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議論文閱讀(10分)
13.文化要(講究)創新和創造。(2分)
14.①引出本文的中心論點;②作為事例論據來證明中心論點;③引起讀者閱讀興趣。(3分;每個要點1分)
15.此段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先提出本段的論點(文化最講求創新、創造),然后運用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證明論點(用鄭板橋開創“板橋體”的例子進行正面論證,再引用俗語進行反面論證),最后得出本段結論(文化需要創新、創造或文化需要推陳出新。(3分;每個層次1分,意近即可)
16.示例:①“絆腳的石頭”喻指創新路上來自主、客觀的困難、障礙(如思想保守、思維僵化、人才匱乏、資金短缺等)。
②喻指一味固守、一成不變、東拼西湊、毫無創見,奉行“拿來主義”、照搬別國模式等思想或行為。(2分;可自行概括作答,也可摘錄文中的詞句作答,但是示例中的核心詞語不得缺失)
(二)記敘文閱讀(15分)
17.示例:意指班主任、愛心志愿者、綠T恤男孩,給了正值青春期(高考期間)的孩子們正好需要的幫助、鼓勵、理解等,讓他們倍受鼓舞,倍感溫暖,倍感青春(人生)的美好。(2分;色彩的指代意義1分,作用、影響1分)
18.臨考前班主任老師到考場外給孩子們加油;愛心志愿者給孩子們送傘;綠T恤男孩為孩子們免費拍照。(3分;三件事各1分,答案中必須有人物、事件兩個要素)
19.插敘(1分),補充交代老師受傷的原因和紅色T恤的來由,表現老師對孩子們無微不至的關愛,使情節更完整,內容更充實(2分)。 (3分;記敘順序1分,作用2分)
20.(1)示例一:此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傘”比作“花兒”,比作“笑臉”,生動表現出傘繽紛的色彩和孩子們看到傘后興奮、快樂的心情。(2分;修辭手法1分,表達效果1分)
示例二:此句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音韻和諧,表現出傘繽紛的色彩和孩子們看到傘后興奮、快樂的心情。(2分;修辭手法1分,表達效果1分)
(2)兩個語氣詞“哩”“呀”,表現出孩子們回眸青春歲月時掩飾不住的甜美與快樂,無悔與自豪,樂觀與自信。(2分;能答出任意兩種情味即可得全分)
華語網備注:網頁文件無法完整保留試卷文字格式及圖片,為了方便大家使用,我們還整理了doc完整格式版(內附完整答案),如有需要請點此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