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但是所有這一切,還有許多其他偏見,都是由于無知愚昧所造成的,我的任務就是改變他們的這種思想狀態。這樣的人民,同江西相比,的確非常落后。江西的文盲占百分之九十,但是文化水平高得多,我們在那里工作的物質條件也較好,合格教師也多得多。在我們的模范縣興國,我們有三百多所小學,約八百名教師——這與我們這里全部紅區的小學和教師數目相等。我們從興國撤出時,文盲已減低到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以下!
⑤“這里的工作的進展要慢得多。我們一切都得從頭開始。我們的物質資源非常有限。甚至我們的印刷機也被破壞了,我們現在什么東西都只能用油印和石刻來印刷。由于封鎖,我們不能進口足夠的紙張。我們已開始自己造紙,但質量太差。但是別去管這些困難吧。我們已經能夠取得一些成就。如果有時間,我們在這里能夠做到使全中國震驚的事情。我華語網說明:
完整doc試卷請點此下載。此處網頁文檔內容格式不完整,僅供預覽。
15.請你聯系上下文,在第⑤段空白處補充一個事實論據。
16.請你閱讀文章第⑥段,指出本段主要采用了哪一種論證方法,并概括其作用。
17.文章第⑦段中的畫線句,作為全文的結論,有哪些作用?
(四)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18-20題。(6分,每小題2分)
秋詞(其一)
劉禹錫
①
自古逢秋悲寂寥
②,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
③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選自統編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
【注釋】①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改革,失敗后屢遭貶謫。②寂寥:冷清蕭條。③排:推開。
18.請你概括詩中“鶴”這一形象的特點。
19.詩歌前兩句運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請簡要分析。
20.閱讀全詩,請你概括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五)比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5題。(10分,每小題2分)
【甲】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節選自統編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
【乙】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
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節選自
蘇軾《石鐘山記》)
2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轉轉不已: 已 :
②遂反溯流逆上矣 溯:
③而言之不詳: 詳:
④夜泊絕壁之下 泊:
22.給【乙】文中的句子斷句,用“/”在句中標出。(限劃2處)
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2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求之下流,固顛。
②自以為得其實。
24.【甲】【乙】兩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都使用了哪種
修辭手法?
25.【甲】【乙】兩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表達的相同觀點是什么?
……
2021年恩施州初中畢業學業水平考試語文試題卷參考答案
一、知識運用(10分,每小題2分)
1.A 2.C 3.A 4.B 5.D
6.(1)我是你簇新的理想(2)用讀書(3)寤寐求之(4)泉水激石(5)山島竦峙(6)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8)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華語網說明:
完整doc試卷請點此下載。此處網頁文檔內容格式不完整,僅供預覽。
24.對比
25.事情沒有親眼所見親耳,就主觀臆斷,這怎么可以呢?
26.(1)辛勤勞動是光榮的,好逸惡勞是可恥的;用勞動創造社會價值;從辛勤勞動中體味快樂。(2)示例:中學生田間實踐樂勞動。(3)示例:誠邀您來我校對我們的活動加以指導。
27.作文略
2/2 首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