盾櫓,作為守城護具。
③盾的形狀多種多樣,有長方形、梯形、橢圓形、圓形、燕尾形及不規則形,背后都裝有握持的把手。盾所用材料主要有皮革、木材、藤條、金屬等。盾牌則分為木牌、竹牌、藤牌、革牌、銅牌、鐵牌等。早期的盾都用木、皮革等材料制作,表面涂漆,形狀多呈長方形或上窄下寬的梯形,長度一般不超過50cm。商周時期,盾多用于車戰和步戰,用木、革制作或者用藤條編制的盾是軍隊中的重要防衛武器。這時的盾,形狀近似長方形,前面鑲嵌青銅盾飾,有虎頭、獅面等,個個面目猙獰,令人望而生畏,借以恐嚇敵人,增強盾牌的防護效能。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盾仍然以木和皮革為材料制作,但其形狀卻有較大的變化,其上部大多做成對稱的雙弧形,表面涂漆,并常繪有精美的花紋,盾高一般有60多厘米,寬約45厘米。
④我國明代時期曾經發明過能與火器并用的多種盾牌。這種盾牌不同于以往的盾,它既能防御又能攻擊,且威力很大,可以說是古代的“坦克”。這類新式武器,有許多響亮的稱呼:神行破敵猛火刀牌、虎頭火牌、虎頭木牌、無敵神牌等。這種牌是用生牛皮制成,內藏火器。戰斗時,牌手持牌掩護士兵前進,先向敵人噴火,火焰噴射約6m~10m遠,足可抵擋強敵十余人�!盎㈩^牌”內藏猛箭20余枚,臨敵時,突然發射,以殺傷敵兵。明代最大的一個牌后面可以遮蔽25人,作戰時,可施放火焰,阻止敵騎兵的沖擊,又能掩護士兵免受箭槍射殺,還能數面無敵神牌相連,迅速布成城墻,阻擋敵兵進攻。這些與火器并用的盾牌是明代所特有的。
⑤藤牌也是軍隊中常用的一種盾牌。這種藤牌,編制簡單,使用輕便,質堅而富有伸縮性,圓滑堅韌,兵器不易砍破射入。清軍入關時已有藤牌軍,士兵用其抵御刀劍槍斧及矢鏃彈丸,頗有效,多為沖鋒陷陣之步兵用。
⑥今天這古老的防御武器,卻成了我們武術鍛煉中的器具。用盾牌進行的對練項目,如盾牌刀對單刀、盾牌刀對樸刀等,不僅在國內表演時受到大眾的歡迎,而且在國外表演也頗受好評。此外,盾牌還是當今各國防暴警察的必備裝備。從這個意義上講,歷史久遠的盾今天仍在使用。
�。ㄟx自2009年《科學之友》第3期)
14.我國商周、春秋戰國時期的盾與明代的盾,在功能上各有什么特點?(2分)
15.第②段引用神話傳說和詩歌,有什么作用?(3分)
16.第③段加點詞“大多”“一般”“約”能否刪去?為什么?(3分)
17.請簡要分析本文的說明順序。(3分)
(四)閱讀下面選文,完成第18~22小題。(14分)
零下三十度的溫暖
包利民
①那是記憶中最冷的一個冬天,最初的時候雪少,干冷干冷的,連我們在這地方長大的人都有些受不了。而且,那時候我剛剛經歷了一場挫折,仿佛看透了世態炎涼,所以愈發地覺得從心里往外的寒冷。
②閑得無聊,也是為了躲避傷痛和失望,我決定去鄉下的老叔家。老叔一直和我很談得來,他由于種種原因,大學沒有讀完就回鄉務農,可從沒見過他露出過落寞的神情,相反卻生活得有滋有味。在老叔那里,受他的情緒感染,我的心情也許會好些。那時老叔正趕著馬車給鎮上拉煤,每天都忙得團團轉。于是我決定第二天和他一起去干活,也許勞累也可以使人忘掉很多事。
③沒想到當天夜里下了這個冬天最大的一場雪,早起一看,那雪足有一尺多厚,大風呼嘯,寒氣逼人。我和老叔趕著馬車出發了。煤場距鎮上十多公里,那里荒無人煙,很是偏僻。雖然出發前我們已經全副武裝,厚厚的棉衣棉褲棉鞋,大狗皮帽子,毛圍脖,只露出一雙眼睛,可坐在馬車上,我還是凍得眼睛生疼。老叔的鞭子打著響亮的哨子,說:“今天零下三十度,最冷的一天讓你趕上了!”我瞇著眼睛,看著白茫茫的雪野,凍得說不出話來。
④裝完車,身上的汗便多了起來,竟是絲毫感覺不出冷了。休息片刻,馬車開始向鎮上奔去。風一吹,渾身的汗頓時變涼,接著便是徹骨的冷。那馬身上一層細細的白霜,口鼻間突突地吐著大團的白氣。我和老叔的帽子上圍脖上也是白糊糊一片霜,風像細刀一樣鉆進身體,連打寒戰的力氣都沒有了。中途路過一個小村子,遠遠地看見一個人站在村口的路邊。待馬車行近,看清那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婦女,手里拿著笤帚和一只編織袋。老叔忽然用力一甩鞭子,收回時鞭桿戳到煤上,立時一團凍在一起的煤滾下車去。
