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
百里奚之未遇時也,亡虢①而虜晉,飯牛于秦,傳鬻②以五羊之皮。公孫枝得而說之,獻諸繆公③,三日,請屬事焉�?姽唬�“買之五羊之皮而屬事焉,無乃為天下笑乎?”公孫枝對曰:“信賢而任之,君之明也;讓賢而下之,臣之忠也。君為明君,臣為忠臣;彼信賢,境內將服,敵國且畏,夫誰暇笑哉?”繆公遂用之。謀無不當舉必有功非加賢也。使百里奚雖賢,無得繆公,必無此名矣。今焉知世之無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務博也。
(選自《呂氏春秋·慎人》)
【注釋】①亡虢(guó):當為“亡虞”,指從虞國出逃。②傳鬻(yù):轉賣。③繆公:秦穆公。
7.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飯牛于秦 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B.請屬事焉 屬引凄異(《三峽》)
C.彼信賢 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劌論戰》)
D.今焉知世之無百里奚哉 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富貴不能淫》)
8.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5分)
(1)境內將服,敵國且畏,夫誰暇笑哉?
(2)無得繆公,必無此名矣。
9.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
謀 無 不 當 舉 必 有 功 非 加 賢 也
10.請依據選文,回答問題。(4分)
(1)【甲】【乙】兩文相同的用人主張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2分)
(2)你從【乙】文公孫枝的言語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2分)
……
17.選文第⑧段畫線句子運用了哪些人物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奶聲奶氣地說,接著遞給我一顆飽滿的荔枝。
18.結合選文,分析第⑫段畫線句子不能刪去的原因。(3分)
(五)閱讀選文,完成19~22題。(13分)
①近日,有名女輔警在雨中執勤時,見到過路老人沒有雨具遮雨,主動上前把雨衣脫下來讓給老人,并細心幫著穿好。別人問她為什么這么做,她說就是下意識反應,并且相信換做其他人見到老人這種情況,也會和她一樣。這一幕被女輔警的同事拍下,視頻流傳到網上后,引發了大家的點贊和共鳴,很多人表示非常感動。
②在自己也有需要的時候,先顧著別人,這是一種善良。善良是一種修養,應該成為我們做人的基礎。
③善良是一種傳統美德。孟子說人有“惻隱之心”,劉備說“勿以善小而不為”,王陽明提倡“良知”,都是在勸人向善。在利益面前約束自己,禮讓別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這不是客套,這是千百年來我們的基本修養。尚在孩提階段,中國人就熟知“融四歲,知讓梨”的故事,明白“要想好,大讓小”的道理;在生活中,處處能看到禮讓他人的習俗;舍己為人的人,更是受到眾口傳頌……遇事多為他人著想,多為群體考慮,是我們應該繼承的寶貴精神財富。
④善良更要經過實踐淬煉。有了善的意識、向善之心,還遠遠不夠,還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學習和修養。它可以使善良得到強化,變得自覺。遇到拎著大行李箱的小姑娘,幫著抬一把;見到迷路的老人,幫忙找警察;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別小瞧一次次身體力行,它可以把善良變成深植潛意識的“條件反射”。
⑤善良還能在人與人之間傳遞正能量。善良是一根火把點燃另一根火把。善良可以驅趕冷漠,讓自己的心情更好,亦傳遞社會以溫暖。“感動中國”人物盧永根院士將畢生積蓄轉入華南農業大學的賬戶,學校用這筆款設立了教育基金,用于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從這個意義上說,傳遞善心,就是為社會建設貢獻力量。人人拿出一份善心,疊加起來,暖意將形成澎湃的暖流,社會該多美好!
⑥善良猶如種子,請用道德與良知去澆灌它,讓它生根發芽、枝繁葉茂,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既守護自己,也為別人遮風擋雨。
(選自《人民日報》,有改動)
19.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3分)
20.選文第③段、第④段不能調換位置的原因是什么?(3分)
21.選文第⑤段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2.對選文內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雨中執勤女輔警主動把自己的雨衣給沒有雨具的老人穿上,這一善舉引發大家的點贊和共鳴,很多人都深受感動。
B.我們學過的課文《魚我所欲也》中“不受嗟來之食”的事例,可以論證“禮讓別人是千百年來我們的基本修養”這一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