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9分)
祁黃羊去私
晉平公問于祁黃羊曰:“南陽無令,其誰可而為之?”祁黃羊對曰:“解狐可�!逼焦唬骸敖夂亲又鹦�?”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逼焦唬骸吧��!彼煊弥�。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曰:“午可�!逼焦唬骸拔绶亲又有�?”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逼焦唬骸吧��!庇炙煊弥��! �
國人稱善焉�?鬃勇勚唬骸�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薄 �
(節選自《呂氏春秋》)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其誰可而為之/或異二者之為
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C.國無尉/去國懷鄉
D.孔子聞之曰/不求聞達于諸侯
10.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3分)
善 哉 祁 黃 羊 之 論 也 外 舉 不 避 仇 內 舉 不 避 子
11.結合選文,分析“國人稱善”的原因。(3分)
答:_______
(三)(10分)
讀書與境遇
羅建軍
①讀書的境遇是指人讀書時所處的境況和遭遇。人總是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對客觀世界的認知、理解和感悟也會有所區別。讀書作為人們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方式,常常會與境遇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同境遇中的人讀同一本書,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科學地認識讀書的境遇,是人們不容回避的問題�! �
②順境中讀書,可貴的是精神愉悅。人在此時此刻的心境,既有“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明媚,也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愉悅。身心輕松,興趣大增,容易打開視野,汲取新知識。正如羅曼•羅蘭所言:“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會用寬容的懷抱接納你�!表樉持凶x書,關鍵是要確立“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高遠目標,廣采博納。同時還應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和清醒的頭腦,平心靜氣,深思精進。順境中讀書,可以幫助一個人消除驕氣,清醒地認識自己,理性地看待世界�! �
③逆境中讀書,可貴的是堅持不懈。逆境人人都可能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卻以此為機遇,砥礪磨煉,最終“魚化為龍”。逆境中讀書,因為外界的壓力,也因為內心的苦悶,常常會獲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對人生世理豁然開朗的認識。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堅持讀書學習而成就偉業的不乏其人。司馬遷慘遭宮刑,仍持之以恒地博覽群書,從而成就了《史記》這一偉大著作。海倫•凱勒失聰失明,卻憑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堅持讀書,學會了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語言,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成為人類發展史上的傳奇人物。在這些人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水滴穿石”的韌性,逆境中讀書,可以幫助我們驅散心里積壓的陰霾,重新鼓起戰勝困難的勇氣�! �
④鬧境中讀書,可貴的是心無旁騖。當今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仿佛連同這個社會一起變得躁動不安,很難靜下心來讀書。社會愈是嘈雜,愈需要我們有“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心態,書籍恰好具有這種功能。讀書可以幫助我們鬧中取靜,擺脫嘈雜與喧囂,豐富學識,增長智慧;能幫助我們擺脫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無纖塵地走進或厚重或輕盈的書中世界;也能幫助我們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追求靈魂與人格的崇高�! �
⑤“心隨境轉是凡夫,境隨心轉是圣賢”。無論客觀世界如何變化,人的因素始終具有決定性,只要我們始終堅守“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一信念,時刻把讀書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境界,一種信仰,就一定能拓展視野,更新觀念,振奮精神,不斷進步�! �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12.下列不能證明“鬧境中讀書,可貴的是心無旁騖”這一觀點的一項是( )(3分)
A.曹雪芹常年過著“舉家食粥酒常賒”的清苦生活,仍然自得其樂,堅持讀書寫作,終于完成鴻篇巨制《紅樓夢》�! �
B.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常常手不釋卷,有時在排隊打飯或候車的喧囂環境中還津津有味地閱讀《尚書》�! �
C.艾思奇在日本求學期間,課余時間別的同學常常唱歌跳舞,而他卻一個人埋頭讀書,仿佛周圍的一切都不存在似的�! �
D.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求學時,特意到長沙街頭的菜市場讀書,身邊人來人往、嘈雜不堪,他始終不為所動�! �
13.下列對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作者善于引用名言,如“非寧靜無以致遠”、“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這些名言既恰當地證明了觀點,又增添了文采�! �
B.本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圍繞“讀書與境遇”的關系展開論述,先提出問題,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
C.讀書的境遇因人而異,只要我們在逆境中不消沉、不浮躁,堅持不懈,潛心讀書,就能成就偉業�! �
D.文章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種境遇,如果把讀書學習作為一種追求,就能不斷拓展視野,更新觀念,提升自我�! �
14.如何理解第⑤段“心隨境轉是凡夫,境隨心轉是圣賢”這句話的深刻含義?(4分)
答:________
(四)(17分)
怯懦
安寧
①那一年她到北京讀書,父親跟隨她一起北上打工�! �
②她從沒有去看望過父親,也無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從父親口中,知道他在一個新開發的工地上,做風餐露宿的民工,每個月領了錢,便會定時打到她卡上。她也曾想過去找他,像別的同學那樣,領著他到學校四處轉轉,哪怕,只是在食堂里吃一頓簡單的飯。但北京那么大,去任何一個地方,似乎都需要在公交地鐵上輾轉換乘,她想,或許他們彼此,在北京很難會有見面的機會�! �
③她知道自己心里,其實并不希望父親能來看她。她羨慕常能收到父母包裹或是電話的舍友,看她們故意大驚小叫地在她面前,將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產,孔雀開屏一樣地展示給她;或者聽她們在電話里,溫柔地朝父母撒嬌,聲音如一朵花兒,看似羞澀無比,卻是拿最耀眼的色彩,刺傷了她的眼睛。她們與父母家人遠隔千里.卻如同近在咫尺;而她與父親,明明都同在北京,卻似遠隔天涯。常有舍友在掛掉電話后,裝作漫不經心地問她,你的父母何時會來看你?她總是模棱兩可地回答說,他們忙呢。
④這也是父親曾給過她的理由。他來到北京,只主動給她打過一次電話,聽得出是在嘈雜的工地上,借了別人的手機,只匆匆地說,很忙,記得照顧好自己,我會每月給你寄錢。她還沒有來得及問問父親的情況,便聽見那邊有人喊:“55秒了,快掛!”之后電話那端,便只�!班洁健钡穆曇�。她記得“話吧”的老板,怪異地看她一眼。那視線里鮮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銳的刀子,瞬間插入她的身體�! �
⑤她一直以為,在北京各個工地間輾轉的父親,除非回家,與她再不會有相見的機會。但她沒有想到,卻以那樣難堪的方式,看到父親�! �
⑥那是學校社團組織的一次電影展,她的舍友臨時有事,讓她在門口,幫忙發放“意見反饋表”,并照顧嘉賓。就在所有的票都發完,嘉賓也一一列席,她打算回自己座位上時,門口突然傳來一陣爭吵。她隨著看熱鬧的人走過去,見門衛正把一個明顯是民工的男人死勁往外推,男人硬是不動。周圍一群同樣衣著斑駁的民工一哄而上,與門衛理論,一片混亂中,她漸漸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來這群在學校建筑工地的民工,聽說晚上禮堂里有免費電影,便紛紛涌了過來;被推出的那個民工,假說找女兒,試圖混進去。門衛識破他們的伎倆,幾番爭執,便有了她看到的那一幕�! �
⑦禮堂里的燈漸次熄滅下去,她轉身要走,背后突然傳來熟悉的聲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兒,她叫陳葉,學外語的。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她似乎被一根針給定住了,想要挪動腳步,卻發覺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而且,愈是掙扎著想要逃脫,心底的疼痛,就來得愈是劇烈。最終,她沒有回頭,迅速走開。當所有的燈熄滅,電影在黑暗中開始時,淚水,終于嘩嘩地流下來�! �
⑧真沒有想到,父親原來離她如此近,近到不過是幾百米,便可以從那片喧囂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近到她每天從五樓的教室里,透過窗戶,便能夠看到不遠處的腳手架上,螞蟻一樣忙碌的民工;近到她每天打飯,若是繞一段路,就會看到工地上,在初春的風沙里,坐在鋼筋水泥上,埋頭吃飯的那群勞作者�! �
⑨可是,父親卻從來沒有來找過她,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點酒,又被保安欺負,在一群民工的慫恿下,終于在禮堂門口喊出了她的名字�! �
⑩她與父親,都是沒有勇氣的人……
(選自《2013中國年度小小說》,有刪改)
15.根據小說的情節,以陳葉為陳述對象,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情節 |
主要事件 |
開端(北京) |
陳葉與父親同在北京卻從未見面 |
發展(“話吧”) |
(1) |
高潮(禮堂) |
(2) |
16.第③段多處運用對比手法,請舉一例,作簡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
17.聯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指出其表達效果。(4分)
(1)那視線里鮮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銳的刀子,瞬間插入她的身體�! �
答:________
(2)她似乎被一根針給定住了,想要挪動腳步,卻發覺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 �
答:________
18.小說的結局耐人尋味,請說說其妙處。(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