⑤走出很遠,不經意回頭,見那女人正撿著馬車一路顛簸下來的煤,裝進編織袋里。又拉了兩車煤,每次經過那個村子,那女人都等在那里撿煤,而老叔也總是故意弄掉些煤。終于我忍不住問他為什么,老叔說:“你老嬸的弟弟住在這個屯兒,他跟我說起過這個女的。這女的家里很困難,男人死得早,為了供兒子上大學,把地都賣出去了。自己家的那點兒口糧田,到秋天割下來的柴禾還不夠平時做飯用的,她家冬天連爐子都不點,屋里冷得直掛霜,她每年冬天都凍得一身傷!”我點點頭,說:“哦,所以她才在這兒等著撿些煤!”老叔甩了個鞭哨說:“撿的那些煤她也不燒,要等到兒子放寒假回來時,才把爐子點著,讓兒子熱熱乎乎地過個年!”我心里一動,忽然覺得不那么冷了,便想著也幫那個女人一把。
⑥可是最后一次拉煤回來時,車卻在半路陷進了雪地里。我和老叔又推又拉的,馬蹄把雪蹬得飛濺,仍沒能拉出去。老叔坐下來,說:“只好等過路的車幫忙了!”我也坐在車上,北風正緊,寒冷包圍著我們。老叔從衣兜里摸出卷煙紙,掏出煙料來,熟練地卷好一支煙,點燃,深吸了一口,然后遞給我。我雖不會吸煙,還是接過來吸了一口,立刻被嗆得直咳嗽,忙又還給了他。他一邊吸煙一邊仔細地看著那明滅的火光,對我說:“你看,這么冷的天也不能把這一點煙頭凍滅!”看著那一點火光,我亦很有感觸,老叔又說:“這么大風,越吹,這煙頭上的火越亮!人啊,有時也該像這煙頭上的火光一樣,凍不滅,吹不滅,那就有奔頭了!”我一陣感動,老叔用最形象的比喻點醒著我。
⑦等過路的馬車把我們的車拉出來時,天已經有些黑了。最后路過那個村子時,竟沒發現那個女人等在那兒,可能她覺得天太晚了,我們從別的路直接回家了!老叔一路打著極響的鞭哨,并大聲地吆喝著馬匹,我手一推,一些煤便落在了路邊。車穿過村子時,我回頭張望,見那個女人的身影正出現在路邊。
⑧返回城里后,心里竟是暖暖的有了春意。想起那個為兒子撿煤取暖的女人,想起冰天雪地中老叔不滅的煙頭,那份愛,那種啟示,便會點燃我心中所有的希望和熱情。每一個冬天都是春天的先行者,是的,在那個零下三十度的冬天,我卻感受到了生命中最動人的溫暖。
�。ㄟx自《時代青年》2011年第3期)
18.請簡要分析第③段畫線句的表達效果。(3分)
19.從全文來看,“老叔”是個什么樣的人?(2分)
20.你怎樣理解第⑥段畫線句的含義?(3分)
21.文章結尾處加點的“生命中最動人的溫暖”指的是什么?(3分)
22.本文開頭、結尾都寫了“我”的心理活動,請說說其在結構上的作用。(3分)
四、寫作(40分)
23.《現代漢語詞典》對“橋”的注釋是:①架在水面上或空中以便行人、車輛等通行的構筑物。②比喻能起溝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請以“橋”為題,或自擬一個包含“橋”這個詞的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1.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能出現考生所在地地名、學校校名及真實姓名。
附加卷
(全卷三個大題,共12個小題,滿分50分)
一、語文綜合運用(10分)
初中三年,我們在精彩紛呈的語文世界里徜徉,吮吸著知識的營養,開拓了我們的視野。請你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學習任務。
【感受漢字魅力】
1.請根據你所掌握的漢字知識,完成下面題目。(4分)
�。�1)請根據圖形,選擇一個角度對“水”字進行解說。(2分)
�。�2)請寫出兩個含“水”字的成語。(2分)
【賞析名著人物】
2.三年來我們讀過許多名家名篇,認識了許多名著人物。在閱讀中,我們高興著、傷心著、 陶醉著、感動著……(4分)
A.分茴香豆 B.景陽岡打虎
(1)請從A、B兩幅圖畫中任選一幅,將畫面的內容描寫出來。(60字以內。要求:運用語言或動作描寫)(2分)[來源:學&科&網Z&X&X&K]
(2)請任選畫面中一個人物,概括其性格特征。(2分)
【揚我家鄉美名】
3.我們的家鄉地靈人杰,物產豐富,風景如畫。請你任選家鄉的一位名人(或一種特產,或一處勝景),創造性地寫一則廣告語。(要求:不能套用、抄襲新聞媒體上已有的廣告語。)(2分)
二、文言文閱讀(18分)
食喻
