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科學家已經利用細菌把包括宇航員臟衣服在內的太空垃圾分解,將這個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和化學物質作為新的能源在太空中使用。
三、(共12分)
三、(每小題3分,共12分)
(一)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問題。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7、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首聯緊扣詩題,以敘事為主,寫詩人乘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將到楚地游覽,交代了此行的地點和事由。
B.頷聯以移動的視角來描寫景物的變化。一個“隨”字,將群山與平野位置的逐漸變換、推移,生動地展現出來,給人以空間的流動感。一個“入”字,寫出江水流向遠方,水天相接的開闊境界。
C.頸聯以靜觀的視覺描摹江上的美景。詩人將水中月影比喻成明鏡,用海市蜃樓形容江上云霞之美,想象大膽、奇特。
D.尾聯筆鋒突轉,由欣賞美景轉入抒情,用擬人的手法寫故鄉之水不遠萬里送自己行舟遠游,表達了盡快到達楚地的急切心情。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曹劌論戰
《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楚將伐齊
楚將伐齊,魯親之,齊王患之。張丐曰:“臣請令魯中立。”乃為齊見魯君①。魯君曰:“齊王懼乎?”曰:“非臣所知也,臣來吊②足下。”魯君曰:“何吊?”曰:“君之謀過③矣。君不與④勝者而與不勝者,何故也?”魯君曰:“子以齊、楚為孰勝哉?”對曰:“鬼且不知也。”“然則予何以吊寡人?”曰:“齊、楚之權敵也,不用有魯與無魯。足下豈如令眾而合⑤二國之后哉!楚大勝齊,其良士選卒必殪⑥,其余兵⑦以待⑧天下;齊為勝,其良士選卒亦殪。而君以魯眾合戰勝后,此其為德也亦大矣。”魯君以為然,身退師。
(節選自《戰國策》,有刪改)
注:①魯君:魯國國君。②吊:悼念死者。③過:錯誤。④與:幫助。⑤合:聯合。⑥殪(yì):死。⑦亡:沒有。⑧待:防備,抵御。
8、下面對句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賜福,保佑
B.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獄:監獄
C.楚將伐齊,魯親之,齊王患之 患:憂慮,擔憂
D.魯君以為然,身退師 身:親自
9、下面各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乃入見 乃為齊見魯君
B.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子以齊、楚為孰勝哉
C.公與之乘,戰于長勺 君之謀過矣
D.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君不與勝者而與不勝者
10、下面對甲、乙兩個文段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
A.甲文通過記敘齊魯長勺之戰的經過,表現了曹劌忠君愛國的精神和卓越的軍事才能,刻畫了一位出身下層而深謀遠慮的謀士形象。
B.乙文通過敘述張丐主動出使,勸說魯國國君撤兵的故事,表現了他高超的外交才能。
C.甲、乙兩文都是關于戰爭題材的文章,甲文強調取信于民并運用正確的戰術才能取得戰爭勝利,乙文則說明只有獲得別國的幫助才能取勝的道理。
D.甲、乙兩文都運用對話描寫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塑造人物形象。甲文中主要描寫曹劌與魯莊公對話,乙文中主要描寫張丐與魯君對話。
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90分)
四、(9分)
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上面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3分)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12、古詩文填空。(6分)
(1)夜闌臥聽風吹雨,____________。(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
(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劉禹錫《陋室銘》)
(3)____________,古來共談。(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4)__________,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5)文天祥《過零丁洋》中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詩 人寧死不屈的壯烈誓詞,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贊歌。
(6)江南早春,野花初放、芳草新生,我們可以用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描寫這番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
華語網說明:網頁文檔無法完美展現doc文檔內容及格式,如果你需要完整格式doc文檔及答案,請點此下載。
16、聯系語境,說說第①②段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①我平時不咋做飯,煮面條時放多了掛面,煮了滿滿一大鍋。
②我從廚房找了一個大碗,盛了滿滿一碗面條,端到瘦大叔面前……