國朝尚書劉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飲食苛求屬吏③,郡縣患之。公曰:“此吾門生,當開諭之�!�
俟其來款④之,曰:“老夫欲設席,恐妨公務,特留此一飯。但老妻他往,無人治具,家常飯,能對食乎?”直指以師命,不敢辭。
自朝過午,飯尚未出,直指饑甚。比食至,惟脫粟飯、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覺過飽。
少頃,佳肴美耘,羅列盈前,不能下箸⑤。公強之,對曰:“已飽甚,不能也�!惫υ唬骸翱梢婏嬸傇瓱o精粗,饑時易為食,飽時難為味,時使然耳!”
直指諭其訓,后不敢以盤飧⑥責人。
【注釋】①劉南垣公:指曾任明朝尚書的劉麟。 ②直指使:官職名。 ③屬吏:部下。④款:款待。 ⑤箸:筷子。 ⑥飧(sūn):本指晚飯,這里指飯食。
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
�。�1)俟其來款之 俟:
�。�2)無人治具 治具:
�。�3)自朝過午 朝:
�。�4)直指諭其訓 諭:
5.下列對文章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劉南垣公曾在朝中擔任尚書,后告老還鄉,當他聽說自己的一個學生做官以后常因
飯菜不合口味而責難部下時,他就出面開導,讓其知錯而改。
B.直指使食甘饜肥、挑剔飲食是因為他沒有挨過餓,劉南垣公讓他餓了一個上午,才
拿出粗食給他吃,他照樣吃得很香甜。
C.本文人物描寫非常精彩,運用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手法,寥寥幾筆就將劉南
垣公的老成持重、直指使的年少輕狂刻畫得栩栩如生。
D.這篇文章啟示我們,從來沒有吃過苦的年輕人,應該有意識地把自己放在艱苦的環
境里鍛煉,這樣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
6.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以飲食苛求屬吏,郡縣患之。
�。�2)饑時易為食,飽時難為味,時使然耳!
7.請用簡潔的語言說說劉麟教育學生的過程及結果,并對他的教育方法進行評價。(6分)
過程:
結果:
評價:
三、現代文閱讀(22分)
_________
①蘇軾和辛棄疾作為宋代詞壇上的杰出代表,為宋詞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由于他們的人生經歷、理想追求和文化人格不同,蘇詞和辛詞在人生境界、精神意蘊、詞作風格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蘇詞呈現的是生命體驗,其作品蘊涵著深邃的哲理性和美感,易于引起欣賞者強烈的情感共鳴;辛詞呈現的是人生體驗,其作品具有濃烈的個性色彩和現實精神。
②蘇詞與辛詞人生境界的不同主要源自他們的生活經歷不同。
③蘇軾志向遠大,但仕途坎坷,屢遭摧殘,長期徘徊于生命的邊緣。政治斗爭的陰暗、險惡,使蘇軾深深感受到人生的無奈,于是他不再執著于在現實中確認自我的社會角色與實現自己的價值,同時他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他把儒家的入世之志與道家的曠達圓滿地融合在一起。辛棄疾是一個失去家園的人,他對國家強盛的渴望遠比一般人要強烈,雪洗國恥,恢復失地,拯救民族危亡是其不滅的理想與畢生的追求。對他來說,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自覺擔負起救世濟民的神圣職責,即使受到壓制,也始終不言放棄。在他看來,人生的價值即是在現實生活中實現自己治國安邦的理想抱負,因此,他總是以熾熱的感情與崇高的理想來擁抱人生。
④蘇詞與辛詞的精神意蘊的不同主要源自他們的理想追求不同。
⑤蘇詞呈現的是生命體驗,主要表現的是超功利境界。蘇軾超然物外,又保持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他將積極入世和超越世俗融為一體,巧妙地解決了進取與退隱?入世與出世、社會與個人這些在士大夫心靈上相互糾纏的矛盾,構建了自己審美化的人生觀。辛詞呈現的是人生體驗,主要表現的是功利境界。辛棄疾不可能像蘇軾那樣以曠達的胸襟、超然的態度來追求精神的自由。他是一個勇敢、堅定的抗金英雄,具有強烈的現實關懷意識和縱橫疆場、蕩平敵寇、收復失地的愿望。但南歸后他卻被大材小用,他的智謀韜略和愛國之心都被統治者忽視了。
⑥蘇詞與辛詞詞作風格的不同主要源自他們的人生體驗不同。
⑦同為豪放派詞人,蘇詞偏于瀟灑疏朗、曠達超邁�!端{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人生體驗的再現�!懊髟聨讜r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痹~人中秋把酒,以一顆自由的心靈和月亮對話,其把酒問月既是對人生和宇宙本體的深層叩問,也是對自由精神空間的尋覓。蘇軾既不執著于現實,也不脫離塵世,只是走向內心。在他看來,生活并不完美,人生有悲歡離合,就像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但生命的意義在于過程,只要以審美的態度來對待現實生活,就能催生出生活的熱情和美好的情感�!暗溉碎L久,千里共嬋娟”,他堅信美好的祝愿總能夠給人送去溫馨的慰藉,使心靈獲得一份難得的靜謐。
⑧辛詞給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飛揚之感�!端堃鳌さ墙ǹ蒂p心亭》是辛棄疾人生體驗的生動寫照�!俺烨Ю锴迩�,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鼻迩飼r節,詞人登高遙望北方故土,觸景傷情,滿目凄然。晚秋的落日?失群的孤雁?殘破的山河?危殆的國勢,飄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交織在一起。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哀,光陰虛度、壯志未酬慨嘆……種種愁緒無法排遣,只能借拍遍欄桿來發泄徒有雄心壯志而無處施展的激憤�,F實與理想的矛盾所引發的情感波瀾與知音難覓的悲涼交融,醞釀出強烈的精神震撼力。因此抒發英雄失路,報國無門的極度憤慨和悲傷,就成為辛詞的重要內容。
(選文有改動)
8.請根據文章內容,為本文擬一個題目(不超過11個字)。(3分)
9.請指出本文的中心論點。(4分)
10.仔細閱讀第⑤段,說說“超功利境界”和“功利境界”的具體內容。(4分)
11.第⑦段主要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
12.《破陣子》一詞中,作者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來表達“英雄失路,報國無門的極度憤慨和悲傷”,請結合這首詞作簡要分析。(6分)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生!
[來源:學|科|網]
2012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語文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語文知識積累(本大題含1~5小題,其中1~4小題,每小題2分,第5小題7分,共15分)
題 號 1 2 3 4
答 案 A B C B
5.(7分,(1)~(5)題每題1分,第⑹題2分。答案中有加字、漏字、錯別字,該空不得分)
�。�1)夕陽西下
�。�2)鐵馬冰河入夢來
�。�3)抽刀斷水水更流
�。�4)遠賢臣
�。�5)必有我師焉
�。�6)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二、口語交際與語文綜合運用(5分)
6.(2分)信息一:“陸良八老”堅守深山31年植樹造林13余萬畝無償獻給政府。
信息二:云南省、曲靖市黨委政府重獎并盛贊“陸良八老”。
7.(2分)十三萬畝無償奉獻(意近、對仗工整即可)
8.(1分)示例:(1)請問大爺,是什么信念支持你們堅守荒山植樹造林三十余年?
(2)大爺,當初你們怎么會想到承包荒山植樹造林呢?(語言得體,有針對性即可)
三、閱讀(本大題含9~22小題,共40分)
(一)(3分)
9. 寫出泰山雄偉高峻的特點(1分),表現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2分)。(意近即可)
(二)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10~13小題。(12分)
10.(2分) A.喜歡多事; B.逃跑; C.吃飽肚子; D.飛快(迅速)
11.(4分)(1)驢不能忍受(或“禁不住”)憤怒,用蹄子踢虎。
(2)蛇又昂著頭等待著(吃)蜘蛛。
12.(4分)(1)甲文:A 以為神? B 技止此耳;(各0.5分)
乙文:C 蜘蛛忽懸絲而下,垂身半空,蛇復昂首待之。蜘蛛引絲疾上,還守其網。(1分)
�。�2)A 心理,? B 動作。(各1分)
13.(2分) 示例:從驢的身上我們得到的啟示:
(1)生活中我們不要輕易暴露自己的弱點;
(2)人有真才實學,才不至于使自己陷入困境。
從蜘蛛的身上我們得到的啟示:
(1)只要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就能克敵制勝,弱者也可以戰勝強者;
(2)弱有所長,強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機而動,善于斗智,攻其不備,也能出奇制勝。
(三)閱讀下面選文,完成第14~17小題。(11分)
14.(2分)商周、春秋戰國時期的盾,其功能是防御(守),明代的盾,既能防御又能攻擊,且威力很大。
15.(3分)說明盾有悠久的歷史——在我國黃帝時代就有了,增添了文章的神奇色彩,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讀性。(每個要點1分)
16.(3分)“大多”表示數量很多,但不是全部;“一般”表示通常情況,而不包括特殊情況;“約”表示大約數而非確定的數字。用上加點詞符合具體事實,能體現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17.(3分)時間順序(1分)。先引用《山海經》等作品說明黃帝時代就有了這種防護兵器,再介紹商周、春秋戰國時期盾的材質和用途,接著介紹明清時期盾的功能,最后介紹盾在今天作為訓練、表演的用具仍在使用的情況。(2分)
(四)閱讀下面選文,完成第18~22小題。(14分)
18.(3分)自然環境描寫(答“景物描寫”也可,1分))。突出天氣的寒冷,暗示生活的艱辛,反襯“我”感受到的生命中最動人的溫暖。(2分,意近即可)
19.(2分)樸實善良、有愛心;對生活中的挫折能淡然處之;吃苦耐勞。(答出兩點即可給滿分)
20.(3分)人在困境之中,只要堅守自己的信念,頑強地抗爭,保持生活的希望和熱情,就能戰勝困難,走向成功。(意思對即可)
21.(3分)冰天雪地中老叔對“那個女人”的關愛;冰天雪地中那個女人為兒子撿煤取暖的愛心;冰天雪地中老叔那個不滅的煙頭給“我”的啟示,點燃了“我”心中所有的希望和熱情。(每個要點1分)
22.(3分)首尾照應,結構嚴謹(1分)。以“我”“ 愈發地覺得從心里往外的寒冷”開頭,以“我”“ 返回城里后,心里竟是暖暖的有了春意”結尾。對比“我”前后心情的變化,突出那一天的經歷對“我”產生的重大影響,深化主題。(2分)
四.寫作(40分)
23.作文評分標準(附后,見第4頁)。
[來源:學+科+網]
附加卷參考答案
一、語文綜合應用(10分)
1.(4分)
(1)示例:“水”字的象形文字很像河流中水的流動。(言之成理即可)(2分)
(2)含“水”字的成語示例:跋山涉水、滴水成冰、大禹治水、不習水土、水到渠成等等(符合要求,寫出兩個即可給滿分)(2分)
2.(4分)
(1)示例:A.幾個孩子舉著小手向孔乙己要茴香豆,孔乙己著急起來,忙把碟子端起,向那幾個孩子連連擺手:“不多了,不多了,我的茴香豆不多了�!� B.武松一翻身騎在老虎身上,左手牢牢抓住老虎前額,右手握成拳頭高高舉起,使出全身力氣打下去。老虎被武松壓在身下絲毫不能動彈。(2分)
(2)孔乙己:善良熱心又迂腐可笑。 武松:武藝高強,膽大心細,嫉惡如仇。(2分)
3.(2分)略(符合廣告語要求,能體現地方特色即可)
二、文言文閱讀(18分)
4.(4分)(1)等 (2)下廚張羅(或做飯) (3)早晨 (4)明白、悟出
5.(2分)(C)
6.(6分)
(1)(3分)對飲食特別講究,百般挑剔,常因菜飯不合味責罵部下,郡縣長官接待他都感到擔憂。
(2)(3分)饑餓時飯菜易做易食,飽時飯菜難做難吃,美味也不易下咽啊。這是所處不同才這樣的��!
7.(6分)過程:誠懇挽留直指使吃一頓飯,故意拖延時間,讓直指使感到非常饑餓時,用粗糲的飯食招待他。當他吃飽后對著豐盛的美食再也無法下咽時,不失時機地開導他。
結果:直指使明白老師這樣做的良苦用心,改正了自己的錯誤,后來再也不敢因為飲食而責難部下了。
評價示例:劉麟的教育方法非常獨特,他巧妙地讓學生親身經歷先挨餓再飽食的過程,自己悟出錯誤,然后虛心改過。這種方法比嚴厲批評或直接指出錯誤更容易讓人接受。
三、現代文閱讀(22分)
8.(3分)示例:蘇詞與辛詞的差異
9.(4分)由于蘇軾和辛棄疾的人生經歷、理想追求和文化人格不同,他們的詞作在人生境界、精神意蘊、詞作風格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意思對即可)
10.(4分)蘇軾的“超功利境界”:蘇軾將積極入世和超越世俗融為一體,巧妙地解決了進取與退隱?入世與出世、社會與個人這些在士大夫心靈上相互糾纏的矛盾,構建了自己審美化的人生觀。辛棄疾的“功利境界”:辛棄疾具有強烈的現實關懷意識和縱橫疆場、蕩平敵寇、收復失地的愿望。
11.(5分)舉例論證(2分)。以《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為例,分析蘇軾詞作風格偏于瀟灑疏朗、曠達超邁這一特點。(3分)
12.(6分)這首詞中,開頭一句為實境,“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是現實生活的寫照,醉酒之時,詞人還在燈下抽出劍來仔細端詳。表明詞人雖隱居鄉間,但心中仍在憂慮國事,不忘殺敵立功的感情。(2分)
中間四句為虛境,寫夢境中,軍隊召喚戰士出征的號角聲響成一片,戰士們壯行、點兵、出征、戰場上奮勇殺敵的情景,表現了詞人意氣風發、收復失地的雄心壯志。(2分)
“可憐白發生”一句為實境,又回到眼前的現實之中。呼應首句,與中間夢境形成強烈對比,以沉痛的感慨有力地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悲憤。(2分)
作文評分細則
項目
類別 A.內容 B.語言 C.篇章 評 分 細 則
一類卷
(35~40分) 切合題意,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內容充實,感情真切 語言順暢,沒有語病 結構完整,條理清楚 ①具備ABC三項條件,立意深、構思巧、語言生動形象的,評滿分;②具備三項條件的評一類上(39分);③具備其中兩項條件的評一類中(37~38分);④具備其中一項條件的,評一類下(35~36分)。
二類卷
(28~34分) 切合題意,思想健康,中心明確,內容具體,感情真實 語言通順,偶有語病 結構完整,條理較清楚 以31分為基準分,適當浮動:①具備B項和另一項條件,其余一項達到三類卷標準的,獲得基準分;②具備ABC三項條件的,酌情加分,其中或立意較新穎,或構思較新巧,或語言較生動形象的,可評二類上(33~34分);③具備B項條件,而另兩項只達到三類卷標準的,酌情減分。
三類卷
(20~27分) 基本合題意,中心尚明確,內容尚具體,感受尚真實 語言尚通順,語病不多 條理尚清楚,能分段 以23分為基準分,適當浮動:①基本具備ABC三項條件的,獲得基準分;②其中B項較好的,酌情加分;③另有某些缺點的,酌情減分。
四類卷
(10~19分) 偏離題意,中心欠明確,內容不具體 語言不通順,語病較多 條理不清楚 以14分為基準分,適當浮動:①凡屬ABC三項之一者,評為四類卷,獲得基準分;②另兩項較好的,酌情加分;③兼有ABC中兩項以上情況的,酌情減分。
五類卷
(0~9分) 文不對題,不知所云 語病嚴重,文理不通 結構混亂,不能完篇 4~6分為基準分,適當浮動:①凡屬ABC三項之一者,評為五類卷,獲得基準分;②其他兩項尚好的,酌情加分;③兼有ABC中兩項以上情況的,酌情減分。
說明:1.漏寫題目扣1分。
2.錯別字每3個扣1分,重現不計,最多扣2分。
3.字跡工整的加1—2分;字跡潦草,難以辨認的酌情扣l—3分。
4.字數不足550字,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降一等;不足300字,酌情給分,最高不得超過五類卷。
5.凡認為內容有嚴重錯誤的答卷,應提請評卷領導小組研究處理。12年昭通中考語文試題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